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年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练习题及答案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3年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练习题及答案4

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的是(a、b、c、d、e)。

a.地理位置 b.人群健康 c.人口 d.交通运输 e.动植物与生态 2.以下属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面源调查的统计内容的是(a、d)。

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b.排气筒烟气温度 c.排气筒烟气速度 d.面源排放高度 3.一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资料调查内容至少包括(a、d)。

a.年、季风玫瑰图 b.季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 c.年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 d.年、季地面温度,露点温度及降雨量

4.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c、d)。 a.常规污染物 b.特征污染物 c.持久性污染物 d.非持久性污染物 5.湖泊和水库,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水域规模”是指按(a、c)。

a.枯水期湖泊或水库平均水深 b.丰水期湖泊或水库平均水深 c.水域面积 d.平水期湖泊或水库平均水深 6.下列关于一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b、c、e)。 a.评价项目建设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b.绘制等声级图并说明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c.评价建设期,运营近期、中期、远期噪声级情况。

d.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e.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7.下列关于环境噪声评价量说法正确的是(a、b、c)。

a.工业噪声一般以a声级为评价量 b.建筑施工噪声以连续等效a声级为评价量

c.对于机场飞机噪声以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为评价量 d.铁路噪声以a声级为评价量 不定项选择题(续)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时影响范围的划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 a.小于20km2大于50 km2 b.大于等于50 km2 c.大于等于20km2小于等于50 km2 d.小于20km2 9.下列属于验收调查重点的是(a、b、c、d)。

a.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 b.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d.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 10.应急预案中的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的内容包括(a、c、d)。

a.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 b.事故现场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c.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 d.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e.事故现场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1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a、b、c、d)。

a.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

c.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d.建设项目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12.《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有(a、b)。 a.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b.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大肠菌值 c.氨氮、悬浮物、化学需氧量 d.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13.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情况,应考虑(c、d)。 a.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好的时段 b. 影响的衰减能力较好的时段 c. 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段 d. 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

14.可以根据(a、c、d、e)对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级别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a.项目的性质 b.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c.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 d.当地大气环境质量 e.项目总投资

15.以下属于大气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可以不调查的内容是(c)。

a.污染物排放方式b.点源调查c.按生产工艺流程或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d.污染物排放量

16.大气二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资料调查内容至少包括(a、c)。

a.年、季风玫瑰图 b.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 c.月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

d.年、季各风向,各风速段,各级大气稳定度的联合出现频率及年、季的各级大气稳定度的出现频率。 17.下列关于一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监测点不少于8个 b.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 c.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 d.监测可选取一期不利季节。

18.判别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复杂的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污染物类型数大于3 b.含有两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小于10 c.污染物类型不小于3 d.含有两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小于10 19.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b、c)决定。

a.河流水质要求 b.评价等级 c.河流规模 d.污染物排放量

20.当河流面形状为矩形或相似于矩形时,下列关于取样垂线的布设说法正确的是(a、b、c)。 a.小河设置一条取样垂线 b.河宽小于50米的大、中河设置两条取样垂线 c.河宽大于50米的大、中河设置三条取样垂线

d.特大河取样断面上的垂线数应适当增加,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少一些。

1.下列属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内容的是( )。

A.点源的排放情况 B.排放的有关数据 C.用排水状况 D.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2.水质参数所选择的常规参数根据( )可适当删减。 A.水域规模 B.水域类别 C.评价等级 D.污染源状况

3.水环境影响预测中,拟建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 )筛选和确定。 A.工程分析 B.环境敏感点 C.评价等级 D.当地的环保要求

4.当河流面形状为矩形或相似于矩形时,下列关于取样垂线的布设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河设置一条取样垂线

B.河宽小于50 m的大、中河设置两条取样垂线 C.河宽大于50 m的大、中河设置三条垂线

D.特大河取样断面上的垂线数应适当增加,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少一些

5.下列情况需要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一级工作的是( )。

A.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 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或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 B.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 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

C.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高达8 dB(A)以上 D.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高达5 dB(A)以上

6.下列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

A.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B.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

C.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D.收集评价范围内1:2 000~50 000地理地形图,说明评价范围内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地貌特征、地形高差级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

7.验收报告的结论与建议中需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客观、明确地从技术角度论证工程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主要包括( )。

A.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B.建议不能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C.限期整改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D.建议整改部分工程内容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资料的收集包括收集工程平面图,在该图上应标明地表状况,地表状况主要包括( )。

A.地形地貌 B.主要水体 C.植被类型及分布和主要动物群落 D.交通规划 9.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 )。 A.类比法 B.矩阵法 C.生态机理分析法 D.网格法

10.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中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评价与分析时需分析评价开发区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影响。

A.生物多样性 B.生态环境功能 C.生物量 D.生态景观

1.以下废水排放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煤制甲醇气化炉废水 B.烧碱废水 C.合成氨工艺废水 D.码头船舶废水 【答案】A 【解析】烧碱废水、船舶废水、合成氨工艺废水分别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根据国家的要求,行业与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要求,该三种废水应执行相应的行业标准,分别为《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 )。

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B.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

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 D.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答案】D

3.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 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 【答案】D 【解析】不能交叉执行。 4.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 )进行。

A.准备阶段 B.正式工作阶段 C.报告书编制阶段 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 【答案】A

5.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所有的建设项目均应分析( B)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A.建设过程 B.生产运行阶段 C.服务期满阶段 D.退役阶段 【解析】教材23页,工程分析的阶段划分。

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中,如果GB 3095中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c0i可取( )。

A.年平均浓度限值 B.日平均浓度限值 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二倍值

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答案】D 【解析】教材36页。“Coi的选用: ①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②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③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④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⑤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 )。

A.不高于二级 B.为一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教材37页。 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 )确定。

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答案】C【解析】教材37页。 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 )。

A.一期 B.二期 C.三期 D.四期【答案】B

【解析】教材42页,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简体。

1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经估算模式计算出某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为30%,占标率10%对应的落地浓度所处最远距离(D10%)为0.8km(厂界内),则该项目的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边长是( )。

A.二级、5km B.二级、1.6km C.三级、5km D.三级、1.6km 【答案】C

【解析】根据评价工作等级要求,见教材第37页,工作等级为二级,工作范围边长应该为2D10%。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