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问题及中医药治疗的多元性分析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V01.28 2OlO No.14 摘要:现找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中医药治疗的多元性,用中医学经典理论来论述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 旨在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治疗;多元性;优势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0)14 148—02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1中喃期刊与番喃制剂配伍后出统的问题 许多医生在用药时没有明确中药与西药的药理作用、配伍 禁忌、药物毒副作用等,把中药制剂和西药制剂混合使用或同 洋金花、天仙子、曼陀罗其主要成分为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 品,能抑制胃肠蠕动,使胃排空延缓,增加洋地黄类药物的溶解 和吸收;再如含有钙离子的中药如龙骨、牡蛎,能与强心苷协同 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Na*-K*-ATP酶的活性,使毒性增强。(3) 时使用,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毒副反应,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 发生药害事件的核心问题。 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医生如果不清楚其药理作用、配伍禁 加重或诱发并发症。从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治疗高血压 合并糖尿病来看,此药含有双氢克尿噻,而双氢克尿噻有直接 抑制胰岛B细胞的功能,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使血中胰岛素 忌,配伍使用后,不但不增效,反而会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 作用。具体表现为:(1)产生毒性,导致药源性疾病。如朱砂及其 复合制剂与西药碘化物(碘化钾)等一起应用时生成有毒的碘 水平下降,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糖尿病病情。(4)产生络合物。含 金属离子的中药如滑石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药物分子 内的酰胺基和酚羟基与金属离子络合)同时服用时形成难以被 肠道吸收的金属络合物,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5)相互拮 化汞。可致药源性肠炎。(2)增加药物本身的毒性。如有毒中药 房内转流术的补片定位等;但对行Fontan手术的患者,本病的 存在可为心耳与肺动脉间的吻合提供有利条件。 (4)心耳并列的术前诊断对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医生如对本病及其声像图表现具有清楚的认识,大部 分病例可在术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得到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1罗会昭,尹邦良,胡建国.心耳并列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8例叨. 注:RVOT示右室流出道,AO示主动脉,LA示左房,cs示冠状静脉寞 图3主动脉后壁出现无回声区【胸骨旁左室长轴观)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9,6(2):131—132. 【2]Van S,0’Sullivan J,Brili S,et aljuxtaposition of the morpho- logleally right atrial appendage in solitus and inversus alria:u study of 35 (3)心耳并列一旦漏诊,在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时,易将左位 右心耳开口当作缺损关闭而使真正的房间隔缺损被遗留;与本 病并存的房间隔走行方向异常可对多种心导管介入性治疗或 手术治疗造成困难,如经皮球囊房间隔切开术、房间隔切除术、 一lmstmortem casesm.AmHeart J,1996,132(2):391-402. 【3】郑春华,唐秀杰,王少波,等.心耳并列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册.中 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6):8.A 148一 抗。如麻黄中的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升压(拟肾上腺素作用)作 用。高血压患者如使用含中药麻黄的中药复合制剂,就有可能 升高血压。此外,含有机酸的中药山楂与乌梅等和西药中的碱 性药小苏打、氨茶碱合用,两者均丧失药效。(6)抑制微生物或 破坏酶的作用。如中药神曲、麦芽中含有消化酶、酵母菌,若与 抗生素同用,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和破坏酶的作用,影响其疗 效。(7)酸化尿液,引起尿结晶、血尿。如川芎茶调散、山楂丸若 与溶解度较低的磺胺类药同服,在酸性尿液中加重尿结晶,引 起血尿【l1。 以上药物的相互作用足以证明,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药中 只靠西医理论是完全不够的,只有系统、完整地学习中医学完 整理论、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才能 更好,意义才能更深远。 1.2在治疗中喃物叠加应用,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lE用菊,忽 略了中l薹的辨证论治及中医喃的多元性治疗 (I)自2o世纪50年代西医进入中国,西医便迅速崛起,中 医渐渐萎缩,临床上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医生所占比例很小, 多数医生往往是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医的治疗、用药,其实西 医的治疗只是局部的、单一的、靶向的对抗治疗,而中医的治疗 是整体治疗;西医注重的是局部结构,而中医注重的是功能的 调整。