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

2020-08-1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一.回顾导入:

  1.读题。

  2.出示:

  家境贫寒    一袭破衫    年老体弱    化为乌有

  博览群书    四处寻访    终日奔波    奋笔疾书

  鸿篇巨制    翔实精彩    明史巨著    名垂青史

  3.个别读,齐读。

  4.你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围绕厄运,体会书稿是心血之作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知道厄运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 运?   学生交流:书稿被盗。                      板书:书稿被盗

  2.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轻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书稿的来之不易!如果有哪个词语,哪个数字或者句子触动了你,就用笔画下来。

  (1)学生交流,出示句子,点击课件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师:这句话里有许多数字,读到这些数字你会想到什么?

  a: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20多年——相当于7300多个日夜,17520多个小时——时间长。教师: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啊!

  50多岁——从30岁身强力壮的青年写到了白发苍苍的垂暮老年,20多年的岁月全放在了写书稿上了。教师: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办不到的。

  500多万——老师出示一本书,述说:这本书有23.2万字,500多万字就相当于这样的书25本。而且当时没有电脑排版,机器印刷,全靠一个字一个字亲手用毛笔写出来。教师: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

  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每次就要阅读500多万字,六次就等于读了3000多万的文字,这得耗费多少心力啊!这不是我们常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b:指导朗读

  师:从这一个个数据中,我们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榷》的来之不易啊,能读出其中的艰辛吗?指名读

  (3)学生交流,出示句子,点击课件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a:一百多里路,相当于从我们浮桥到太仓来回的路程,挺远的。从这个数字上你看出了什么? (查找史料的艰辛;走这么远的路只为一点史料,看来他真的很想写好一部史书。)

  b:齐读该句

  师:一百多里路,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数据吗?不是的,这些数字都充满了生命。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谈迁辛劳的一生。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些有生命的数字吧!

  师:著书的艰辛,又岂是这几句话所能概括的,其中的不堪、屈辱,生活的贫困又岂是我们能想到的。所以当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著成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三.面对厄运,体会谈迁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点击课件。

  2.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老师送给大家这些词语:飞来横祸、晴天霹雳、灭顶之灾 点击课件)你看谈迁——

  3.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a:师范读,点击重点词语。

  b: 他不思茶饭,思什么?他夜难安寝,在想什么?

  师:想着想着,谈迁不禁老泪纵横!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此时的心情——

  (伤心,是一般的伤心吗?是伤心欲绝。

  痛苦,是一般的痛苦吗?是痛不欲生。

  绝望,是一般的绝望吗?是绝望透顶。

  4.师: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正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正的英雄就会显示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的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吗?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吗?示句读: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5.师:这就是有着顽强意志、坚定信念的谈迁,这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读)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一起来读这句话吧!  板书:从头撰写

  四.挑战厄运,品悟谈迁的艰辛与执著。

  1.过渡: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示意学生继续读下去,——已经不多。

  2.老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老师叙述:同学们,看,这就是谈迁。点击音乐。

  老师范读出示的句子。

  3.引导想象:

  教师:看着这幅图,读了听了这段话,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预设)

  ——北京郊外,寒风冻得他瑟瑟发抖,风沙迷住了他的眼,他却依然到农家拜访,了解前朝的逸闻趣事。

  ——阴雨绵绵的日子里,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满身泥水,却仍然在?

  ——屋外狂风呼啸,屋里一盏昏暗的油灯映照出谈迁瘦弱的身影,他不时咳嗽着,手中的笔却紧握着,不停地书写着。

  ——炎炎夏日,酷暑难挡,谈迁……,渴了……饿了……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是一个漫天飞雪的清晨,                                  

  ——有一天,谈迁因劳累过度病倒了

  ……

  a:学生交流感受。老师及时点评。(与恶劣的环境,时间,身体,孤独,命运,厄运抗争。)

  b:小结:这就是与厄运顽强抗争着的谈迁。这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读)

  点击课件,个别读,齐读。(配乐)

  4.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5.师生接读:(师:新写的《国榷》——生:共104卷,500万字,……名垂青史。) 

  6.两次编成《国榷》相比,有何异同?(重点体会“500多万字”与“500”万字,体会谈迁编写《国榷》二稿的不易与精确。)

  7.小结:《国榷》因谈迁流芳百世,谈迁也因《国榷》而名垂青史!

  相机板书:名垂青史

  8.教师:500万字的鸿篇巨制,是年近花甲的谈迁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以顽强坚定的意志从头写成的,如果你看到这部包涵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请大家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指名交流。

  9.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读读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二十多年成巨篇,朝夕之间化云烟。厄运更立坚定志,重新著书美名传。)

  五.点明主题

  1.总结:是啊,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生接读:……驱散绝望之云。

  让我们带着谈迁那份坚如磐石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2.同学们,让我们牢牢记住谈迁这种不被厄运打垮的坚定的信念。拿起笔我们一起来写下——坚定的信念!师生共写板书:——坚定的信念

  六.拓展。(机动处理)

  1.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司马迁 桑兰 恩科西 布鲁诺王子 海伦凯勒……)

  2.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能成为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坚定的信念

  书稿被盗

  从头撰写

  名垂青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