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可贵的沉默》|人教版

2022-07-2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一、教材解析及目标定位

  1、教材解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线索,以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为描写的主要内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深入品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受到爱的教育,使孩子们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要学会去了解、关心父母,主动地回报父母之爱。

  2、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主要是: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去了解、关心父母,主动地回报父母之爱。

  (4)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是品读孩子们从兴奋到沉默的这段文字,理解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预设要完成的目标是: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心情变化及其心理活动。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是理解孩子们兴奋到沉默的情绪变化,教学难点是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体会其心理活动。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二、设计理念

  1、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追求,注重扎实地组织语言学习。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需要同时关注文本的人文情感价值与工具理性价值。随着各种观点的争鸣,我们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最大的人文价值乃是获取工具理性,习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这似乎是一种向着传统的回归,但它决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回归。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我想这才是对这种回归的最好诠释。这篇课文可以说是“爱的教育”,但是,如果仅仅是去探讨其教育意义,就会陷入说教、灌输的泥潭,而不能让这种内涵有效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所以,我采用了“加强工具性,促成人文性”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扎实地开展好字、词、整体感知等基础性环节之后,再通过朗读、品悟,去挖掘那文字背后的思想和人文关怀。这样,紧扣文章特点,学习字词,理解叙事性文章的脉络特点,感悟语言的意蕴、意象,敏锐学生对文字符号的形象感知能力,努力体现语文之有别于思品、科学、常识等科目的本体功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味吧。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所以,在初读课文时,我也尽量放手让孩子自主感知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整体感知意识。在研读中,也采用了自主朗读,自我发现的方法,去让学生探究文中的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在交流的进程中相机诱导,组织多形式的朗读、表演读,营造课堂学习的趣味场,由学习形式上的创新来消弭师生互动的隔阂,增强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美丽的畅想空间,让他们会读、爱读,在朗读中去意会语言文字内涵的美,从而让课堂真正成为一片生长学生语文能力的天地。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以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看图,找文中的重要词句,再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解决本课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为什么会沉默?为什么这片沉默给了老师很大的享受?为什么用“可贵的沉默”作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及时地获取课堂生成的信息,紧紧围绕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激励评价、适时引导,合理取舍,从而构筑起活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

  三、教学过程安排

  本课的教学结构是:导入——看图读文——探究体验——质疑解答——拓展活动。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插图入手,这是同一堂课的图,你看到了什么?从看图到读课文,让学生直接进入课文的品读。照相馆句段,体会。然后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的“兴奋——沉默——热闹”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探究学生情感变化的原因。

  这里主要是两个大的板块来学习体验的:一为研读1-9自然段,体会孩子们因为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而产生的兴奋劲和幸福感。二是研读10-13自然段,体会孩子们沉默时的心理活动和惭愧心情。这两个板块的学习,是对比鲜明的,又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以看图说话切入孩子的情绪表现,为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勾勒一个明确的研读指向。

  然后,进入学生自主研究和交流的阶段。

  在品味孩子们的“兴奋”时,主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孩子们“骄傲”、“神气十足”的神情中,从自豪、得意的语言中,从“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的动作中,去体会孩子们的心情,深入探讨兴奋的原因,就是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为此而高兴而幸福着。在这个环节中有机穿插朗读、表演等活动,提高语言训练密度和情感体验深度。

  在品味孩子们的“沉默”时,不仅要去“安静”“寂然无声”等词语中去理解字面意思,更要与前一板快中的“兴奋”形成对比:爸爸妈妈对自己与自己对爸爸妈妈的对比,更能让孩子感同深受地形成惭愧心理的共鸣。同时,又趁热打铁地将孩子们惭愧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从而来展现他们对爱的真情反思。这样,在阅读探究中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理解了孩子们为什么会沉默。而孩子们沉默中所思所想所感,也为下节课进一步理解沉默的“可贵”打下了基础。

  最后一个阶段是结课。先总结孩子们的兴奋与沉默,再利用第10段中的语句来质疑这极为珍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引出面将进一步研究“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下一步的学习。他们后来怎么改错的。然后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回报父母的爱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