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彩那天》第二课时的优质教学设计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材分析

  人教课标版第八册第二组共有四篇文章。其中《中彩那天》《尊严》是精读课文,《将心比心》《万年牢》是阅读课文。本组课文以“以诚待人”为主题,故事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认真真诚,尊严无价等美好的道德品质,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并领会这些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这些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尤其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神情的刻画逼真传神,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悟人物特点是本组教学的能力训点。

  《中彩那天》作为精读文章,是第二组的首篇。这篇教材主要写二战前,“我”家生活拮据,没想到父亲帮同事捎了一张彩票结果中奖,在同事忘记买彩票这件事的情况下,父亲经过思想斗争,把大奖――一辆崭新的奔驰轿车还给同事。这个故事以一个普通工人的高尚精神世界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比任何物质财富都要珍贵。这篇文章以父亲得奖后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围绕神态和语言、行动描写展开情节,语言精彩,内涵丰富,值得

  我们细细品味。

  对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四年级学生而言,精神财富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二者的取舍也相当困难。如何理解母亲口中的“道德难题”就成为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而父亲的心理历程就成为孩子们攻克难点的突破口。为了减轻学生理解的难度,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淡淡的k字痕迹”做为突破口,让父亲那一刻的心理矛盾凸显纸端。并抓住父亲开车的神情做为辅助,让学生理解父亲当时的艰难抉择,以心理揣摩为揭示父亲高尚品德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维持·财富·精湛·属于·器重·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理解“拮据·梦寐以求·安慰·馈赠·富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感悟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矛盾的心理过程,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学习通过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面对的道德难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 出示母亲的话,齐读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说。

  同学们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同学们在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这时一位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她的家庭并不富裕,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人支撑,她的丈夫是一位汽车维修工,做梦都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有一天,机会来了,丈夫中奖了。今天,我们跟随记者到现场去看看。

  板书课题  齐读

  2从题目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再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中彩那天发生的事.?

  3----9段

  2认真默读3----9段,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起因:

  经过:

  结果:

  3剩下的段落讲了什么?

  自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三  精读课文,领会父亲的内心品质。

  1父亲做梦都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今天,他终于如愿了。如果是你,高兴吗?文中的我是怎样表现的?谁能读读有关句子。

  (1)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2)我几次兴奋得想上车与父亲分享这幸福的时刻  ,都被他赶了下来。

  指导朗读

  2  父亲的表现呢?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指名朗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3  同学们,父亲的愿望实现了,为什么父亲并不高兴呢?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朗读7、8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学生朗读交流。

  4  出示句子: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指名读句子。

  (1)师:看起来平常的句子,往往隐藏着不平凡,请大家注意这两个字,(看了又看),再读一遍,看谁有眼光,能从看似平静的句子中看出不平静的东西。

  生:我发现那张中彩的彩票k字非常淡,“我要仔细辨别才能找出不同”。

  生:“我看了又看”,好不容易从中发现不同,因为课文中有“终于”这个词。

  生:我想问,这个k字是父亲用铅笔作的记号,又是谁用橡皮擦过呢?

  师:可是我也不禁要问,父亲为什么做了记号,又把记号擦了呢?

  生:父亲可能想擦了这个记号,就表示这张彩票是我的,我就可以拥有那辆汽车呢。

  生:他可能想买彩票这件事,库伯先生也忘了,即使擦掉,他也不会知道的。

  生:父亲非常想拥有这辆车,因为他用橡皮擦过了。但他又想到诚实是无价的,就不擦了。

  理解 :擦用什么写的?  为何有淡淡的痕迹?

  师:  说明父亲很诚实,想到了这样不应该,才没再擦。可以体会到父亲内心的不平静和矛盾心理。

  (2)师:面对如此大奖,父亲确实想把他留下来,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位父亲,想把这辆车留下来,你会为自己寻找怎样的理由?

  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找找文中能把汽车留下来的理由,做个记号,读一读,帮父亲下下决心。

  生读归纳。

  1)、我们全家六口只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他们可以用这辆车改善生活;

  2)、父亲是汽车修理工,他梦想得到汽车;

  3)、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

  4)、库伯早就忘了买彩票的事,何况彩票是我父亲帮忙买的;

  5)、扩音器喊着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

  6)、家里人可能也在知道此事后,主张留下来。

  (3)好,面对一辆如此充满诱惑力的车,同样是面对这些看起来如此堂而皇之的理由,父亲可以把车据为己有,可他内心还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不能留下这辆车。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父亲找一找不留车的理由?

  学生总结理由:

  1)、母亲常安慰家里人要诚实,有信用;

  2)、得到了汽车,丧失了诚实、信用;

  3)、不还,后半生将受到良心遣责,精神上的折磨;

  4)、不还,就是昧良心。

  5)虽然父亲可能做到人不知鬼不觉,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6)我今后怎么教育我的孩子讲诚信做个诚实的人呢 ?

