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芦花荡》人物形象教案

2020-08-1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芦花荡》节选内容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动作描写)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从称谓推断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动作描写,两次重复,沉稳、足智多谋)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技艺高超)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老头子“英雄”的人物形象,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整体与局部。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作整体分析或概括。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暂定)

二、导入:1.XXX,你知道小说一般从哪些方面出题,为难你们吗?

2.好的,那么就从人物形象来讲一讲,出题人是如何为难你们的。现在呢, XX,你先阅读这一则小故事,并且思考文中的老头子是一怎样的人呢?(在学生看到此篇文章时,可以提问,你是否似曾相识呢?)(五分钟)

如果学生需要了解课文:可以讲解故事内容梗概: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般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有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他感到自己蒙受了耻辱,无脸再见苇塘里的战士;但他到底将船驶到苇塘边,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窄窄的入

口。他发誓为女孩子复仇:“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三、分析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请xx先告诉我,本文中找出哪一个词可以概括出“老头子”的任务形象。生预设回答:英雄。(如果没法回答,那么我就说,好的,没事的,那请你告诉我,读了此文,你觉得“老头子”是一怎样的人呢?)

2.方案一:回答英雄,则问,“很好,XX,概括能力不错,那么你从此文中可以看出‘老头子’哪些具体的英雄事迹呢?

方案二:好的,XX,你已经说了你在此文中读到的“老头子“的任务形象,那么请你具体的告诉我,你从哪些地方读到的呢?

生:明确:

(一)历史背景:本片段告诉了我们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吗?鬼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横行中华大地,“鬼子”就成为“日本鬼子”的简称。明清以来,我国沿海一带都受到日本海盗的侵袭,“倭寇”。

(二)足智多谋,勇敢,机智,仇视鬼子:表达技巧:1.描写方式:动作描写: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忙着剥,慢慢地冲,动作描写,突出了“老头子”的沉稳、临危不乱;“好像”和“张皇失措”,动作描写,突出老头子的机智。

2.修辞: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比喻,把鬼子的头形容为‘顽固的老玉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老头子”足智多谋,轻松地报复了鬼子,作者也嘲笑了鬼子的愚蠢。

3.侧面描写(鬼子的表现):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鬼子由叫老头“过来”转变为“追”的老头,而一步步走入老头的圈套、诱敌深入的过程,展示了‘老头子’的足智多谋和勇敢。)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

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

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鬼子无法动弹地遭受着钩子的伤害,说明了“老头”的智慧和鬼子的仇视。)

(三)故事情节:他单身智斗敌人,十几个鬼子由叫老头过来,到追老头,最终落入圈套,被钩子伤得无法动弹。他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用篙砸他们的脑袋……在苇塘那边,鲜嫩的芦花展开一片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芦花下面,露出一个女孩子的俊俏的脸,她按照老人的约定,惊奇地欣赏着这场英雄行为。

(四)技艺高超: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船一撑来到。细节描写,突出了老头的技艺高超。

四、小结:从此文的故事情节、表达技巧和故事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老头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生明确:老头是一名机智、足智多谋、技艺高超、仇视日本鬼子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英雄。

那我们是从哪些角度得出老头的人物形象特点的呢?生:历史背景、表达技巧、故事情节三方面。

教师:在我们高考的体制下,任何题都是有模可循的。

五、拓展延伸:

分析了老头的任务形象后,你是否产生了质疑呢?你相信一个老头可以做到如此的骁勇善战、英勇杀敌吗?(此处随便谈,可结合抗日神剧。主要目的是轻松地结束本堂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