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
“欲灭一国j,先灭其文化。”可见,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灵魂。和平年代下,文化是一个国j的核心竞争力,并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一个民族的走向。为建设社h主y文化强国,我国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现实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明显的“逆差”,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文化“拿来”和“输出”。我认为,“流水不腐”,文化亦然。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对话,是文化永葆活力的决窍之一。在当下的文化交流中,既要“拿来”,又要“输出”。
文化交流,“拿来”是应然之举。对文化来讲,博采众长,加快新陈代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华文化从古至今都是一种极具包容性的文化,并在不断吸引外来文化的精华后而愈加辉煌。佛教在中华大地上历经千年融合,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是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觉醒。中华文化从来不是一家之言,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观园。今天亦然。有些人忧虑韩剧的热播、洋节的流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拿来”的文化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多样的文化需求。当然,我们也要警惕,拿来精华的同时泥沙俱下。我认为,文化要“拿来”,但也要精挑细选,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输出”是大势所趋。从古至今,史书上不乏文化输出的例子。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郑和下西洋……中华文明辐射之广,世所罕见。近年来,文化输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孔子学院成为中华文化“输出”的一张名片,《你好,李焕英》《流浪地球》等影片全球市场反响颇佳,中国网络文化、中华美食走出国门……不过,文化“输出”也应该“保质保量”,要传递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像李子柒,把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变成短视频中的田园牧歌。这样的文化“输出”不仅美,而且“正”,让世界看到了当代中国美好的一面。我认为,做好文化“输出”,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势所
趋。
文化交流既要“拿来”,也要“输出”。拿来与输出,其实就是输入与输出。有进有出,才是健康的、正常的文化交流。而今出现的文化交流的“逆差”,是文化之殇,是不正常的文化现象。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掌握文化话语权。我们知道,中华文化星汉灿烂:汉赋的恢弘、魏晋文章的慷慨雄健、唐诗的气象万千、宋词的婉约……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骄傲,不应孤芳自赏,而要文化共享。我们不能再单向地“拿来”,更要反向地“输出”。当然,文化交流不应是单向的“机械地拿”和“倾销”,而是良性、平等的互动交流。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之美,需要共赏,需要共享。而“共赏”“共享”,就需要交流,需要双向的沟通,让文化真正变成一座桥,让优秀的外来文化走进来,让灿烂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