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卷第O4期・总第132期 2012年2月・下半月刊 ◎ 现DISTA代NCE D远UCAT程IONO教FC I育NA 2006,(1):99—100. [2】蒋勇敢,吴劲松.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误诊45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 杂志,2006,(1):123—124. [3】袁伟忠,陈永坚,欧军昌.外科急腹症剖腹探查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 践,2005,(3):294—295. [4梁久银,4]徐义仁,姜世涛.腹腔镜下治疗肝脾外伤的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 杂志,2002,(4):257. 做出诊断。但应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即是否属外科 急腹症,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探查,抑或先采用非手术治 疗,密切观察,并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外科急腹症往往发病急骤,病情复杂,病情较重,如果 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及时,致死率会很高。通过上述步 骤的规范化训练及反复实践,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 水平将得到长足的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杜俊义,彭东涛.老年急性胆石症诊疗56例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5]苏树英,费凛.腹腔镜技术在非创伤性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 外科杂志,2004,(1):38—40. (本文校对:苏玲收稿日期:2012.O1.18)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论治 陈 嚣 范 萌 王俊丽 刘 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关键词:脂肪肝;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 ̄.issn.1672—2779.2012.04.06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04—0091—0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包括一系列脂肪在肝脏堆 积所产生的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性变为主要病变的 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肝病中 继病毒性肝炎后的第二大病种,成人发病率达5%~9%。 脂肪肝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对于脂肪肝的西医治疗,目前 尚无特异的药物。下面谈一下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临床类型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1.1 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于胰岛素抵抗,多源 性代谢紊乱,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所致。 1.1.2继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于营养不良(包括胃 肠外营养不良),药物,毒物,肝豆状核变性,病毒性肝 炎及不明原因脂肪性变等所致。 1.2 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依据病理变化可分为单纯 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和 肝硬化。 2 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显效51例(63.18%),有效26例 (32.15%),总有率效95.12%。 杨震主任医师【3】(国家名老中医)认为,非酒精性 脂肪肝总以痰湿凝滞,血瘀脉络为主要矛盾,所以治疗 要时时注意“痰”、“瘀”二字,鉴于此而制定了桑明合 剂。方中决明子清肝、泻浊、润肠通便,丹参活血凉血、 养血安神;配海藻消痰软坚、降脂祛浊,松子仁滋养肝 肾、润燥滑肠,地龙活血化瘀通络,山楂消食化积、活 血散瘀,为消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佐以怀牛膝补肝肾、 祛血瘀,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桑叶、菊花 辨证施治是中医最基本的特点和治疗法则之一。不少 临床学者根据脂肪肝患者的不同病情,结合自身的经验, 辨证分型论治,取效较好。