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轮复习讲义稿)

2021-01-2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集体备课稿 编写:高三生物备课组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细胞中的元素

1、种类:依据含量分(万分之一)(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依据作用分(最基本元素: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基本元素、主要元素)

细胞中元素含量分析

(1)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

(2)动物、植物干重相比,由于植物含糖类较多,动物含脂肪、蛋白质较多,故植物体中含氧元素较多,动物体中含氮、氢元素较多,另外动物含Ca、P元素也比植物多。 2、作用:(1)组成化合物进而构成细胞,如蛋白质、核酸等。

部分元素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元素 N P Mg S 参与形成的物质及结构 蛋白质、ATP、ADP、NADPH、NADH、叶绿素、DNA、RNA、磷脂等 ATP、ADP、NADPH、NADH、DNA、RNA、磷脂等 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影响花粉萌发。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种类上)与差异性(含量上)

——生物界的统一性(科内综合)

(1)从化学元素角度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从分子水平角度分析:生物都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遵循“中心法则”,共用一套密码子。

(3)从结构角度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生物体共用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二、细胞中的化合物

鲜重:O>C>H>N; 干重:C>O>N>H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集体备课稿 编写:高三生物备课组

说明:上述物质含量均是整体而言的,具体组织细胞中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贮存脂肪的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质,而不是水或蛋白质。

1、细胞中的水

(1)含量:鲜重最多,生物种类:水生生物含水量>陆生生物含水量;生长发育阶段:幼儿>成年;幼嫩部分>成熟部分;组织器官种类与代谢程度:如牙齿<骨骼<血液。 (2)分类及生理作用

结合水 自由水 含 量 4.5% 95.5% 概 念 与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 能够自由流动、以游离状态存在 生理作用 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良好溶剂、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提供液体环境、参与生化反应 (3)水的存在形式与新陈代谢、生物抗逆性的关系

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该生物的抗逆性(如抗寒性、抗旱性)越差;反之,该比值越小,生物新陈代谢越缓慢,其抗逆性则越强。 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4)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1)种子的贮存:晒干种子是为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延长种子寿命。 (2)低温环境下减少花卉浇水,可提高花卉对低温的抗性。

特别关注 ①自由水主要存在于细胞液、细胞质基质及某些细胞器基质中;结合水与细胞中某些

物质结合在一起存在。

②晒干的种子细胞中仍含有水分,主要是结合水,自由水极少。

③自由水、结合水的作用都非常大,不能认为自由水作用大,其实两种水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各有所侧重。

(5)科内综合:图解生物体内水的变化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集体备课稿 编写:高三生物备课组

2、细胞中的无机盐

(1)定义:除C、H、O以外的 (2)含量:很少,1-1.5%

(3)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4)生理功能:

Mg——叶绿素2+

①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Fe——血红蛋白

-PO34——ATP、核酸

②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

③维持酸碱平衡(如HCO3/H2CO3、H2PO4/HPO24)和渗透压平衡(K、Na、Cl„„)。

2+

部分无机盐离子的具体功能分析

无机盐 I Fe2 +-功 能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 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促进植物体内淀粉的运输;动物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含量异常 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缺乏时患贫血 血钙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现象;血钙过高时,会患肌无力 油菜缺硼时,会出现“花而不实” 缺乏时植物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 缺乏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Ca2 +B K Na ++

拓展:生物体内无机盐生理功能的实验验证 ①对照组

植物+完全培养液―→正常生长 ②实验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集体备课稿 编写:高三生物备课组

3、细胞中的糖类

(1)含量:很少,比蛋白质和脂质都要少(动物),但消耗量却是非常大 (2)元素组成:C、H、O (3)糖类种类及功能

单糖、二糖、多糖的划分根据是能否水解及水解后产生单糖的多少;单糖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但二糖、多糖必须被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多糖无甜味。蔗糖:主要存在于甘蔗和甜菜中;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中;乳糖:主要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

种类 核糖 五碳糖 单 糖 六碳糖 果糖 麦芽糖 较多 二 植物,甜菜、甘蔗中糖 蔗 糖 较多 乳 糖 淀 粉 多 糖 肝糖元 糖元 肌糖元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氧化分解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 糖类功能的全面分析

(1)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①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70%)。

②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而纤维素为结构物质,非储能物质。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

分布 RNA的成分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脱氧核糖 葡萄糖 植物细胞特有 植物,发芽的谷粒中DNA的成分 功能 光合作用的产物,能源物质 能源物质 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而供能 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而供能 动物的乳汁中 植物的贮藏器官中 植物细胞壁中 组成成分 动物的肝脏中 贮存能量,调节血糖 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而供能。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结构性多糖,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基本纤维素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集体备课稿 编写:高三生物备课组

(2)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成分 ①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主要成分。

②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③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 (3)糖类是细胞通讯、识别作用的基础

在细胞膜上糖类常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糖蛋白,糖蛋白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拓展延升:1、动、植物特有的糖;动、植物共有的糖 2、还原性糖:葡、果、麦(半乳糖、乳糖) 3、多糖的合成场所:叶绿体(淀粉)、高尔基体(纤维素)、内质网(糖原) 4、水解产物和代谢产物的区别

4、细胞中的脂质

(1)含量:很少,1-2%,比蛋白质少但比糖类多(动物) (2)元素组成:C、H、O,有的还含有N、P等 (3)脂质的类别与功能 种 类 脂 肪 甘油+脂肪酸 (C、H、O) 磷脂 C、H、O、N、P 胆固醇 固醇类 (C、H、O) 性激素 维生素D 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雄性动物的第二性征 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生理功能 储存能量、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②维持体温恒定 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代谢失调会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脂质相关知识

1、故

的水多,产生的能量也多。 2、脂质的合成场所;主要是内质网

相对于糖类、蛋白质分子,脂肪分子中C、H的比例高,而O比例小。在氧化分解时,单位质量的脂肪较糖类、蛋白质消耗的氧气多,产生

3、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集体备课稿 编写:高三生物备课组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及步骤 2.实验注意问题

(1)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要求

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 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富含淀粉)、甘蔗、甜菜(富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水浴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加热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记准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

(6)若用大豆做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涮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做对比。

(7)易写错别字提示:“斐林试剂”中的“斐”不可错写成“非”,双缩脲试剂中“脲”不可错写成“尿”。

(8)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分析

比较项目 使用方法 呈色反应 条件 斐林试剂 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且现配现用 需水浴加热 双缩脲试剂 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 不需加热即可反应 不同点 还原糖中的醛基被Cu(OH)2氧化, 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原理 Cu(OH)2被还原为Cu2O 颜色 砖红色 紫色 与Cu2+反应生成络合物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集体备课稿 编写:高三生物备课组 浓度 相同点 乙液CuSO4溶液浓度为0.05 g/mL B液CuSO4溶液浓度为0.01 g/mL 都含有NaOH、CuSO4两种成分,且所用NaOH溶液浓度都是0.1 g/mL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