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新基建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环境与装备建设的运用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育新基建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环境与装

备建设的运用

摘要:新基建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需要为导向,以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为主体,是新一代结构性力量。教育新基建推进着教育数字型转化,从而将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进行重构和重塑,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不断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教育新基建背景下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与装备建设的运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幼儿园;新基建;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也被列入教育部重点工作,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校园,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支撑。宏观背景的变化促使幼儿园借助信息技术,引入新概念,扩展新思维,实现现代化的改革创新。

一、教育新基建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技术装备的特点 1.真实再现性

兴趣是学习的基石,幼儿年纪较小,想要他们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就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动力,点燃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新颖独特的事物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给幼儿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优美悦耳的音乐,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满足其好奇心,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

2.具体形象性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教育技术装备通过利用光,声,形,色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虚拟到现实,将静态知识转为动态,让抽象知识具体化,更容易让幼儿理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起幼儿共鸣。

3.可重复性

对于教育技术装备来说,可重复性也其一大特点,例如教师制作的课件,图书馆的3d小影院,智能实验室中天体大探究,图画扫描仪等都可以供不同的幼儿重复利用。

4.启发性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不仅可以增长幼儿知识,让他们开拓眼界,还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如果教师加上图片,动作的刺激,就能引导幼儿去理解音乐的情感美,艺术美,有效促进他们思维灵感。

(二)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它打破了传统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以游戏互动,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品质,逐步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新基建的加速将改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新基建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智能校园的建设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幼儿园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充分运用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建设智慧教学设施,智慧科研设施,智慧公共设施等,改革传统模式,走出自己的信息化幼儿园建设之路,打造智慧校园。

二、教育新基建的环境下智慧农场的创新与运用

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主席在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科技是

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我将以幼儿园智慧农场为例,通过一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巧借科学技术,捕捉教学机遇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对于学前教育也更加的重视,使幼儿园教育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是当前阶段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希沃智慧农场的开放促使着幼儿每天都观察萝卜,当幼儿发现有小鸟在啄地里的小苗时,教师抓住这个意外发现与孩子们展开了交流,在过程中发现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为缺乏,于是利用网络进行搜索,不断闪过的图片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的灵感,但是制作方式与材料的限制都无法操作,之后师幼共同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联系到了幼儿家长向其进行请教,得知了光盘制作驱鸟神奇的方法。在安置驱鸟器后的几天孩子们有空就打开希沃看一看农场的情况记录小鸟来访的次数,并进行驱鸟器位置的更换。《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教师应该支持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去模仿、感知、探究,从而获取经验,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幼儿园提供的希沃智趣农场监控让幼儿随时随地的观察农场植物的生长情况,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提供了连续性观察的机会,让幼儿亲身体验了植物的神奇之处。

(二)加强人机互动,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新时代的幼儿,他们一出生便接触到电子设备,对于科技有着强烈的向往,将科与幼儿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能够更好的赋能幼儿。希沃白板是针对信息化教学而设计的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其作为辅助的教育手段,构建趣味课堂,激发幼儿探究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功效,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教师根据需求制作希沃游戏,增强课堂互动性,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单向教导转为兴趣引导,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例如,随着萝卜一天天的变化,教师在农场投放了放大镜,纸,笔等材料帮助幼儿进行观察,当幼儿发现叶子上有小洞洞后,教师组织其展开了关于“洞洞从哪来的?”