  师:面对留与还这样一个道德选择,父亲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请同学们齐读第九自然段。

  注意:父亲还车后显得特别高兴,为什么?

  生:父亲还车后,心情很高兴,他终于做到了诚信。

  生: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汽车,却是精神上最富有的时刻。

  生:他做到了母亲常说的做人原则。

  生:他用行动教育了孩子,给孩子做出了榜样。

  齐读母亲的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5  师小结:人之一生,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坚守诚信,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活得诚实,有信用,就是要说到做到,克服再大的困难,再大的痛苦也要兑现对别人的承诺。祝同学们多一些诚实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质,堂堂正正地做人。

  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中奖―――--神情严肃

  k字痕迹―――心理矛盾

  打电话――――特别高兴

  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今天,杨老师又和我同上了一堂课---《中彩那天》。首先让我感动的是杨老师对我的厚爱,能够在百忙之中亲自指导我,引领我,和我进行教学交流。在感激之余,也又一次被杨老师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手段所折服。杨老师在理解教材深度和把握教材重难点方面确实不一般。她的课堂教学总是出人意料,但仔细一想,又豁然开朗:是呀,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内容,却会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做好铺垫。而这些内容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只把目光和精力注意到“主题”,却没想到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会为主题”做好铺垫。其实,这就是文章的“眼”。教学中看似只重视了一个小问题,却会为“主题”的顺利展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本节课,杨老师抓住一个“车”字,引导学生理解这辆车的价值不菲,体会这次大奖的分量,就为下文父亲想拥有这辆车内心作的艰苦抉择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是我在备课时没考虑到的。当我听到杨老师处理这个环节时,有眼前一亮之感: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再有,在理解第一自然段“家境困难”时,杨老师抓住了“全”“一人”“常”“拮据”等词引导学生真正弄明白“我”家的生活状况,也为下文父亲想要大奖的那种渴望埋下伏笔。对于这部分的处理,我在备课时曾考虑到,在设计教案时,把它安排到了学生复述归纳3-9自然段的内容后,引导学生为全文分段时再理解,让学生体会我家的穷,母亲的教诲。但在讲课时为了节省时间,也感觉此部分设计在这可有可无,便临时取消,在听了杨老师的课后,感觉自己的这个临时决定是错误的,作为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是前提,因为耽误时间不去训练,只会让课堂教学显得散乱、不完整,也会影响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认识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杨老师在扎扎实实的教语文、上语文,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落实了语言文字, 这令我佩服!说起来,这也是我们有些教师的通病,在讲课时,只重视形式或表面文章,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去理解课文,为教学生真正领会表达下功夫!有时为了赶进度或在课堂上赶时间,完成任务,匆匆走过场,落实文本不到位。

  再次,感受深刻的是杨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与充满智慧、激励或概括总结的课堂语言,凸显了一个优秀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功底。本堂课,我认为杨老师在引领学生理解母亲的话时,那番创设情境理解和朗读很好,让学生在情境和朗读中体会到母亲诚信的品质和平和的心态。相比之下,我仅仅出示母亲的话,让学生读读,表面理解含义就显得肤浅得多了。在教学中,我注意了朗读指导,但还不够,今后还要再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方面多下功夫!

  第三,感受深的还有杨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道德难题”时,能抓住三方面人物来对比理解,更加突出了诚信在每个人心中的分量。在设计此部分时,我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可以说,压根儿没想到母亲的表现及母亲在文中起的作用。现在看来,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还是不够全面、深刻,站的角度不够高,目光紧锁在了父亲一人身上,有些狭隘。我在处理父亲内心抉择的时候,把出示句子、单纯的理解父亲的内心矛盾与后面让学生找出“留车”还是“还车”的理由有些分开。虽然学生也理解了,理由找的、说的也比较充分,但远不如杨老师在此环节处理得巧妙。她在“擦”与“淡淡的痕迹”上下了功夫,引领学生体会父亲在“擦k字”前后的心里变化,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对父亲开车前后的叙述顺序----倒叙,也理解了父亲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这样的设计,自然,有水到渠成之感。而我的教学就显得有些散乱,让学生满篇幅找,找哪说哪,层次感差。在处理父亲还车后的表情神态时,杨老师趁热打铁,“在得与失面前,谁的比重大?”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父亲的选择是对的,诚信的价值不可估量。在后面的拓展练习:“如果你是库伯,你是妻子,在父亲还车后,会说些什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空间,也为落实诚信教育进行了升华,更突出了父亲那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思想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自然进行……

  通过一堂课的对比学习,又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茅塞顿开,为怎样上好此类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路。真的非常感谢杨老师的指导与厚爱,渴盼今后会有更多的交流与学习机会!