罗 lJ将辨证分为5型,脾虚 痰湿型,治以健脾化湿,方药以参苓白术散或二陈平胃散 加减;肝郁气滞型,治以疏肝理气,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加 减;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化湿,方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阻络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以旋覆花汤或复元 活血汤加减;肝肾亏虚型,治以补益肝肾,方药以六味地 黄丸加减,可取得良好效果。杨俊雄[2]等辨证分为2型, 分别采用健脾祛湿、疏肝活血治法,药用白术、茯苓、陈 皮、法夏、泽泻、柴胡、郁金、枳实、丹参、赤芍、大黄、 山楂等,并随证加味,脾虚湿阻型加苍术、砂仁、党参; 肝气郁结型加香附、佛手、白芍;湿热内蕴型加茵陈、川 连、虎仗;肝肾阴虚型加生地黄、首乌、鳖甲;血阻络型 加田七、莪术、蒲黄。30d为1个疗程,治疗80例患者, 既清肝明目、疏达肝气,又取其辛凉发散之性作为引经 之用。并运用桑明合剂临床治疗60例观察,总有效率为 93.33%。张云鹏主任医师【4】(上海市名老中医)认为脂 肪性肝炎之因是毒伤肝络,主张从毒论治,提出清热解 毒为主,化痰活血为辅,多向调节的治疗原则,有其独 特经验。其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中清热解毒是 必用之法,佐以化痰活血,正虚者适当兼顾运脾补肾等。 清热解毒常用垂盆草、紫花地丁、败酱草、六月雪、小 蓟草、金银花、连翘、水牛角片、虎杖等;化痰活血常 用决明子、泽泻、丹参、莱菔子、海藻、郁金、莪术等; 健脾运脾常用鸡内金、生山楂、苏梗、陈皮等。临床结 果显示,许多脂肪性肝炎经治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且效 果稳定持久。张晓一教授【5】(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 医院)认为本病病位在肝,发于脾,及于肾;乃由饮食 不节,过食膏粱厚味等助湿生痰之品,致湿浊中生、困 扰脾土,脾失健运,则精微不化,郁于肝中,变为脂浊; 浊为阴邪,不但害清,更易伤阳,肾中阳气不足,无力 鼓动肝脾之疏泄运化,其病益甚,病性当属本虚标实。 其常从气滞、痰浊、瘀血等主要病理入手,以行气活血、 健脾祛痰、消导为治疗大法,自拟脂方(由黄芩、浙贝 母、泽泻、巴戟天、桑寄生、白术、丹参、青葙子、草 决明组成)作为基础方进行辨证施治,屡获佳效。上述 ◎呷 DSITAr,ICE 远DUCA'程flON擞OFC 第2010 2卷年2第04月・期-总下第半13月2期刊 可见,名医经验,精练而丰韵,故总结、整理名医经验 是挖掘和传承历代医家治疗脂肪肝学术思想及治疗方 法,应当不断加强和进一步深入。 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所 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把非酒 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 型,痰湿内阻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阻型,分别采用疏 肝理气,疏肝健脾理气,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治疗,药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二 陈汤,茵陈蒿汤,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等加减L6J。 我们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于饮食不节、外感 毒邪、大病久病之后、肝络受损或妊娠应激、情志失调 等因素引起肝郁脾虚,气郁痰阻,肝胆湿热,瘀阻于肝 所致。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虚弱,运化失调, 标实为水湿不化,痰瘀互阻。病位在肝,涉及脾、胃、 肝、胆等多个脏腑。治疗宜健脾疏肝、化痰通络或清肝 胆湿热。下面分述如下。 2.1肝郁脾虚证临床上多表现为右胁胀痛或不适,食 后腹胀,体倦乏力,胃纳差呆,脘腹隐痛神疲懒言,便溏 不爽,舌质淡红、舌体肿大、或有齿痕,脉沉或缓或细。 治法:健脾补气,疏肝解郁,方药:逍遥散合香砂六君子 汤加减。常用药:醋柴胡,郁金,当归,白芍,白术,茯 苓,党参,生黄芪、薄荷,香附,砂仁,陈皮,法半夏等。 2.2肝气郁结证临床多表现为肝区不适或胀痛,胸胁 满闷,嗳气腹胀,善太息,纳差食少,情绪不畅或急躁 易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治法:疏肝 解郁,理气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常用药:醋柴胡,枳实,枳壳,郁金,香附,陈皮,醋 白芍,川芎,丹参,山楂等。 2_3肝胃湿热证临床表现以素体肥胖,脘腹胀满,胸 胁灼痛,口渴不欲饮,恶心呕吐,厌油纳呆,尿黄,大 便黏滞不爽,周身困重,心中烦热,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微数为特点。治法:清利肝胆,清热化湿。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醋柴胡,黄芩,炒 栀子,茵陈,金钱草,虎杖,海金沙,车前草,通草, 荷叶,草河车等。 