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2022-07-0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一、考题纵览

年份卷别 2019全国卷Ⅰ 选材 题许道宁画 题号与题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分) 2019全国卷Ⅱ 投长沙裴侍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2019全国卷Ⅲ 插田歌(节选)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3分) 选材 野歌 题号与题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格 考点 赏析诗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句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诗歌语言风年份卷别 2018全国卷Ⅰ 考点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对诗歌情感的评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价。 2018全国卷Ⅱ 题醉中所作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草书卷后(节选) 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018全国卷Ⅲ 精卫词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 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6分)

主观简答题。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

1.命题特点

一般有三种题型,即: 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

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

“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 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

(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 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

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二是为个人。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①首联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②颔联通过“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

③尾联出句通过“自是不归归便得”这一无可奈何的心语的表述,含蓄地传达出诗人仕途坎坷、孤独飘零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

④尾联对句则借范蠡隐居五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归隐田园之意。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 李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

①由“碧水黄沙”到“寻梅处”,水中陆上到处寻觅,写寻找之苦; ②看见“花无数”,燃起希望,心生喜悦; ③“问花无语”,得不到回应,心生怅然; ④“明月随人去”,对月怀人,心生悲凉。

三、高频考点——鉴赏分析形象

1.命题特点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题主要是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事物形象分析、景物形象分析等,其中,人物形象分析、意象赏析和意境品味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2.常见题型有:

①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试作分析。

②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中的诗人形象特点)? ③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有何作用?

④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⑤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的理解题,通常是直接问有哪些意象。其用词也常常发生变化,常见的 有:景象、画面、意境、图景等。虽然用词不同,但回答的都是意境内容。 3.解题指津

人物形象:抓住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或理解诗文中借用典故(他人他事)来比况自己。

事物形象: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景物形象:体会意象意境,要注意意象意境所附着的诗人感情或写作技巧。 4.解题步骤——人物形象

第一步: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英雄、隐士、爱国者、诗人等)。 第二步: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字词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根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句,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第三步:明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

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答题规范]

本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诗歌中“……”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诗人通过塑造……,抒发了……感情。

解题步骤——事物形象 第一步: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 第二步:连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 提炼体现物象特征的词语(如形态、色泽等),概括其外在特色,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 这一步主要是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其内在的神韵。 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剖析所寄托的情感、思想。 第三步: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 [答题规范]

本诗塑造了……的形象,诗歌中“……”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诗人通过塑造……,抒发了……感情。

解题步骤——景物形象 第一步: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规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诗人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仲蒙夜坐文 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悠然自得。 ②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

③乐享宁静,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 [例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 雁(其一) 杜 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抓住主要景物,再现画面。忠实于原诗,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把握意象的特征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例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 恋 花①

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②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③收新茧。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时所作。 ②〔夷犹〕迟疑犹豫,指船行缓慢。 ③〔尝面〕品尝新面。

词的上片是怎样描绘“水乡春景图”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以水为背景。着眼于春水,写出了水变深和水面扩大的特点,描绘了春水上涨的画面。 ②以绿为主色。水岸芳草,黄中透绿,绿满两岸。

③动静结合,化静为动。鹅儿嬉戏,微风吹拂,画舫缓行,与碧水绿岸的静景描写相得益彰;写舟行塔移,则是化静为动。

四、高频考点——鉴赏分析语言

命题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赏析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品味关键词(炼字) 赏析诗眼

赏析关键句(炼句) 赏析语言风格。 解题指津 炼字 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能使得全句增色。 指的是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观照全诗的字词。某个字或词炼得好,能显示题旨,这个字就是诗眼。 指的是推敲词句,使之精练。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便增色不少。 这里的三个鉴赏诗作的术语,实则都是一个“炼字”问题,只是侧重的角度不同而已。炼字,则重于一字之表现力;诗眼,则重于对主题情感的表现力;炼句,则重于技法的运用和对情与景交融的表现。 诗眼 炼句 语言风格 诗词的语言风格依其相对应的特点,一般来说分为三大类,一是朴素与绮丽,二是直白与含蓄,三是沉郁与豪迈。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解题步骤

