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2024-03-2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部分生字,理解三顾茅庐、恭恭敬敬等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

  3、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才若渴、虔诚的心情。初步感知诸葛亮有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深切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图片,说说你喜欢《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相机板书刘备、诸葛亮,读准字音诸葛,复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发生在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之间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顾”是什么意思?(提供选择:①转过头看;②拜访;③注意,照看。)我们除了通过查字典来了理解“顾”的意思,还可以联系课文来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有个词就表示“顾”的意思,哪个词?

  茅庐指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特点。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主要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2、检查词语字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生字词:恭恭敬敬 半晌工夫  时辰

  茅塞顿开   策略    辅助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

  (1)指名读词语,提醒字音。

  (2)指名读语段,读通顺。

  ①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回答)

  三、略读“两顾茅庐”,初步感知“诚心诚意”。

  1、刘备为什么要去三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两次都没有见到,决定第三次去,从中可以体会到刘备的态度怎样?

  出示:诚心诚意,理解,指导读。

  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细读“三顾茅庐”,深入体会“诚心诚意”。

  两次都没有见着,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这一部分课文写得很具体,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学要求:划出刘备诚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

  2、交流感受。

  重点语段a: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它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业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生谁的气?(张飞)生张飞什么气?(嚷着要捆诸葛亮。)

  (2)读一读张飞的话,从中你能感受到张飞是个怎样的人?从那些词中感受到的?

  (3)刘备还说——“这次你就不要去了”,想一想,他们桃园三结义,感情多深哪,为了请诸葛亮,刘备还不带兄弟去了,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对比读他们俩截然不同的态度。

  3、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上路前,刘备说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诚心诚意。继续交流,第三自然段通过写刘备的什么,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他的诚呢?

  重点语段b: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刘备的诚意?怎么体会出来的?

  ①还有半里多路,为什么下马步行?(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多细心,想得多周到呀?

  ②轻轻敲门,很有礼貌。

  ③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在门口休息、轻轻走进去。

  ④理解“恭恭敬敬”,指名表演,指导读这个词。

  ⑤站在、等候,怎样等候?(恭恭敬敬、站)此时诸葛亮是睡着的,这一站一睡,衬托出什么?

  ⑥半晌,理解,一个时辰是多久。说明等的时间长。

  补充资料:刘备当时是一方首领,统帅着千军,而且,当时刘备已经47岁了,诸葛亮那时才27岁。

  (2)抓住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

  3、小结:这一段话主要写了来到隆中后,刘备的耐心等候诸葛亮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敬,一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

  五、补充简点,转化角色体会“诚心诚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从“快步”中你能感觉到刘备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2、想象:刘备见到诸葛亮会怎么说,怎么做?

  句式:刘备快步走进草堂,连忙                              。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上路前,刘备责备张飞,来到隆中后,刘备耐心等候诸葛亮这部分内容,学习了课文抓住刘备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他的诚心诚意。见面后,他们谈了些什么,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在哪儿呢,人们为什么称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根据提示练习背诵部分内容。

  3、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进一步了解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

  【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写得简略,第三次拜访作者对刘备的言行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设计理念】

  1、感悟体验与学习语言相结合。抓住文中有关语言、行动描写的词句,揭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朗读体验,评价人物,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世界里,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艺术解读,体会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作者的思维结构。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

  2、朗读与探究相结合。围绕"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着,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