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抓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人物语言动作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 、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分清文章中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相互联系。
4 、指导学生正确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 、在理解课文中,弄清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及故事之间的联系。
2 、在理解词句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
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通过你专注的眼神,端坐的身影老师能看出你们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好!上课!我们先聊聊天,如果让你说说你的同学、你的老师还有你最崇敬的人有什么性格,你能说出来吗? 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
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
(表扬观察能力强、用心)
看,通过人物的言、行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样,我们通过言行还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将相和》,大家齐读课题。
2 、课题是文章的一扇窗户,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抽生交流)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将是——廉颇(板书)相是——蔺相如(板书)“和”的意思是——和好
这篇课文比较特殊,在故事当中蕴含着三个小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有哪三个小故事?再精炼些,能浓缩成几个四字词吗?
谁能用一个关联词把将相的名字以及板书上的其他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动动脑筋,可以商量一下。
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 ,被封为上大夫 ,渑池之会 ,又让秦王没有占到便宜 ,被封为上卿,引起大将廉颇的不满,为了国家的利益,所以将相和好
用上关联词把两个人的恩恩怨怨讲清楚了,可见前两件事情是后一件事的原因,后一件事是结果。大家发现了吗,老师让你们这么做不仅让你们会说一句话,而且概括出了课文的——
生 :主要内容。
二、理文,引究:
1 、理文,感受两人间的“不和”。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题目的意思是 将相和好了 ,那么他们之间又为什么不和呢 ?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一段文字直接写到两人的 “不和”。(生交流) (大屏幕出示 )
同学们读读这段话 ,想想廉颇说这句话心里是什么滋味 ?
生 :嫉妒 /很不服气 /心里窝火
师 :你怎么知道
生 :我从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就靠一张嘴 ,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师:“爬到我头上去了”指的是——
生:由上大夫升为上卿。廉颇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自己立下的赫赫战功,蔺相如是靠嘴皮子升官的,所以廉颇不服气。
师:你能把廉颇那种有服气,一肚子的不满读出来吗?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过渡:蔺相如的出身是一介布衣,平民百姓。而廉颇是赵国的一根擎天柱。所以廉颇认为蔺相如靠的是花言巧语把两人的位置弄颠倒了。
2 、引究:那么蔺相如真的是如廉颇所说,没有什么能耐,仅凭一张嘴花言巧语,爬到了廉颇的头上吗 ?那么蔺相如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
三、精读
1 、 请大家默读课文 ,画出有关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的同学非常会学习,在书中做做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师: 你觉得蔺相如上前一步怎么样的说?
生:诚恳地说
生:真诚地说
生: 必恭必敬地说
师:那你来必恭必敬地一下这句话。
生读
师:那么蔺相如真的是对秦王诚恳、必恭必敬吗?
生:不是
师:你们的意思是秦王是装出来的,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他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师: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生:读“秦王双手……绝口不提出来十五座城的事”
师:蔺相如看到的你也看到了,看来我们班在了一个小蔺相如呀!蔺相如看到了秦王的表现,洞察了秦王的内心,了解了他心里的想法。 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强压住心中的怒火,还要必恭必敬地说:“(生齐读)” 这就是计谋呀!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得流利,而且读出了情。
过渡: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能通过人物的表现在洞察他们的内心,你们的智慧能和蔺相如比美了!还有谁在课文中有所发现?
( 2)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就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师:理解“理直气壮”。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对,现在璧在手,底气足。所以他理直气壮地说:(生读)
师:万一秦王真的让蔺相如撞壁呢?
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 他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
师:秦王的心理让蔺相如看破了,于是就抓住了秦王的这种心里。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读
( 4)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不讲信用的。”
分析 1:蔺相如给了秦王两个选择?
分析 2:如果你是秦王你会选择哪个?
总结:凭着机智勇敢,蔺相如取得了胜利,让秦王的阴谋没有得逞。
引导 1:在秦王面前,他是理直气壮,义正言辞,而在廉颇面前却(出示几个行动的句子)
引导 2:你来读读这些行动描写,你能了解到蔺相如的内心世界吗?
( 5)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镐头大马过来了,就赶紧把车往回赶。
蔺相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同学们,故事学到这,你觉得蔺相如该不该升官?他升官仅仅是靠一张嘴,而无什么能耐吗?(蔺相如这张嘴可不是一般的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蔺相如用唇枪舌战挫败了秦王,解了赵国的危机,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张嘴令人佩服。)
那廉颇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廉颇:
1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这里没有写廉颇和蔺相如的语言,但从之前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大家似乎已经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看插图)我想他们说的那些感人的话,你肯定能把他还原出来。来,拿起笔,同桌俩完成一次创作。
生交流。
总结:这样的场面让人感动,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将相和,赵国安。(板书)
四、课外拓展
两人的和谐共处,同舟共济保得了赵国 15年的安定。可是后来,赵国还是被秦国灭亡了,这里面,丰富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还需要课后去阅读。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注释版《史记》,根据这节课学到的通过语言 /行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