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连续产出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连续流产出剖面

产出剖面测井是油气藏开发中的重要动态监测技术,它与整个油气藏开发工作的全过程紧密相连;在油气正常生产条件下,利用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可以获得各产层所产流体的产量和性质,温度、压力特性等,主要测量参数曲线有井温(TEMP)、压力(SPT)、流量(FL01。。。)、测速(TS01。。。)、密度(FDEN)、持水(HYDR)等。

本解释方法可以对油、气、水单相解释,和油水、油气、气水两相解释及油气水三相解释,采用了最优化的滑脱模型、漂流模型、井下刻度模型,能够逐层解释、逐点解释,系统提供了PVT换算工具,和其他各种交会分析工具,方便了用户解释工作。

产出剖面解释流程:

1、解编并校深测井资料。

运用连续流产出剖面解释程序时,要求必须有流量测井(若为点测必须先生成连续视速度曲线)、持水、密度、压力、温度等曲线,微差井温、自然伽马、磁性定位等曲线是必要的参考曲线,曲线名称要与程序给定的一致,否则用WIS管理器改名是必要的。 2、流量资料分析

用涡轮流量分析工具检查流量测井资料质量,在全流量层、中间层、可能零流量层分析视流速、相关系数、斜率,确认参与全井分析的曲线和校正参数,进行全井分析并提取速度等资料。注意测井速度必须是M/MIN为单位,否则需用WIS管理器进行刻度转换。

点击涡轮流量分析工具按扭启动分析对话框,分析后再点击涡轮流量分析工具按扭关闭,否则可能影响曲线编辑功能。

若用示踪流量、伞流量测井,可用相应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并生成流量曲线。 3、划分解释、产出层段

利用鼠标或参数卡进行分层,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解释层段位臵,这是各层解释结果的基础,应尽可能以层上方所有测井曲线平稳并一致处为准,参考速度分析结果划分产出层位臵,可以与射孔层段一致也可以不同,对层间距小的薄层可考虑合层处理;对非射孔层产液层划分应谨慎,须分析裸眼井测井水泥固井等资料;注意划分的解释层段与产出层段数目要相同。

利用鼠标在分层深度棒上增加或删除层段,调整深度段,特别是产出层段深度。 4、解释层取值分析

层段划分完成后可执行曲线取值(点击执行按扭),利用显示测井数据分析各层取值的合理性,必要时可进行解释层段位臵调整或微调层段长度。在没有管径资料时,依据流量、持水等变化平稳处为好。层间倒灌结论必须有较充分的资料依据方能给出。 8、PVT换算

点击流体物性转换按扭,启动流体物性转换工具。流体物性转换是产出剖面可靠性解释所必须的内容,特别是PVT地面与井下参数变化较大的井。在输入参数栏应尽可能保证计量、分析、测量等参数可靠性,进行分析转换可人工逐项选取,也可按指定模式自动转换,若井下环境变化较大,可用全井分析,保证井下流体物性符合实际状况。注意参数分析结果应尽可能符合地区规律和开发变化实际,必要时可人工修改相应参数。 9、解释参数

根据测井实际输入套管内径、仪器外径、持率仪器刻度结果,保证其可靠无误。 10、参数刻度评价

这是评价模型建立的关键,许多参数由此获取,对评价结果至关重要。首先应输入三个取值井段,应本着全井段、中间层、零流量层尽量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可信性。执行取值,进行优化刻度计算,分析刻度结果与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的一致性,确认正确即可保存退出,执行下一步处理。

11、解释选项设臵

确认井下流体相态与刻度分析结果一致,否则处理可能给出错误的结果,或处理出错。 持率计算一般根据流体识别资料自动刻度并进行加权优化处理,但有时多条曲线有时出现严重矛盾,必须进行人工干预,以保证选取的结果可靠,本处理利用权值法进行,注意只有在矛盾时权值有用。

模型选择提供三种优化刻度模型,可自由选择,一般高含水低产井用刻度模型较好。 剖面显示选择,可依据分析需要进行组合,一般处理应首先用连续剖面处理分析确认后,再用累产剖面处理。

输入处理井段并确认,以实际测井井段为准,一般要求必须有合理的测井资料井段,处理结果合理。 12、产出剖面处理

执行处理,对弹出的解释结果进行分析或人工修改,修改可依据测井仪器响应规律、套管状况、井温等其他资料为参考。这是分析人员唯一可参与修改解释结论的地方,必须认真对待,修改后用鼠标点击其他位臵,以便保存修改结果,确认后就可完成处理,显示分析结果。 基本操作: 主窗口启动

