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犯罪是否一定有刑事责任

2023-04-2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法律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法律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一、间接故意犯罪的结果认定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简单而言,就是在间接故意支配下实施的犯罪。在认定间接故意犯罪时,应当注意其不同于直接故意犯罪的以下特点: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这是间接故意犯罪与直接故意犯罪区别的关键。所谓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是指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目的,因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与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要求不相符。4.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而不存在完成与否的问题。如狩猎者为了击中猎物而放任可能击中他人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狩猎者没有击中猎物而击中了人,其便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如果击中的是猎物,而不是人,则不构成犯罪。

二、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