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2020-07-0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生本对话 读写结合----《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分析

  聚焦“再回战场”,引导学生研读第十四自然段。

  1、请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圈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和叫声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感受,想想它的心里具体会想些什么?批注在文本边上。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已学好的同学可以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3.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师:通过刚才大家细心的批注和热烈的讨论,我想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收获吧。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

  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谈体会。

  师:往事如烟,此时你就是嘎羧,(你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你想起哪些事?(与同伴杀敌、死去的战友、敌人、自己踩死敌人的一幕)

  师:谁能饱含深情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生:(读)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生:抓住“礁石”、“亲了又亲”谈体会。

  师:物是人非,此时此景,如果你就是嘎羧,你在想什么呢?(我就是在这里被善良的村民救起来的,这里曾经留下我的英勇等)

  师: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同的体会?

  生:抓住“吼叫”谈体会。

  师:他的吼叫就像是在说话,如果你就是嘎羧,这时你会说些什么呢?(感谢、怀念、痛恨)

  师:此时的嘎羧真是百感交集啊!你能读出它内心的激动吗?(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生:我觉得是这一句:“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此时的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英姿飒爽、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师:是呀,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嗄羧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少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指名读)

  此时的嘎羧也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到: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指名读)

  同学们,从这两段文字中,你们读出嘎羧已是一头怎样的老象?(一头拒绝进食,只会艰难地睁开眼睛的老象,一头精神萎蘼、即将辞世的老象。)

  就是这样一头精神萎蘼、即将辞世的老象,再回战场后为什么却有这样异常的表现呢?(它想到了曾经战斗的一幕幕,想到了战友,心里非常激动、亢奋)

  是呀,烈士暮年,但是壮心不已呀!同学们,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精神抖擞的战象读出来吧!

  生:(齐读)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同学们,26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

  生:最后一头战象。

  师:26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过去,思念着它的战友。这样的深情,它能向谁诉说吗?

  生:不能。

  师:因为它是——

  生:最后一头战象。

  师:所以,再回战场,缅怀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动啊!同学们,我们齐声诵读这一段。

  配乐齐读: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4、课堂练笔,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嘎羧再回战场时的感人画面,并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它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把这份情感凝聚于笔端,动笔写下来吧!

  出示练笔要求:嘎羧驻立江滩回想往事,此时此刻,它百感交集……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它想起了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它可能又在想许久,它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好像在说:

  1、生练笔。

  2、交流评价。

  案例分析:

  一、品词析句,促进生本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等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叫声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再回战场”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语句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嘎羧的内心,体会到它当时的情感,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学生与文本实现了深层次对话。

  二、读写结合,注重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其一大任务。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吼叫”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然后进行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把嘎羧的内心感受写下来,促进了读写结合,达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