2.4痰湿中阻证形体肥胖,两胁闷痛,脘腹痞满,口 淡口黏,困重乏力,头重如裹,恶心纳呆,便溏不爽,形 体肥胖,舌淡红胖大,苔白腻,脉濡缓或沉滑。治法:健 脾补气,化痰去湿。方药:温胆汤加减。常用药:陈皮, 法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生姜,胆南星等。 2.5痰瘀互结证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胁肋钝痛或刺 痛,肢体沉重,面色晦暗,纳呆口渴,恶心厌油,咳吐 痰涎,脘腹痞闷,便溏不爽,妇女经闭或夹有血块,舌 体胖大边有齿痕,或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滑或沉涩。治 法:理气活血,化痰通络。方药:膈下逐瘀汤合温胆汤 治疗。常用药:柴胡,郁金,香附,桃仁,红花,丹参, 陈皮,法半夏,竹茹,瓜蒌,浙贝,胆南星等。 2.6肝肾不足证胁肋隐痛,头晕眼花,双目干涩,视 物不清,口干咽干,腰膝酸软,女子闭经或月经不调,男 子遗精多梦,大便艰涩,舌红,苔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 数。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柔肝。方药:生地黄,熟地黄, 何首乌,黄精,白芍,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3个人经验 3.1 形体肥胖者多有痰浊中阻,治疗时重用健脾化痰去 湿之品,如陈皮,法半夏,荷叶,茯苓,薏苡仁,玉米 须,白术,泽泻等。 3.2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多是代谢综合征患者,这一 类病人多有痰瘀互阻,其湿也重,其瘀也深。治疗时应以 活血通络,化痰去湿为主。常用药有醋柴胡,郁金,香附, 桃仁,杏仁,丹参,山楂、陈皮,法半夏,竹茹等。 3.3年老体弱者多有脾气虚弱或肝肾不足,常用药:红 景天,生黄芪,黄精,党参,白术,茯苓,肉苁蓉,何 首乌,熟地黄,桑寄生,怀牛膝,杜仲等。 3-4治疗脂肪肝时,一定要结合饮食健康和运动锻炼。 患者饮食要定量定时,忌吃或少吃肥甘厚腻之品,如油 煎油炸之品、动物内脏、动物脂肪、海鲜、甜食,以及 其它高热量食品等。早餐要吃好,千万不能不吃早餐。 因为在不吃早餐的情况下,到了中午,人就会由于饥饿 而过量饮食,反而容易肥胖。另外,运动一定要持之以 恒,不能一曝十寒。每日应坚持有氧运动在20min以上, 老年人以微微出汗为度,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可适当加大 运动强度,让全身多出汗;但是,无论是哪个群体,运 动时心率最好不要超过(200一年龄)次/分钟。 4小结 脂肪肝多伴有全身性症状,是肝脏的一种病理过程。 脂肪肝常并发于肥胖症、肝炎、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等, 目前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早期诊断,除去病因,健康饮食,增加运动锻炼,加强 对原发病的治疗,是减少及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环节。 脂肪肝属祖国医学“胁痛”、“痰浊”、“血瘀”等范 畴。其病因不外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外感毒邪、先天 禀赋虚弱等。肝胆疏泄失常,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 致使瘀、痰湿阻络。肝郁脾虚是本病的基本发病机制, 在脂肪肝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均以肝郁脾虚为 病理基础,肝脾失调是贯穿本病始末的病理机制,而痰 瘀同病是本病发展演变中的重要病理环节,而气又是痰 瘀相互关联的枢纽,即在脂肪肝由肝郁脾虚、痰浊湿阻、 痰瘀互结甚则肝肾阴虚的病理演变过程中,每一病理阶 段中都以肝脾失调为基本病机。运用疏肝健脾治疗脂肪 肝,能使肝胆疏泄正常,脾气健运,起到痰瘀化、湿浊 清、肝络通的作用。因此制定抗脂肪肝的基础治法,更 应注重调理肝脾、行气活血、化痰祛瘀。 参考文献 [1]罗军.脂肪肝的辨证施治[J】.陕西中医,2005,26(12):1339. [2]杨俊雄,王钦和.健脾祛湿、疏肝活血法治疗脂肪肝80例[J]l光明中 医,2006,21(8):76. [3】凌曼芝.桑明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0例[J]I ̄)EI中医,2007,25(7):42. [4]徐瑛,陈晓蓉,张云鹏.治疗脂肪性肝炎经验[J].四川中医,2005,23(10):4. [5]龚建中,张晓一.治疗脂肪肝经验[J】l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22. [6】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 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上海.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 会议论文汇编.2008. (本文校对:韩世辉收稿目期:2012.O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