  附杨老师教学设计如下: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有关诚信的课文。

  1、板书课题 齐读2、理解课题 :“彩”:给的胜者的奖品。

  3、你中奖了吗?什么奖品?今天课文中的奖品是什么?(奔驰轿车)

  这辆车的分量怎样?(价值连城、昂贵、……)

  这次中彩对中奖者是一次怎样的经历?(难忘、惊喜……)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提示:题目就可以帮助我们分段。分为几部分?(二?三?)

  先请分三部分的同学说一说?有没有和她一样的?说说他错误的理由。你是怎么理解的?

  2、讨论第九自然段的归属问题。

  想想它分到那一段好?9、10段联系密切,还是与下文联系密切?应怎样分?同位互说分段的理由。(童年、成年以后,打了电话,题目的提醒)

  分段:一 (1—2)  二  (3—9)  三(10 )

  三 、学习课文

  一)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人?

  1 “ 拮据”怎么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距离说明。

  读第一句:看出什么?(父亲负担重)从那看出?

  6人----1人  结果是----很拮据指导朗读

  小结:认识到这家的一个特点------穷!

  2 、再读课文,还认识什么特点------富!你怎么理解?(精神富有)

  读母亲的话。 母亲“常常”安慰家人,看出什么?还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家境贫穷,但一家人诚实守信)

  你能举个例子吗?----什么时候、什么事、母亲常说这句话。创设情境朗读。

  当父亲感到身上担子重时,母亲常安慰父亲,说-------------------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时,母亲常安慰自己说--------------

  当孩子抱怨没有玩具时,母亲常安慰孩子说-------------

  这句话成了他们家做人的尺度,他们穷,却诚实守信。

  (二)人生富有戏剧性,就是这样一家人,有一天,却中了一个大奖,这对他们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进行了一次巨大的考验。

  1  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板书 母亲父亲  我

  在车面前,看看他们做到诚实守信了吗?

  2 、先看母亲:她经受住到的考验了吗?从那看出?

  学生找表现母亲的句子,指名读

  从母亲的言谈举止中,你觉得她做到诚实守信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她没有隐瞒事实)她的态度是什么?(支持父亲不要车)

  3  再看孩子:孩子做到了吗?从哪看出?

  “库伯家富,我们家穷啊!”在车的面前,年幼的我没有经受住考验。

  4  再看父亲:父亲做到诚实守信了吗?

  1)指名读描写父亲表现的句子。

  a 中彩不高兴b “k”字被橡皮擦掉掉  c 打电话还车d 还车后高兴

  句子找到了,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应该先些什么?板书:

  写“k”字擦“k”字开车还车

  课文先写了什么?这是什么写作顺序?---倒叙

  2)  指名读写“k”字的话

  写“k”字 代表什么?作标记的行为在干什么?-----表明一份约定、一份事实。

  擦“k”字是干什么?如果你是父亲,你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说擦“k”字的理由。(1)、我们全家生活很拮据,可以用这辆车改善生活;

  (2)、我是汽车修理工,梦想得到汽车;

  (3)、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

  (4)、库伯早就忘了买彩票的事,何况彩票是我帮忙买的;

  (5)、扩音器喊着我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

  (6)、家里人可能也在知道此事后,主张留下来。

  种种理由,是父亲拿起橡皮使劲擦掉k字,所以,我看了又看,才看到淡淡的k字。

  朗读此部分句子。

  3)父亲多么希望那个k字不存在啊!带着这种心理,父亲开车去了。师生合作读父亲看车是的句子。

  指导读“神情严肃”

  严肃到什么程度?看图,再读,读出心情的沉重。

  “把我赶了下来”说明什么?-----烦

  父亲开车去,车得到了,为什么还这么烦?

  板书  因车而“人”非

  a他成了车的俘虏!

  b虽然k字擦掉,但阴影永远擦不掉,一生将在不安中度过,将受到良心的谴责。

  c 为了教育孩子的问题,心灵压上了一块石头。

  d 擦掉k字,把自己一生诚实守信的心灵毁了…….

  5我们来看,在得与失面前,谁的比重大?

  多年以后,车会怎样?

  父亲得到车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失去信任、孩子的尊敬、快乐……

  父亲不要车,或得到什么?---------道义、信任、友情、家人的尊敬……

  6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库伯,你会说什么-----------------

  如果你是妻子,你会说什么-----------------

  如果你是孩子,你会说什么-----------------

  7  齐读最后一段。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这么说?

  小结:幸运的中奖也许就这一次,所以说是一生中最富有的时候。

  板书设计

  5  中彩那天

  车写k字

  母亲  父亲擦k字

  我开车

  诚实守信还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