利用拖拉方法或直接点击应用启动连续流处理程序,弹出处理框架主窗口如下:

涡轮流量分析

该工具可对涡轮流量测井资料进行质量并和流体视速度分析; 点击

启动流体视速度分析工具,见下图(再次点击该按扭关闭流体视速度分析工具对话

关闭时,会影响编辑操作,应注意,可用右键菜单执

框,若直接点分析工具对话框上的行相应编辑功能)

在产出剖面流量测量中,一般定义下测为正,上测为负,测速用M/MIN表示,单位错误可能导致分析结果无法给出的后果。

利用鼠标点击并拖拉视速度分析井段,视速度分析工具直接显示相应分析井段及结果,在分析深度对话框中也可直接输入相应深度后刷新分析结果。若分析结果斜率、相关系数不满足质量要求,可进行资料点选择分析,使全井分析结果尽可能好。

分析死水段(流体静止段)视速度,若视速度结果超过仪器测量误差,应进行系统校正;校正办法是,点击信息存储、校正,全井分析中选择门槛校正。 正转权值给出正反转视速度分析中正转所占比值。 全井处理给出全井视速度及相关分析结果。 示踪流量分析工具: 点击

启动示踪流量视速度分析工具,根据测井实际输入相应参数和选择测量方式,点击

插入按扭,增加测量点数,分别输入相应数据后,点击计算按扭,计算出各测点视速度参数;点击生成曲线按扭生成曲线。注意生成曲线时,需根据产出层或射孔层段参数,因此必须事先输入参数表或给出产出层位。

产出层和解释层划分见右图,在分层编辑棒上直接用鼠标右键增加(删除)相应层段,用鼠标左键直接调整层段位置,也可用鼠标右键菜单修改层段深度。

在流量测井中,各层流量变化是用递减法计算得到的,解释层位划分位置对流量变化量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应尽量取特征代表层段,避开急剧变化段分层。

产出剖面解释影响因素更多,必须适当考虑参数的综合变化,恰当划分解释层段,是否产出流体可依据测井结果划定。并在最后评价结果中依据各层段变化适当调整计算结果。

产出剖面产出层和解释层的划分必须保持数目一致,产出层与解释层应一一对应。

产出剖面定点测量参数曲线化工具 点击

启动点测参数曲线化工具,见下图:

点击插入按扭,插入一个测点,输入相应测量参数,也可一次完成点击插入测点数目,再分别输入各测点参数;确认保存测量参数。 注意测点数应比产出层数多一个,目的是确认所有产出层以下没有流体产出;若以射孔层生成曲线,则射孔层被认作产出层。若不满足该条件,可能导致生成曲线不正确。

检查输入参数的正确性后,选择曲线生成方式,点生成曲线,完成点测参数曲线化,其余分析与连续流测井方式相同。

曲线取值

在曲线取值处理状态下值,取值结果放在表中,点击

,点击

执行解释层曲线取

查看取值结果,并分析取值的合理性,若要修改,必须通

过调整解释层段位置并重新取值。若要修改数据表中的某个参数,拖动光标至参数上,单击鼠标左键,显示可修改状态,修改后,必须将光标拖动至其它位置,单击鼠标左键,方可保存修改结果;显示并修改完成后,击“确认”,完成解释数据的取值、查看及修改。 注意:压力用MPa单位,温度用°C单位,测速用M/min 单位,转速用RPS 单位,持水用计数率单位,密度用g/cm^3单位。

流体物性参数转换

点击

弹出流体物性参数转换对话框,见下图:

在对应参数输入位置,输入所处理井的参数,产量数据必须是测井实时计量数据,若无计量必须用测井当日读取数据,不可用日报或通知单数据,以免造成较大误差。要按照给定的单位输入参数,其中油的比重可以是API单位,也可以是真正的比重单位(或油的相对密度),输入参数填好后,点击

按扭,自动完成PVT物性参数换算。

与油田在对应区块的流体高压物性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换算结果的可靠性,若各参数比较接近,可以“确认”,保存换算结果;因各参数的相互关联性,建议用流体物性转换器进行参数换算;若分析换算结果不正确,请选择计算方法可选 后进行换算,点击

