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体会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5年第6期 可能是身边发生了刺激患者心情的事情,失眠的患者多数伴有其他疾病,认为睡眠不足 会导致人的身体处于极度疲乏的状态,疲劳的人免疫力会逐渐降低,就会有其他疾病随 之而来,还会使人心神不安,无法全身关注一件事情中,严重的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 工作,在极度疲倦的状态下如果开车将酿成不可挽回的遗憾L2 J。统计发现导致人们失 眠的原因很多,如生活事件、心理冲突、焦虑恐惧、生理惊醒水平升高等均可导致失眠。 如果某种刺激因素持续存在,或者当事人不能从心理上有效的调节适应,失眠则会迁延 下去,药物治疗不能完全解决心理 的问题,只能控制患者生理上的不健康,而采用干 预措施,并且与药物相辅助,则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E3 J。对住院病人实施睡眠干预过程 中,护理人员起着关键作用..揣摩患者的心思,多方面的掌握导致患者失眠的原因,针 对每个患者的不同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适应患者的干预措施。并且能准确的应用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最后让患者远离失眠的困扰。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与对 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的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O1),睡眠干预疗法的好处显而易见,在干预过程中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放松情绪, 干预后院方为患者进行回访基本患者症状不再反复,有良好的疗效。由此可见,干预方 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赵丹,陈驰.放松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4,07:587 —590 [2]江红霞,朱婉儿,李国荣,李婷,林勇.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失眠症患者用药分析[J]. 冲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叭2,02:154—157. [3]-丘凤贤,皮敏,缑燕华.调任通督针刺联合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O8:5—7+4. 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茵感染护理体会 陈玉兰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罗江6185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53例,取患者痰液、尿液或血液 标本,分离鉴定多重耐药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为今后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提出对策。结果:分离出的180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阳性(G+)球菌75株(41.74%),以耐甲氧 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约占23 3%;草兰阴性(( —-)杆菌105株(58.3%),以大肠埃希菌最多,约占21.6%。结论:通过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 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苗感染在医院内的传播。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5)o6—0665—02 株(58 3%),具体菌种如下表所示。 表2 多重耐药菌株构成情况统计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院内细菌感染的高发科室,由于患者抵抗力低,各种引流管 置入、呼吸机辅助等侵人性操作较多,易造成感染。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 用,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强,且表现为多重耐药,尤其在ICU应用后,治疗效果不理想…。 优质的临床护理对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有积极的临床作用,可以辅助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 l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人选的J53例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7i例,患者年龄27—75岁,中位年龄57.6 岁。其中,外科患者62例,重症监护病房3l例,急诊患者21例,呼吸科28例,其它 l1例。 1.2方法 1.2.1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判断标准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 CLS)】993年l2月版制定的纸片扩散法规 进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 行细菌培养鉴定的阳性结果,药敏试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别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为 多重耐药菌。 1.2.2护理方法: 护理方面从ICU管理、医护人员、患者、用药四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ICU病房管 3讨论 理.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探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措施,从根本降低 病原菌感染患者的机会l 。注意细节管理,对每种引流管的设置、拔出都要严格操作; 注意针对性护理,对不同年龄、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要采取不同措施 J。其次,加强对 ICU内医护人员的管理,医护人员携带病原菌也是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故可 加强对医护人员预防耐药菌感染的知识宣教,增强其预防感染的意识,使这种意识于每 次护理患者的操作中得以执行;另外,要求每位进出ICU的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制 度、遵守操作规章,如有违反,可给予适当警告或处罚l 。再次,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要明确贴出接触隔离标识,提醒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的重视,对 患者用过的医疗废物、患者的体液、排泄物,要妥善处理,避免引发其他患者感染,以防 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最后,要加强医师用药的规范性,医师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根据 所选抗生素的抗菌特性和药代动力学,决定是否联合用药,几联用药 J。要做到规范使 用、谨慎使用。从用药方面控制多重耐药菌。可以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以降低 耐药性;对于同种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使用间隔、使用剂量严格控制,并负责人的叮嘱患 者按医嘱服药。 1.4统计学处理 重症监护室病房患者多有多种基础病存在,病情危重,护理任务繁重,且目前各医 院配备的ICU内护理人员人手不充足,导致护理质量并不满意 。另一方面,ICU病房 是感染高发区,这与患者自身抵抗力低及ICU内的抢救、侵人性治疗措施有关,且ICU 内患者病情复杂,用药种类较多,较其他科室更易产生多重耐药菌株l 。预防和控制多 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流行,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有利于提高ICU内患者的康复水 平,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开展了对ICU患者多重耐药菌主动监测,目的在于发生并预防ICU内多重感 染,结果显示,从患者尿液、痰液分离出来的耐药菌最多,约占41.7%和31.7%。153例 患者共分离出的180株多重耐药菌,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75株(41.74%),以耐甲 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23.3%)其次依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 性(G一)杆菌105株(58.3%),以大肠埃希菌最多(21.6%),其次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 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 分离出各种多重耐药菌的比例,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对于耐药 性高的菌株,其传统对应的疗效较好的抗生素,很可能药效已经很差,此时l临床上应减 少或避免应用l 。另外,在护理方面,通过医院的管理、医护人员的努力,可以通过提高 护理质量,来降低耐药性。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在临床上有所增加,需引起警惕,谨慎用药;尽管如此,通过 加强护理、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可降低细菌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 化疗杂志,2012,12(5):321—329. [2]王靖,赵应兰,杨爱芝.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 志,2010,25(9):860—862 [3]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与控制技术指南『s]. 2011~Ol一】7.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I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汁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153株菌株分离部位 本次153例患者共分离耐药菌180株,菌株分离取标本痰液、尿液、血液、伤口处分 秘物等,其分离菌株情况详见以下震J. 表1 153株菌株分离部位统计 [4]陈梅莉,马友正.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M]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11,21(5):986—987. [5]刘璐璐,牟作峰,杨会香,等.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及综台干预对策 l Jj护理研究,2015,29(1):144—146. [6]黄湘宁,郑俊,刘华,等.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定植与感染状况调查 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Ol2,39(13):3357—3359. [7]甘庆华,综合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与护理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3,3(a):143. [8]王小平,杨玉萍.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l3,23(15):3594—3596. 分离部位 痰液 数量 57 百分比 31.7% 尿液 血液 伤L=1处分泌物 75 34 10 41.7% l8.9% 5.5% 其它 4 22.2% 2 2多重耐药菌株构成情况 18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G+)球菌75株(41.74%),革兰阴性(G一)杆菌10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感染的护理 吴椒英应苏瑾 张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骨二科术前、术中、术后处理三个环节。 福建南平353000) 【摘要】 当髋关节因损坏或疾病导致,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就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 床已泛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感染,而常导致手术失败,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必须积极预防感染,而预防感染的关键是做好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预防感染 【中图分类号l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6—0666—0l 2术前准备 2.1病房环境准备1)加强陪护人及探视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陪人探视制度,减少 探视者及陪护人员将病原菌带给患者的机会;2)合理安排病人,感染患者者与人工关节 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42—86岁。病因:股骨颈骨折38例,股骨头坏 死20例,骨性关节炎6例,2例因感染而至关节松动行关节翻修后功能良好。 医学美学美容 6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