(1)赏析炼字题:字词的本意+在诗中(技法)所述对象特点+好处、效果。 (2)赏析诗眼题:诗眼(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技法)意境+主旨情感效果。 (3)赏析炼句题:解释“句”的含义+描绘出的画面+运用的手法+烘托的意境+营造的气氛。

(4)赏析语言风格题:观点+举例+好处 。

[例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例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诗人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诗人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诗人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五、高频考点——鉴赏分析表达技巧

命题特点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重点,也是考生应考的难点。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方式。命题人常常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和结构章法四个角度设题。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②“……”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③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情感的(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④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诗的某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

[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举例(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第三步:此手法传达出怎样的感情(好处、意义)。

[答题规范] 观点+举例+好处。

点明技巧(运用术语,回答是什么)+阐释技巧(回答怎样用、为什么)+简析作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怎么样)。

凡是在诗歌阅读鉴赏中见到“艺术”或“技巧”二字时首选修辞格回答,其次是其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 “结合”是说要举例说明,题干有“哪些”一词,要考虑到一点1分的赋分暗示。

语言格式:

(1)这首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心情、心境)。

(2)全诗以“……”起,以“……”结,由“……”转到“……”,转折衔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围绕着一个“……”字,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含蓄深沉。

[例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 王 介 甫①

欧阳修翰林②风月三千首,吏部③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④尘埃试拂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樽酒盍流连。 【注】①〔王介甫〕即王安石。欧阳修当时是文坛领袖,大力提倡诗文革新,继承唐代古文运动,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 ②〔翰林〕李白曾官居翰林学士,借指李白。 ③〔吏部〕韩愈曾做吏部侍郎,借指韩愈。 ④〔绿绮〕古琴名。传说汉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赠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本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反衬。以朱门歌舞之浮艳反衬绿绮古琴乐声之古雅,突出了诗人对古乐之声的推崇; ②比喻。“朱门歌舞”比喻当时浮艳的文风,“绿绮尘埃”比喻世俗之人喜好浮艳文风而厌弃古文的现象,通过比喻把诗人的情感倾向表现得含而不露;

③用典。借汉代司马相如弹奏绿绮琴的典故,勉励王安石应以诗文革新为己任,流露出诗人对王安石殷切的期望之情。

五、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比较异同题 命题特点

(1)“比较赏析题”,常见的比较点:

一是取材相同而表达的情感不同或情感相同而取材不同;

二是处境相同而表现的心境不同或心境相同而处境不同等。 (2)“比较赏析题”主要有三种题型,即 ①已学诗与试卷诗比较鉴赏; ②试卷提供两首诗比较鉴赏; ③诗句比较鉴赏。

需要作比较的诗句一般都在题干中出现,题干中一般会出现比较点。 解题步骤

题干中一般会出现比较点,也有不出现比较点的考题。出现了比较点的按题干比较点作答,没出现比较点的可从手法、内容(取材、心境)、主题情感、语言等的相同与不同上思考作答。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知同辨异”的基本原则,“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第一步:通读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第二步: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第三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

[例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同为送别诗,本诗尾联与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同:都有劝勉之意。

异:独孤诗重在表达对王录事到任后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期许,王诗则侧重表达劝勉双方不必为离别而伤感的旷达情怀。

六、高频考点——综合选择题 命题特点

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是一种综合性考查题型,对考生鉴赏能力和思维的准确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中的诗歌综合选择题设题角度多样,既有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对手法、语言、情感的把握。选项的表述措辞严谨细密,错误设置相对隐蔽,需要仔细阅读,仔细比对,找到命题人在选项中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四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解题指津 解题策略 整体感知 筛选排除 仔细阅读选项,借助标题、注释理解内容。 对诗句或典故解释牵强的选项,可以排除。 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激的选项,可视为“不正确”。 辨析核对 去伪存真 解题步骤

结合诗句核对选项,特别留意对诗句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分析。 选项有时会以假乱真或前后矛盾,需仔细甄别。 第一步:读懂诗歌。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好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静下心来,反复咀嚼,评析每一句、每一联,用现代汉语译出诗歌大意,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第二步:审清题目明要求,细读选项,勾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逐一比对。将选项逐一与诗词原句对照,结合所学的诗歌鉴赏知识,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正误点。 第三步:综合比较。将选项与选项比较,运用排除法,确定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例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答案】 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