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绿洲

2020-02-1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问题提出: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和保护的文章,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年级的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充分初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阿联酋人民如何把沙漠变成绿洲的词句,如何引导学生潜心揣摩、感悟理解,了解阿联酋人民的壮举,体会他们的情感呢?

  案例描述:

  片段1:

  (一)挖掘主线,凸现奇迹

  1.默读段落,拎出主线

  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请同学生在课文寻找最能概括阿联酋人民做法的句子。

  生: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2、适时教学“侍”。

  侍弄”,什么意思呢?

  师:老师课前也查了词典。这个词在词典中有两种解释,1. 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2.摆弄、修理。

  3.明确文体,理清板块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闻,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哪些段落是作者亲眼目睹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哪些是作者耳闻的呢?相机板书:耳闻  目睹。

  (二)紧扣主线,探究奇迹

  1.指导学习“代价巨大” ,体会间接叙述的写法。

  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别着急,请默读课文,从哪感受到阿联酋人民是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请勾画相关句子,边读边体会。

  (1)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花草树木的根部。”

  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花了很大代价。

  师:多大?

  生:比养一个孩子都?

  师:讲得真好。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十分珍惜花草树木。

  师:从哪看出?

  生:买来许多东西。

  师:哪些东西?谁来补充。

  生:买来泥土,淡水,树木,花草。

  师:这些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容易得到的,在这里却?

  生:得花钱买。

  师:代价非常大。

  生:他们不顾一切代价要让沙漠变绿洲。

  生:体会出阿联酋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将沙漠变成绿洲,拥有良好的环境。

  师:讲得真好,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

  生:从中看出爱惜花草树木。

  买来淡水,说明这里淡水很珍贵,用来浇灌花草,自己的生活很困难。

  宁愿缩减自己的生活开支也要照顾这些花草树木。

  师:讲得太好了,宁愿在别的地方缩减开支,也要像照顾孩子来讲侍弄花草。板书:精心侍弄

  师:多像父母养育我们呀。好的,阿联酋人民这样精心侍弄花草,终于使沙漠变成了绿洲,真像阿联酋人民所说的,出示相关句子。谁来读。

  (2)适时教学生字“挖”和“填”,指导难写的笔画。

  (3)引出主线:难怪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4)作者通过耳闻知道了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着花草树木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间接叙述(板书)

  片段2:

  以“我来到迪拜”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阿联酋,走进了迪拜,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向别人介绍“沙漠中的绿洲”,老师布置一项任务:仔细观察题头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可以选用文中的词语。

  案例分析:

  一、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语言是语文之“根”,语文课要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中寻求语文味,朗读是感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中我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通过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了解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坚定。结合读中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文本,体验情感。

  二、渗透学法,培养习惯。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领会学习的方法。本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精读课文阶段,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通过默读边读边想的方法,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圈画批注法等,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积累是为了运用,吸纳是为了表达。由读到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经验。在这堂课上,我特地为学生的写找到了一条链接通道——“我来到迪拜”,这样,首先从精神激发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之情动而辞发,为“写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