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超市购买商品事后发现与实物完全不符,这算是违法吗?该怎么办

2022-07-0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消费者购买过期食品索赔合法且受法律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8条,经营者提供有缺陷、未标明使用性能、不符合标准、质量状况不符、销售失效商品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

【法律意见】消费者在超市故意买过期食品进行索赔不仅不违法,而且还要受到法律保护。【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拓展延伸

超市购买商品事后发现与实物完全不符,该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当消费者在超市购买商品后发现与实物完全不符时,为维护自身的消费者权益,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首先,保留购买凭证和相关证据,例如发票、商品照片等,以便证明购买事实和商品不符的情况。其次,尽快与超市联系,向他们说明问题并要求退货、换货或退款。如果超市未能解决问题,可以向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如消费者协会、工商局等。此外,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引起公众关注,从而增加维权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了解和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如果有必要,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维护。综上所述,积极采取行动并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是应对超市购买商品与实物不符的有效方式。

结语

消费者在超市购买商品后发现与实物不符,为维护自身权益,可采取以下措施:保留购买凭证和相关证据,与超市联系并要求退货、换货或退款;如超市未解决问题,可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分享经历引起关注;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专业律师。积极采取行动并依法维护权益,是有效应对此类情况的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三条 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七条 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