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知识30问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知识30问

1、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危险源辨识

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5、风险预控

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

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7、风险预警

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8、不安全行为

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9、风险管理对象

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10、风险管理标准

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11、风险管理措施

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12、持续改进

为改进煤矿安全总体绩效,根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13、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区别: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

进行预先控制。

14、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P计划、D实施、C检查和A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模式。

15、危险源辨识子单元划分:

辨识子单元的划分为空间、劳动组织、专业三种划分方式。

我矿按照劳动组织进行划分,如综采四队、掘进二队、皮带队、通风队、通风区等,全矿共划分了131个危险源辨识子单元。

16、危险源辨识子单元划分原则:

(1)独立性。即子单元在危险源辨识范围上尽量独立,不要交叉重叠,不要出现某个对象或某个范围同时属于两个子单元的现象;

(2)全面性。即子单元的全体须是整个煤矿系统,不可出现某个对象没有隶属单元的现象; (3)科学性。即子单元的划分必须科学合理,便于后期危险源监测及控制等工作的开展 17、我矿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方法的确定 (岗位)危险源辨识方法:工作任务分析法 (系统)危险源辨识法:事故树分析法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矩阵表

18、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范围的确定

各单位危险源辨识应覆盖本单位所辖区域和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应对所有区域、生产活动、设备、设施、材料物质、工艺流程、环境因素、工具及器具、危险场所等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19、危险源辨识(人、机、环、管):危险源辨识必须从人、机、环、管四方面来考虑,同事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

20、人方面的危险源包括: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4)决策失误; 5)身体状况不佳(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6)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7)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21、机方面的危险源包括: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机器、设备、装置、工具等;2)机器、设备、装置、工具的选型不符合实际需求;3)机器、设备、装置、工具的安装不符合规定或实际要求;4)机器、设备、装置维护(修)不到位;5)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6)设施工具不齐全、不完好;7)机器、设备、装置、工具安全标识不齐全或不规范;8)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22、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包括:1)瓦斯威胁;2)水的威胁;3)火的威胁;4)粉尘威胁;5)顶、底、帮的威胁;6)其他自然灾害威胁;7)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8)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9)工作地点照明不足; 10)采掘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巷道质量不合格);11)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12)巷道路面质量差,标示不齐全、不正确; 13)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14)作业区域内警示标杆及避灾线路设置不齐全、不合理;15)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23、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包括:1)组织结构不合理;2)组织机构不完备,机构职责不明晰;3) 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合理、不符合实际情况;4)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5) 文件、各类记录、操作规程不齐全,管理混乱; 6) 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不符合规定,贯彻不到位; 7) 安全措施、应急预案不完善、不合理; 8) 岗位设置不齐全、不合理; 9) 岗位职责不明确; 10)岗位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11) 职工安全教育、岗位培训不到位; 12) 其他管理的不安去因素。

24、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等级的确定:风险评估的方法为风险矩阵法(见:风险矩阵表1)。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是:

风险值D= p×C

式中,p 表示事故发生可能性;C 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风险矩阵表1

风险等级确定:将计算得出风险值与矩阵表右下方的“风险等级划分”对照即可得到相应的风险等级。

25、事故类型依据的煤矿八大事故类型:

(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 (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渣、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跨塌等。

(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4)爆破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 (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然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瓦斯事故)。

(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8)其他事故:指以上七类事故以外的事故。

26、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通过让员工自己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提炼管理对象,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以及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进而控制和消除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7、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原则:

1、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2、全面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适用性原则,5、动态性原则,6、全过程性原则。

28、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

1、阶段性审核,2、初稿审核,3、基层审核,4、试运行,5、最终审议、批准,发布实施。 29、不安全行为分类: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30、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目标:达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