探究,引导幼儿思考是谁咬除了洞,我们应该做什么,经过讨论幼儿一致认为是虫子把萝卜叶吃掉了,并通过实践找到虫子验证了猜想,利用网络搜索知道了这种很像七星瓢虫的虫子是黄瓢虫,以植物为生。虫子的出现,也为教育提供了另一个契机——让幼儿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害虫和益虫。在消灭萝卜地的虫子后,幼儿见到虫子都会将其消灭认为是有害的,他们对于虫子并不了解,都归类为害虫,所以教师利用科学活动《益虫和害虫》带孩子们探索更多有关于虫子的秘密。常见的昆虫幼儿能够进行初步的区分,知道蜜蜂,蝴蝶等是益虫,苍蝇,蟑螂是害虫,但对于较为少见的昆虫难以辨别,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关于其的视频,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知道了七星瓢虫是“森林小卫士”,蝉是吸食树液的害虫。教师还通过希沃白板设置游戏:哪些是益虫。让幼儿通过分类巩固对益虫与害虫的了解,再进行pk游戏让幼儿进行比赛,在游戏的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吸引幼儿注意力,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同时敦促教师不断学习,熟练园区各种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高效运用方法。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常常会穿插线上教学,汇集人力物力之类的的学习资源,让过去封闭的教育体系出现协作架构,不仅让幼儿有新的体验,也可以让教育实现多样性发展。中午散步时幼儿偶然发现隔壁班的小麦地里竟然冒出了一簇萝卜苗,回想起来应该是种植那天不小心洒落了。教师在与幼儿探究了小麦和萝卜的生长需求不同后想将萝卜苗进行移栽。但对于刚接触种植的幼儿来说非常困难,也有许多问题,如:萝卜苗该怎么移栽呢?什么时候移栽?用什么工具?是一起种还是一株一株种?移栽后需要做什么?幼儿想到了疫情时的线上经验,教师便带领幼儿连线到了本地种植专家张伯伯。在与张伯伯的沟通中幼儿知道了萝卜苗的移植时间最好是雨后或者是没有太阳的时候等。张伯伯绘声绘色地讲述让幼儿获得了很多关于种植的经验,而后的实际操作幼儿在张伯伯的远程指导,以及教师的现场帮助下圆满完成。通过与专家的连线,幼儿不仅近距离观察了萝卜泥土下的状态,还进行了实际操作,明白萝卜移栽的不易,更加懂得珍惜粮食。

(三)运用现代科技,顺应发展趋势

在新基建环境背景下,要打破传统校园模式,充分运用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环境,提升智慧化程度,

是目前校园建设的重要方向。智慧农场的建设将现代通讯与测控技术,数字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与灌区管理相结合,建成一个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在萝卜生长的过程中幼儿为了更好的照顾萝卜记录下了每天的温度,在这温度变化中也发现了萝卜生长的小秘密。萝卜种子在种下的第五天冒出小芽,叶片慢慢展开,台风过后幼儿发现萝卜苗长得绿油油的而且还长出了子叶。但在过后的几天中随着温度的增高及起伏不定,部分叶子出现了变黄的迹象。根据气温表幼儿猜测萝卜可能喜欢比较低的气温20-25度左右,台风那些天一直下雨所以水量也很充足。通过网上资料的查阅也验证了其想法,萝卜是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凉爽,温度过高生长会受到抑制,叶子易发黄,并且萝卜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给才能正常生长。在萝卜种植的25天国庆假期来临,有的幼儿担心没人给萝卜浇水 ,并且通过之后几天天气预报的观察,刚开始三天气温非常高,然后慢慢降温,高温的天气并不适合萝卜的生长,并且需要大量水分。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想到农场的自动灌溉。对于这个系统幼儿有许多疑问,真的能通过手机控制吗?如果手机离得远呢?水会浇多久?教师通过手机的投屏以及希沃农场的观察一起验证了幼儿的想法。幼儿针对国庆的气温如何设置浇水时间与时长展开讨论,凭借内部存储知识和天气预报共同进行设置。让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同时让幼儿切实感受到科技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科技的魅力。

三、结语

本文首先结合新基建环境阐述了幼儿园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基建环境下应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打造智慧化,互联化校园。通过智慧校园中的智慧农场的案例,论述了在信息化装备建设所创造的环境在幼儿教育方面的重要性,让教育形式变得多样化,科技化,趣味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在今后的应用中,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岑熠.浅谈幼儿园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J].读与写杂志,2019,16(5):220.

[2] 柯清超.教育新基建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1,11(7):48-54.

[3] 程莉莉,施建国.教育新基建背景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7:59-64.

[4] 郑旭东,周子荷.教育新基建三问:何为基?新在哪?如何建?[J].电化教育研究,2021,11(6):42-47.

[5] 马如宇.儿童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装备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3(9):9-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