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孔乙己》说课教案

2020-06-1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 

  具体内容见教学用书。 

  三、讲析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集体订正)  

  阔绰(chuò)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打折(shé)打断  

  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he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写的中心  ⑵作者是怎样描写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⑵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b、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  

  3、提问: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自由回答) 

  4、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小说的三要素,并附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学生集体朗读前3个自然段,强化对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6、布置课外作业 

  ⑴阅读课文第4-8自然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划孔乙己形象的。  

  ⑵完成“理解分析”第一题  

  板书设计  

  孔乙己  

  1-3自然段      交待了社会环境  

  ┌环境  

  小说三要素─┤人物  

  └故事情节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身世和他的悲惨遭遇,领会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2、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物性格。 

  先找一位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认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1、要求学生回忆表现人物性格的常用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然后确定这几段所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2、师生共同分析这几种描写方法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a、要学生在第4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分的一句话,并着手分析其性格特征  

  b、找出肖像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c、找出有关孔乙己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  

  d、提问: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这些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地?  

  二、理解课文多次描写“笑”的含义。 

  教师讲述、提问: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是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⑴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 

  ⑵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⑶体会“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效果。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可用“双体互促”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三、分析第7自然段中“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们说话”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孔乙己为什么不能与“他们”谈天,孔乙己与孩子们说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境? 

  提示:这一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第七八段写了孔乙己和孩子们说笑,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四、分析孔乙己将要弄到讨饭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毒害。 

  1、首先要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2、教师再作深层次的分析,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科举制度的罪行  

  五、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努力体会作者的悲剧色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9-13自然段,进一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完成理解分析第三题  

  板书设计 

  孔乙己  

  穿长衫  站着喝酒——虚荣心十足  

  长衫又脏又破——懒得出奇  轻视劳动  

  满口的之乎者也——卖弄学问,热衷功名  

  教我识字,分豆给孩子——心地善良  

  ┌             

  │不会营生 │  

  讨饭的原因┤轻视劳动 │科举制度的毒害 

  │好喝懒做 │  

  └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主题,全面分析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2、理解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请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第九段至结尾,注意语调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其他同学要认真体会“悲凉”的气氛。 

  2、第九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孔乙己这样地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其含义有哪些?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 

  3、“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这里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提示:注意回忆第一课时讲述的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注意分析秋景的特点,然后再联系孔乙己的命运进行分析。 

  二、“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自由发言) 

  三、分析课文第11自然段 

  1、全班齐读一段  

  2、读毕思考并完成下列练习: 

  a、写出本文段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b、在文段中找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的句子各一个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c、分析文中“摸”字的作用。 

  四、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12岁的上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 

  请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回答,提示:可从选材,组材,表达中心的作用去考虑 

  五、请一位同学全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文章揭示的深刻主题。 

  先请一位程度稍差的学生分析,教师指出其分析的片面性,后找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分析,肯定其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  

  教师作全面归纳  

  六、布置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热衷科举————中毒深  

  │轻视劳动————被凌辱  

  人物性格│麻木不仁————受嘲笑  

  └心地善良————教写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