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改革不断得到深化,在幼儿园教育中,舞蹈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要重视幼儿音乐舞蹈教学,从中观察幼儿智力发展的规律并进行实验,最终获得结论。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音乐舞蹈训练,对于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针对幼儿音乐舞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学;音乐舞蹈;形成;培养
引言:
教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帮助幼儿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以便于促进智力能力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教学的进展,幼儿的素质和能力发展之所以出现差异,主要是幼儿的遗传因素以及从小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幼儿从小在家庭里成长,直到三岁到六岁才开始步入社会,进入幼儿园接受相应程度的教育,这是促进他们成长的主要方式。
一、培养幼儿对音乐的乐感和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与舞蹈是两个密不可分的东西,进一步说,音乐就是舞蹈的灵魂,所以在幼儿一开始接触音乐和舞蹈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就应该先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准确感受。比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幼儿园开展的各个活动中都加入音乐因素,以此来激发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的乐感。在课堂活动开展之前,设置一些生动形象、活泼并且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伴着音乐的节奏,例如:《开火车》、《小鸭子》、《种太阳》、《宝贝宝贝》等等节奏性强的音乐。在活动结束和游戏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再弹一首优美安静的摇篮曲来平静幼儿的心,但他们伴随着音乐休息的过程中,能够从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幼儿发育比较成熟的一种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想象和好奇。通过完成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的想象力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比如在开展音乐游戏《猫捉老鼠》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也可参与到游戏中去并且扮演猫的角色,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动作的快慢跟着节奏的快慢施展,而幼儿则模仿老鼠的动作,把其缩头缩脑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角色扮演的游戏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幼儿与幼儿园教师的关系。《拔萝卜》的音乐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其中涉及了多个动物并且每个动物的舞蹈动作都不一样,为了使幼儿更加有动力的参与游戏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先自己选择自己要扮演的动物,然后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以及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模仿扮演的角色,便于营造生动活泼和喜悦的游戏分为。为了加强幼儿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热爱,教育工作者可以多进行几次游戏。一般地,幼儿从出生就具有一定的乐感和节奏感,但那只是一种本能,如果要让幼儿准确的掌握比较复杂的节奏,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自身反复训练。有些儿童的能力发展比较快,从小就表现出比别人更有天赋,这既受到了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到了后天受教育程度以及参与的各种活动实践的影响。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培养创造性,在讲解有些动作并让他们掌握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展开想象。即兴舞蹈是激发幼儿联系
生活实际的重要手段,在即兴舞蹈活动开展的时候,需要教师选取符合幼儿兴趣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的音乐,波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即兴发挥的情感并进行自编自演,这样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 三、运用幼儿律动音乐来培养他们的舞蹈能力
幼儿律动的运用能使得他们对音乐的节奏感大大加强,并让他们掌握大量的舞蹈动作,不断使幼儿的舞蹈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选择律动音乐的时候一般要求要选择节奏鲜明、形象突出、舞蹈性强烈、能充分感染自身并激发情感、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的一些音乐,进而引起幼儿对舞蹈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欲望。比如《种太阳》中的“啦啦啦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的节奏就非常鲜明。经过利用律动歌曲培养幼儿的舞蹈能力,能让他们不断在舞蹈中获得创新,不过由于幼儿的年龄太小,需要教师要提高耐心。
四、训练幼儿充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幼儿的注意力是非常难以集中和维持的,所以教学活动的开展经常会出现秩序混乱的状态,教师难以控制这个场面,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环节的时候先利用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生动活泼、充满幼儿情趣的律动舞蹈。在安排训练步骤的时候,一般地会让幼儿先进行手臂动作、再训练腿部的动作。尽量避免一些重复动作,多做一些新鲜的动作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最好在训练过程中还能将音乐唱出来,这是提高音乐能力和舞蹈能力的有效方法,活动的氛围也能被充分带动起来,多种感官同时调动的教学模式是集中注意力的手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学水平以及音乐舞蹈能力会得到提升,这是教学效率和学习了效果提升的重要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并且采取正确的手段培养其能力是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前提。在国外,幼儿教育的开展早就开始实施了,而我国相对较晚,为把我国的幼教事业建设得更加有特色和发展前途,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不断学习和进行总结,以便于完善教学制度,为我国培养人才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艳可.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与舞蹈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
[2]沙莎. 大班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王琳. 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吴敏(1983-),女,福建福州人,研究生,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