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家电制造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与变革途径■
基于平衡计分卡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研究■
智艳芝
能够积极地对供应链整合工作进行推动,协调各个相关企业之间的友好关系,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
张光辉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家电制造行业的市场
结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其竞争角度也逐步从企业自身发展为供应链的竞争。文章从消费者需求和供应链市场两个方面阐述我国家电制造业的供应链变革的相关因素,并对我国家电制造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简要叙述,同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家电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变革的相关途径,旨在为我国家电制造行业供应链管理的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家电制造行业;供应链管理;对策
(洛阳市龙门园区财政局,河南洛阳471023)
四、家电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变革
的途径
(一)组织变革,转变观念
对供应链进行管理的工作不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认真执行,还需要整个企业的员工积极地配合。其一,家电制造业相关企业的全体职工以及供应商等都应对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以及性质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其二,建立相应的组织部门,协助供应链管理的工作;其三,想要对供应链进行科学的管理并且管理的质量要得到保证,就要对相应的供应链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和引进。供应链的相关管理人员不仅是管理工作的执行者,还是使其得到更好发展的推动者。其四,想要对供应链管理的成果进行审核并且改进,就要对组织进行全面的革新,无论是从管理理念上,还是人力和审核能力上,这些都可以为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更好推进奠定基础。
(二)推进供需战略合作机制,建立和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合适的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为供应链管理奠定强有力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措施之一。家电制造业相关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同时对供应链中的战略合作关系进行积极地协调与管理,推进供需战略的相关合作机制,这些都对供应链中的合作起到积极地作
是用。家电供应商和家电制造商之间的关系紧密,
以两者都要建立协调的关系体系,对供应链进行及时的管理以及调整。只有供应商也融入到整个过程中,供应链的战略合作关系才能更加牢固。
(三)建立并且健全企业的信用体系不仅是家电制造的相关企业,所有企业想要在各自的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并且长远的发展下去,都要建立信用体系,保证企业合作的高信用。在对供应链进行管理时,家电制造行业相关企业要注重企业自身的合作信用问题,与供应链中的各方之间的合作都要保持真诚的态度,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成本的消耗,并且实现供应链的供需平衡。
(四)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推进供应链管理
想要更好的推进供应链的管理工作,就要改善企业内部以及各个企业间的信息系统,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对企业内部的生产和销售上的管理数据进行整合,能够为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奠定较好的基础。同时当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发生改变时,企业能够根据计算机构建的数据库以及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各个方面的重组。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运用,能够使管理工作更具先进性,顺应国际化的标准。
【摘要】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是贯彻全面实施
绩效管理的重要构成,其评价指标具有通用性和可比性特点。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出发易于满足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全面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因此基于此构建共性指标体系,推动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开展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研究意义。
平衡计分卡;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关键词】
性指标体系
十九大强调“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对绩效管理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单一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已无法完全适应,因此大力推动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开展适应和满足绩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不同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它是对部门综合职能和预算管理水平
系统、持续的评价,其指标更具通用性进行全面、
和可比性,更适于各类型和规模的部门使用,特别利于项目少和资金量小的基层部门实施有效评价。因此探索建立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指导和协助预算部门迅速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各地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评价指标大多是按照原有项目支出评价模
过程、产出和效式进行设计,基本可归纳为投入、
果四大类。但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范围更为广泛,包括基本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在内的全部支出,评价内容也不仅是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还包含部门整体资金使用情况、核心业务能力和战略目标实现情况,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对比项目支出评价具有全面性、系统系、持续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因此单纯采用项目评价模式设计指标体系难以适应和满足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的特点和要求。
