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质抗虫杂交棉鲁棉研31

2023-12-1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鲁棉研31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品种间优质抗虫杂交 棉新品种。2004—2006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和 生产试验,2007年4月通过山东省审定(鲁农审 2007023)。 1特征特性 植株塔形,茎秆粗壮,较松散,第一果枝节位 7.0;叶片中等偏大,浓绿;铃大,长圆形,铃面光滑; 铃重6.4 g,衣分38.0 ,子指11.7 g;全生育期 128天,霜前花率95.7%;出苗快、苗势强、吐絮畅、 不早衰。由于该杂交种母本为无腺体,父本为正常 有腺体,因而可通过种仁、幼苗、叶柄、嫩茎等器官 腺体稀少的表现鉴别真假F 杂种及纯度。 2产量表现 2004年山东省区试每公顷产子棉3469.5 kg、 皮棉1326 kg、霜前皮棉1255.5 kg,分别比对照中 棉所29增产4.2 、1.2 和2.4 A;2005年区试每 o公顷产子棉3634.5 kg、皮棉1372.5 kg、霜前皮棉 1332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减产4.8%、 10.5%和9.7%;2006年生产试验每公顷产子棉 4512 kg,皮棉1768.5 kg、霜前皮棉1618.5 kg,分 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减产1.3 、2.5 和7.7 。 3纤维品质 山东省区域试验各点棉样两年平均,农业部棉 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的上半部 纤维平均长度31.8 mm,比强度33.2 cN・rex_。, 麦克隆值4.0,整齐度85.2 ,纺纱均匀指数 165.8,符合优质陆地中长绒棉品质指标。 4抗病虫性 2005年山东省区试病池接种鉴定,枯萎病指 5.9,黄萎病指19.4,高抗棉铃虫。 5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营养钵育苗在3月底至4月初播 种,5月上旬移栽;地膜棉一般在4月2O一25日 播种。 合理稀植。去叶枝栽培一般每公顷3.9万~ 4.5万株,留叶枝栽培2.25万~3.45万株。 平衡施肥。多施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 收稿日期:2007—11-06 见花重施花铃肥,施好盖顶肥。 灵活化控。盛蕾后注意化控,掌握少量多次、 前轻后重的原则。 虫害防治。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三、四 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防治1~2次。要及时防治盲 蝽象、棉蚜、红蜘蛛等非鳞翅目害虫。 ● 创杂棉20号是由河北省 农林科学院与创世纪转拳因技 术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陆地棉 品种间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 种。2005—2006年参加全国黄 河流域棉区杂交春棉组品种区 试,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 棉2007003)。适宜在河北东南 部、中南部,山东北部,河南中 部、北部等黄河流域棉区春播 种植。 1特征特性 出苗好,苗期长势一般,中 后期生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 衰。株形松散,茎秆粗壮,叶片 中等偏大、绿色,铃卵圆形,苞 叶大,吐絮畅,抗枯萎病,耐黄 萎病,抗棉铃虫。黄河流域棉 区春播生育期122天,株高108 cm,第一果枝节位7.5节,单株 结铃15.3个,铃重6.8 g,衣分 38.0 ,子指11.4 g,霜前花率 93.2 。 2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春棉组品种区 域试验,每公顷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3847.5 kg、1456.5 kg和1356.0 kg,分别比对照中 棉所41增产2O.9 、16.0%和15.2 9/6。 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春棉组品种区 域试验,每公顷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3763.5 kg、1434.0 kg和1336.5 kg,分别比对照鲁 棉研15增产1O.4 、3.8 和2.2 。 2006年生产试验,每公顷子棉、皮棉、霜前皮棉 产量分别为3598.5 kg、1399.5 kg和1326.0 kg,分 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3.1 和减产1.6 、 3.8 。 18 收稿日期:2007—12—17 ・ 1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