(2)中医治疗,重在辨证论治,例如辨证论治上有同病异 治及异病同治之分,同病异治即看似症状相同的人会因体质、 所处环境不同而用不同的方药。西医治疗方案随确诊的疾病来 确定,方案大同小异。(3)西医讲内环境,而中医讲内环境与外 环境。中医把内环境划分为好几类,比如阴性体质、阳性体质 等,外环境包括地域、时令、自然环境等【I】,治疗时同时考虑内外 环境翻,并以理、法、方、药辨证施治。例如同是感冒一证,西医只 讲病毒性与细菌性而采用抗病毒类药物与抗生素,而中医就有 风寒、风热、体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等之分,理、法、方、药不同而 分别论治,风寒用麻黄汤,风热用银翘散,体虚感冒用参苏理肺 丸等。(4)西医治疗是病发而治,中医讲究的是“不治已病治未 病”,当然西医也有增强抵抗力的药物,如胸腺肽等。能预防疾 病的发生,而《内经>中提出的预防思想及摄生养生之道是以调 节人体机能及预防疾病的发生为宗旨的。如果医生在治疗的过 程中运用中医理论中的养生之道、预防思想来治疗患者、指导 患者,是可以大大提高治疗质量的田。这就要求医生在中医理论 指导下按照西医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治疗疾病,而这些 恰恰与中医治疗的多元性相吻合,也就要求医生不仅医术精 湛,而且要懂心理学、养生学,不仅“治病”,而且“治人”。(5)西 医治疗时局部性较强,讲究的是“物质论”,是一元的世界观,而 中医理论接受了中国古代先哲主张的世界观,是一种多元的世 界观,其将人体看成是由形、气、神3种基本成分构成的有机整 体I哪,所以医生在临床治疗时,不能只看解剖部位,而要以中医 理论为指导看人的形、气、神。当然,能一眼看出患者的形、气、 神,首先就要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中 医药的发展,号召“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 有学者认为中医是宏观说明常观,西医是微观说明常观, 但从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实施多年的经验来看,既不能用中医 说明西医,也不能用西医阐明中医。总之,中西医结合是艰难的历 程,有待专家学考 £分析其存在的 匦,并提出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通过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出现的问题来阐明中医药是不能在西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 而只有用扎实的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共同指导临床,中西结合 治疗的实质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2中医药治疗的多元性分析 2.1囊‘观中医格床用喃的,元牲 中药不管是单味药还是复方制剂,其药物的物质基础是活 性物质群体。在治疗时中药作用于多个靶点,发挥多途径、多层 次的整合作用,呈现多效性。以研究较为深入的单味药人参为 例,其化学成分有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等,而人参皂苷又 有二十多种成分,因此,一味中药就可以作用于多个靶点,具有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 统功能的作用田。再如常用的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近年来在保 健、增强抵抗力、治疗以肾阴虚为本的疾病时疗效显著。以上例 子说明中药治疗的作用是多元性的。 2.2中医的辨I;.体系呈多元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2)祛邪与扶正相结合。(3)局部和整 体相结合。(4)近期治愈和长期调摄相结合Iqo 而中医辨治体系有辨症用药,辨证用药、辨病用药、辨痼疾 用药、辨期用药、辨时用药、辨中药药理作用用药等f7l,再加上辨 证时不能忽略的“天人相应、养生之道、未病先防”理论体系,使 得中医辨治体系在呈现多元性的同时更个体化、具体化。 中医药多元性在未来的发展优势:(1)中草药是纯天然药 品,符合现代人追求绿色食品的心理,中医药治疗在未来前景 可观。(2)中医药在杂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对妇科疑 难杂症,中医药治疗就取得了良好疗效,桂枝茯苓丸改制的胶 囊制剂在治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 效。(3)防治疫病及抗病毒方面: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用中医药 治疗和防治疫病取得了良好疗效,2003年的SARS、2009年的 甲型H1N1流感更说明了这一点,其实SAPS、甲型H1N1流感 属中医的温病范畴,而温病的治疗,中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4)朴素的养生观及天人合一的思想。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 日益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对健 康的要求不仅是避免疾病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要求身心健康和 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这种需求下,祖国医学的养生理论体 系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f1】丁涛.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M1.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 【2】张方,刁园园.中医药疗效与人体体质相关性册.中国药师,2005。4: 339-34O. 【3】江幼李.道文化与中医学术的关系【J】.中医杂志,1995,8:456-458. 【41杨玉辉.从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看其研究方法的特点【J】.中医杂志, 2005,5:326--327. 【5】刘尚建,王耀献.论临床中药运用的多元性叨.中医杂志,2005,6: 412--413. 【6】危北海.21世纪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新观念的探讨 中医杂志,2005, 4:246-248. 【71茅晓.论中医传统研究方法田.中医杂志,2005,6:409--410.A 一】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