平衡计分卡是基于组织战略目标从财务成本、服务对象、内部管理和员工成长四个维度来开展全面综合评价。平衡计分卡可以克服评价的短期和片面行为,将部门的战略目标有效分化为绩效目标,能够有效评价包含人员基本支出和公用支出在内的全部支出,能够准确评价反映组织核心业务能力和员工学习成长水平,有助于组织核心业务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提升,有利于员工的学习成长和部门长远战略发展。平衡计分卡基本可适应和满足部门整体评价全面性、系统系、持续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因此基于此设计共性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基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共性指标体系应将一级指标设置为财务成本、服务对象、内部管理和员工成长四个维度,再根据维度绩效目标在维度范围内进一步分解和设计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设置应满足普遍性、可评价性、关键性和可比性四个特点,并且应合理兼顾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设置,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并依据维度目标贴合性指定相对关键的核心评价指标。
(一)财务成本维度是对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最直观的反映,评价对象是预算资金整体支出情况,其评价目标为节约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二级指标可设置为:
1.一般运转项目预算压缩率,为年度一般运转项目预算总额与上年度对比,反映机构运转成本的实际控制程度。一般运转项目预算压缩率=(本年运转项目预算总额/上年度数)×100%。
2.三公经费支出压缩率,为年度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与上年度对比,反映三公经费的实际控制
(本年三公经费实际程度。三公经费支出压缩率=
支出数/上年度数)×100%。
3.预算支出时序排名,反映预算资金使用时间价值成本和预算执行水平,按月或季度进行考核,标准可按全部考核单位中位数,中位数上下增减得分。
4.预算支出到位率,为实际支出资金与预算安排资金的比率,考核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支出到位率=(实际支出数/预算安排数)×100%,可设为核心指标。
5.结转资金支出率,为年度结转资金支出总额与年初结转资金总额的对比,考核结转资金使用
一、前言
我国家电制造行业在多年以前主要采用的竞争战略为价格竞争,但是在经营的成本以及材料消耗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的形势下,家电制造相关企业开始从供应链的层面着手,对其进行科学的整合,并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供应链的管理相结合。现今对于供应链的管理不仅成为家电制造相关企业的发展策略,许多领域的企业也对供应链的管理提起了重视。我国家电制造相关企业的竞争模式逐渐从企业层面的竞争变成了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对企业的综合发展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是以对供应链的管理进行力度的加强完全是有必要的。
二、家电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变革的因素
家电制造业的产业链变量较多,是以结构也较为繁杂。在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都应对多变的环境进行努力的适应,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顺应其发展的趋势。由于交货时间以及新式产品的开发周期都被减少,顾客的要求也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所以相关企业要提升市场的适应性能力,面对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多变,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工作,优化供应链管理系统,使供应链的管理更好的为企业的总体发展服务。
)消费者的需求产生改变(一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顾客对于家电制造业的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家电制造业相关企业面对着较大的挑战。家电制造业相关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条件进行产品的优良设计,同时要对消费者的需求状况进行及时的调研,制定合理的产品数量生产计划。在生产的计划上,不妨采用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这样可以更快的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也正是因为市场的变量因素较多,需求多元化,同时产品的生产周期和设计时间等等被缩短,致使供应链的管理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灵活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如此才能达到供应链的竞争能力提升的目的。
(二)供应市场发生改变
家电制造行业的供应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使用寿命周期都有所缩短。同时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市场也融入了较多国际的因素,供应链逐渐同步化,相关企业对供应链不得不进行
致使新资重新组合。供应链重组的周期不断缩短,
源逐渐替代了旧资源,资源的利用率也大不如前。家电制造行业相关企业想要在多变的市场中谋求更好的发展和保障,就应该市场的结构以及发生的变革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且掌握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根据市场的状况进行供应链的科学管理。
五、总结
家电制造行业的企业竞争不再是企业的单一
竞争,现今已经是供应链上的竞争。是以想要加强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就要对供应链进行科学的管理。供应链亦是推进企业更好发展的动力,相关企业要对供应链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且制定科学的供应链管理计划和模式。首先,家电制造业相关企业要对家电市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企业管理计划的制定。其次,是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家电制造商要和家电供应商建立诚信合作的良好关系,使供应商参与到供应链的管理中来。最后是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只有做到诚信并且对内部的管理结构进行不断优化,才能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供应链的管理工作亦能得到很好的推进。
【参考文献】
[1]章惠敏.家电制造企业ERP供应链的实施透视[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2:129-131.[2017-08-04].
“:推”还是“拉”?[J].中国海关,[2]申明江.供应链战略
2015,09:64-66.[2017-08-04].
[3]贾丹.我国家电行业供应链整合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5,17:91-92.[2017-08-04].
[4]徐爱,胡祥培,高树风.家电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236-240.[2017-08-04].
