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荷花池头出名竟不是因为荷花!而是因为这位响当当的人物……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荷花池头出名竟不是因为荷花!而是因为这位响当当的人

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的杭州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无疑是西湖的荷花了。在杭州,除了曲院风荷、断桥等这些赏荷胜地外,还有一处与之相关的地名——荷花池头。”

荷花池头,南起河坊街,北转西通南山路,长208米,宽2.5-3米。南宋时称流福坊,为临安府治所在。明时称荷花池头,巷名延续至今。据《郭西小志》载:荷花池头,地近勾山,相传为明时一赵姓指挥(武官)所浚,藕茬虽无,遗址尚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十三年(1714)的两次大火后,被夷为平地,其遗迹已不可找。2001年在荷花池头挖掘房基时发现南宋临安府治遗址,列为我国2002年十大考古成就之一。

荷花池头31号(今南山路206号),为民国初典型的中西式两楼别墅,坐北朝南,两开间,青砖砌墙,木板铺地,落地式花格玻璃门,黑瓦盖顶,庭院小巧,西侧为花园,四周围以高墙,我国桥梁专家、钱塘江大桥设计者茅以升曾居住于此。

1933年春,远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受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的邀请,来杭担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当时,工程处设在湖滨的西湖饭店,茅以升就住在离此不远处的南山路荷花池头的这幢别墅里。

钱塘江大桥是座建桥难度极大、建桥时间极短、建桥资金极缺的公铁两用的特大型桥梁。在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地局势下,修建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大型现代桥梁,茅以升感到责任重大。在建桥最困难的时候,曾养甫对茅以升说:“我一切相信你,但是,如果桥造不成……你得跳钱塘江……我也跟你后头跳!”正是这种信任和激将促使了建桥进度的加快。

1937年9月26日,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钱塘江大桥终于通车了!随后,公路桥面也于11月17日开通。大桥在战时的军旅转运、民众疏散、物资抢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为阻止日军过江,公路桥面通行的当日,炸桥所需的炸药也同时埋放完毕。12月23日,暮霭沉沉,江天岑寂,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巍然屹立的大桥拦腰斩断!茅以升睹此场景,心痛欲裂。

抗战胜利后的1949年6月,茅以升重返杭州,奉命重修大桥。然时断时续,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完成修桥工程,终于了却他那“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誓愿。

在茅以升百年诞辰的1996年春,一座栩栩如生的茅以升铜像矗立于钱塘江北岸西侧的绿茵丛中,而刻有茅以升1946年5月17日所撰《钱塘江桥工程记》的石碑则仍旧矗立在大桥北岸桥堍。

荷花池头造桥人的故事将伴随着这座历经风雨的大桥为世人所知,为湖山增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