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本利 学号:1211001401096 工作站: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合计37分)
1.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 文献信息资源 为主,古代信息管理时期的信息管理对象以 纸质手抄本 、 印刷本 为主,此时的信息管理重心集中于 以藏为主 ,倡导的信息管理方式是: 四部分类法 。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 社会信息流整续 、 传递情报 、 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
3、三维结构理论的提出者是: 卢泰宏教授 ,他认为信息管理的基本问题可归纳为: 存 、 理 、 传 、 找 、 用 ;且
信息资源管理集中体现在 信息技术 、 信息经济 、 信息文化 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上,即三维结构理论。
4、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尤以国外学者为代表,提出了五种信息管理的思想,它们是管理只能说 、 信息过程说 、 管理哲学说 、 思想方法说 、 技术手段说 。信息过程说的代表人物是: 泰勒(RS.Taylor ) ,其核心内容是围绕 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 信息的传递 、 信息过程的成本 、 信息过程的效果 等问题展开。
5、知识管理的三要素是: 组织 、 人 、 信息技术 。 6、知识管理技术如按过程分类,它包括 生产 、 共享 、 应用 和 创新 。
7、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 磁鼓 ,晶体管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 晶体管 。
二、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合计20分)
1
1、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
2、知识:是由个人的隐式经验、想法、洞察力、价值以及判断等组成,它是动态的,而且只能通过与有知识的专家直接合作与交流才能拿得到。
3、信息管理:对信息资料整理、加工、排序、保存等系列工作。
4、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效益等诸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生产价值的过程。
三、 简答题(前三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3分)
1.简述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的特点有哪些?
答:信息的载体增多:除了传播的纸质。出现了缩微型、电子型、网络 型的新型媒体。1)信息交流的方式变化:网络、广播、电视。2)信息技术发展: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仓促技术等促进了信息管理手段的更新。3)管理主体拓宽:除了图书馆之外、还出现了咨询公司、调查公司、企业管理公司等,都在不同领域担任着社会信息流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2
2.简述从信息管理的层次入手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并详述每一个层次信息
管理的内容?
答:将信息管理分为三个层次:1)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微观的信息、管理更加贴近普通人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它所研究和处理的是具体的—信息产品的形成和制作过程。信息产品:组织——加工、整理——分析——产品。2)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面向的不是一件件具体的信息产品,而是处于社会中的具体的信息系统。3)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从整个社会系统角度出发,主要指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的管理。信息产品送入社会,进入信息市场,就要加强对信息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信息服务的管理,就要在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进行规范。信息产业所涉及的范畴比较宽,领域比较广,行业比较多,如何通过对它们的有效管理,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等,都是宏观信息管理所要研究的问题。
3.简述管理学思想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并回答每个阶段的核心代表人物
和代表思想?
答:第一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主要以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的组织管理之父韦伯为代表。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的发展阶段。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社会人理论。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求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第三阶段:以战略为主的企业组织理论发展阶段。《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波特三部曲。第四阶段:企业再造理论与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物质文化。第五阶段: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
4.简述信息、知识、数据和智能之间的关系。
答:关系主要表现在:数据是零散的,没有联系的事务。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是形成与内容的关系、原材料与产品的关系,数据经过加工后就变成了信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即信息经过推理与提炼、编码系统化就成为知识。知识与智能的关系则为:智能是基于知识的一种谋略或行动。总之,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这四者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关系。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