[5]王晓艳.对中国家电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10:129-130.[2017-08-04].
三、家电制造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
因为我国的家电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主要参照的是国外的管理体系,是以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不具备特色性。加之我国的供应链管理与外国的管理存在差异,具有竞争集中化等特征。我国想要对家电制造行业进行供应链的深刻变革,就要加强供应链整合的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因为我国家电业的竞争形势以及运行机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毫无章法并且缺少协作的,所以家电制造行业在市场上竞争力一直无法提升,家电设计的技术创新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进,家电制造业发展停滞不前。在市场环境较为恶劣的形势下,我国家电制造业更应该逆流而上,为自身更好的进步谋求条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家电制造业相关企业要树立科学的竞争意识,利用对供应链的管理推动企业的综合进步。
我国家电制造行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和经验资本的积淀,已经具有了供应链整合的能力。家电制造业在技术、资本以及品牌上都具有较大的储备,
的预判和执行能力,减少不能形成实际支出的资
金进行结转。结转资金支出率=(结转资金支出总额/年初结转资金总额)×100%,可设为核心指标。
)服务对象维度主要是从外部视角对评价(二
部门进行评价,评价对象是来自上级、本级和民众服务满意度,其评价目标为提升部门服务效率和质量。二级指标可设置为:
1.上级考核排名,反映服务对象中上级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可按全部考核单位中位数,中位数上下增减得分。
2.本级考核排名,反映服务对象本区级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可按全部考核单位中位数,中位数上下增减得分。
3.投诉量,反映服务对象中社会民众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方向和内容,可按投诉数量,划区域,或按投诉数量同比下降率。
4.整改到位率,反映对服务对象意见的重视程度和整改执行力度。整改到位率=(整改到位数量/意见建议量)×100%,可设为核心指标。
5.民众满意度排名,反映服务对象中社会民众对单位工作的满意程度,可按全部考核单位中位数,中位数上下增减得分,可设为核心指标。
(三)内部管理维度主要是对评价部门核心业务能力的评价,它是对部门战略最直观的反映,其评价目标为降低风险、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内部工作管理质量、效率和标准。二级指标可设置为:
1.工作表彰及推广量,反映工作管理能力得到广泛认可的程度,可按表彰或推广等级(国家、省、市)按次考核,可设为核心指标。
2.管理制度健全性,反映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可按制订数量进行同比增长对比。
3.论文发表量,反映内部管理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可按发表文章等级(核心、非核心)按次考核。
4.信息技术运用率,反映内部管理进行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程度,信息公开率=(进行信息公开的工作种类/单位整体工作种类)×100%。
5.信息公开率,反映内部管理进行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程度。信息公开率=(进行信息公开
)×100%。的工作种类/单位整体工作种类
6.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率,反映绩效管理能力和结果运用整改程度,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率=(整改到位的绩效评价项目数/全部开展绩效评价项目数)×100%,可设为核心指标。
(四)员工成长维度主要是从内部视角对评价部门进行评价,评价对象主要是部门人员基本支出,其评价目标为提升员工个人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二级指标可设置为:
1.员工平均培训时间,反映对员工培训时间的安排程度,可按数量,划区域,或按同比增长程度。
2.举办培训次数,反映自行举办的培训次数,可按数量,划区域,或按同比增长程度。
3.员工学历晋升,反映员工在职学历学习能力的提升,按员工取得在职学历等级(本科、研究生)按人次考核。
4.员工职称晋升,反映员工专业技能的提升,按员工取得职称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按人次考核。
5.培训费支出到位率,反映对培训资金使用程度,培训费支出到位率=(实际支出数/预算安排
×100%,可设为核心指标。数)
6.培训费支出增长率,反映对培训资金使用增长程度,培训费支出增长率=(实际支出数/上年
×100%。度数)
7.员工培训满意度,反映员工对培训安排的满意程度,可按满意程度,划区域,或按同比增长程度,可设为核心指标。
在对某一具体部门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时,首先对该部门进行部门战略目标分解,依据分解的战略绩效目标从上述共性指标体系中选择适当的共性指标,并结合部门特点设置个性指标,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进行有机结合,再对两类指标进行合理的赋值,最终形成完整的整体支出评价指标体系,据此用以对该部门开展有效的整体综合评价。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