换算按扭,将进入分步参数换算状态。

分步参数换算,通过逐步弹出“参数选择对话框”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国内外常用的参数换算公式计算结果,用户可根据每个对话框中的结果,分析选择(或直接修改)合乎本地情况的参数;平台提供的选择计算参数有泡点压力(饱和压力)、溶解油气比、油的地层体积系数、水的地层体积系数和地层油密度等。利用PVT流体物性参数换算工具计算的参数,

均可在换算结果栏中修改。

参数选择方法:用鼠标左键点击参数选择对话框中的按扭,显示下拉菜单,用鼠标左键选择菜单参数,下拉菜单消失,选择参数进入参数选择对话框;用鼠标左键点击“继续”按扭,保存选择参数、计算公式序号(可定出一套较适用的换算公式)并弹出下一个参数选择对话框,用相同的方法选择对应参数,直到无对话框弹出时结束。 注意:当用流体密度测井资料计算持率时,在此处要把井下油、气、水密度修正为实测结果;

解释参数

点击

弹出流体物性参数转换对话框,见下图:

根据实际测井状况,输入套管内径、仪器外径、持率仪器测井刻度结果,保证其可靠无误后点确认保存。持水率仪器标定结果可在右边折叠框中输入,取特征变化结果即可。烃中含油比例是针对三相流模拟结果设计的,对两相流该系数不起作用。

模型参数最优化刻度评价

该步是解释评价模型建立的关键,解释所须刻度参数由此获取,其最优化结果对解释结果至关重要。 点击

弹出参数分析对话框,见下图:

依据测井资料输入三个取值井段,全井段、中间层、零流量层井段应本着尽量具有代表性、

稳定性、可信性。中间层和全流量层无论在流量和持水计数率方面均应有显变化为好。点击取值按扭执行取值;点击计算按扭进行最优化刻度计算;分析刻度结果与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的一致性,确认正确即可保存退出,准备全井解释处理。

资料解释

用鼠标左键,单击产出剖面资料解释方法选择窗口,弹出如右图示的方法选择菜单,选择“产出剖面资料解释”,

弹出产出剖面资料解释窗口界面,显示产出剖面专用工具条(见下图);

在连续流产出剖面专用工具条(主框架左侧)上,有井下流体类型、解释模型、持率计算、处理方式等几项选择,利用这些可选工具图标,可方便的选择井下流体相态(如:油、气、水单相流,油水、气水、油气两相流等),确定最优化刻度解释模型,如:滑脱解释模型、漂流解释模型、井下刻度处理技术等,确认流体识别资料计算持率的方法,如:采用流体密度计资料或电容持率计资料计算持率,选择资料处理方式,如采用分层处理(得到分层和累产剖面),逐点处理(得到分层和连续剖面)等;

井下流体类型:一般由模型参数最优化分析自动给定,当人工设置会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三相流可用两相处理,两相流可选单相流处理,但结果有偏差。在连续流产出剖面专用工具条上,用鼠标左键,单击上面的图标,选中后,选中的内容以汉字方式显示于图标上面。

持率计算:选择持率计算的依据曲线,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持率计算测量曲线时,要设置曲线计算权值,使权值之和等于1,当各曲线计算结果不一致时,权值发挥作用,取最优曲线计算结果。

处理模型选择:点击优化刻度模型图标,选中的模型以汉字方式显示于图标下面。

剖面显示选择:鼠标左键,点取显示方式前面圆圈,有选中显示标志。

处理井段:输入处理井段起始、结束深度,以处理目的层段曲线测量良好井段为准。

各项设置选项选好后,点击确认按扭,保存设置参数。 用鼠标左键,单击标准工具条上的全井处理执行图标

,弹出解释计算是否执行对话框,

点“是”,执行全井处理,点“否”,不进行处理。

执行全井处理时,有处理进程显示,处理完成后,弹出解释成果“数据表格”对话框;

对解释成果数据表对话框中的数据,分析解释成果的合理性,个别不合理结果可以进行编辑和修改,所有修改要依据测井实际进行;检查修改后,点击“确认”,保存解释结果,并生成产出剖面曲线;定义显示模版后显示产出剖面解释结果。

显示解释成果数据,单击标准工具条上的显示解释成果图标,弹出解释成果框,可以查看解释成果,修改编辑无效(不能生成剖面);

解释参数表和成果表的查看,单击标准工具条上的“方法选择”按扭,选择成果表项,弹出结果表对话框,其中包括测井数据表、解释结果表;表及表中的数据可编辑或修改,但修改结果表时,剖面结果不再刷新;若希望人工干预剖面生成时,应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