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1月第4卷第1期 Januar.2012 Vo1y 4 No 1 190・ 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患者血管并发 症的预防与护理 夏拉帕提亚森高洁 (新疆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新疆巴州,841000) 【关键词】经桡动脉;股动脉行冠心病;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 病而死亡的占其死亡总数的50%左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已成为当今治疗 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常用的穿刺路径为股动脉和桡 动脉,经股动脉途径(TFA—PPCI)是PCI的常规途径,随着 穿刺技术及器设备的改进,经桡动脉途径(TRA—PPCI)越来 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两种不同途径的(PCi)术 均需穿刺动脉来完成,属于有创手术。且随着各种大管径导 管,血管鞘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使冠状动脉 介入诊疗术所致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如处理 不当可引起出血、皮下血肿等严重的血管并发症,重者还需 外科手术或输血治疗,增加病人卧床时间及痛苦。因此,护 士应充分认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注意识别危险因素, 正确掌握预防处理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 文现就两种路径PCI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陈 述如下。 1 PCl术后血管并发症 1.1经股动脉途径穿刺出血及皮下血肿是TFA—PPCI最 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严重的出血率<10%,绝大多数在穿刺 部位(6%),偶尔在胃肠道(2%)或腹膜后间隙(1%o主要发 生原因与部分患者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有关,如高龄(>70 岁)女性、有血管性并发症、短期内多次介入手术、使用抗凝 治疗及动脉压迫止血方法不当引起,影响出血的因素也包 括疾病原因、紧急操作、长时间操作、较大号血管鞘的使用 等,动静脉瘘是指血管穿刺同时穿过了静脉、动脉壁而形 成,其发生率为0.1%一1.O%。造成动静脉瘘的因素有多处股 动脉穿刺、穿刺点过低,穿刺透过动脉前、后壁等。静脉血栓 形成的原因与患者血脂、血液黏滞度异常,使血液处于高凝 状态;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时间过长、过紧;患肢制动时间过 长和高龄等因素相关。假性动脉瘤是一个包裹的血肿,它与 动脉相通,通常表现为局部博动性肿块,伴有杂音和震颤。 压迫近端动脉时肿块缩小,其发生率为0.03%一0.30%。原因 多为拨鞘管后压迫位置过低;多次穿刺动脉;动脉导管或鞘 管型号过大,技术不熟练等。血栓栓塞和动脉夹层也可发生 在经股动脉PCI后,前者发生率<1%。 1.2经桡动脉途径穿刺 由于桡动脉位置表浅、管径细、 周围无重要的血管神经伴行,易于操作和压迫止血,这些特 点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 瘤等血管并发症。但桡动脉作为肌性动脉。其平滑肌细胞的 动作电位较低,富含肾上腺受体,交感神经兴奋易引起痉 挛,在紧张、焦虑及直接血管刺激等均易诱发桡动脉痉挛。 栓塞的发生原因主要因患者往往怕穿刺点出血而不活动术 肢,主要表现为术侧上肢皮肤发凉,颜色转为紫钳,前臂肿 胀,皮下可见出血点等。 2危险因素的评估及预防 2.1据文献报道,对于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的 PCI,术后发生出血及皮下血肿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高龄 (>70岁)、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有血管性并发症、短期内 多次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动脉压迫止血方法不 当等。对于TFA~PPCI术后压迫点应选择在穿刺点上方紧 靠腹股沟韧带下方,将股动脉压迫到股骨上,而不应压在皮 肤穿刺点周围。使用抗凝剂的病人要特别注意了解有无高 血压病,注意活动不可过量。72h仍需观察穿刺口。因此,护 士应了解每例病人潜在的出血因素,判定适合每位病人的 护理措施。特别是在术后前3h,更应严密观察,达到降低伤 口出血发生率的目的。对于经股动脉途径行PCI的患者,术 后卧床期间剧烈咳嗽,大小便易增加穿刺口的压力,导致出 血的发生,因此护理中应告知患者避免一些使腹压增加的 行为,如咳嗽、大小便时可以用手紧压伤口。 2.2血管鞘规格大小,鞘管在经皮介入及诊断是常用的装 置,它从皮到血管腔建立了一个基本通路,是所有血管内操 作的入口。但血管鞘规格越大,动脉创口越大,术后越易发 生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在保证PCI术成功的 基础上选择规格小的鞘管,有助于病人术后止血,减少并发 症。护士了解病人术中血管鞘的使用情况也利于有针对性、 有目的进行观察和护理。 2.3出血量及血肿大小,操作时估计出血量不足100ml,包 扎敷料未见血眭渗出物为正常。局部未触及血肿或血肿直 径小于5cm判为出血无明显意义;估计血液丢失超过 100ml,包扎敷料上的血量较多,必要时需手法加压、沙袋压 迫或再次加压包扎以及血肿压迫影响足背动脉搏动,则有 重要意义。因此,准确评估出血量及血肿大小,以便采用及 时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 2.4 Allen’s试验及标记经桡动脉行PCI治疗的病人 术前必须进行Allen’s试验,以了解手掌侧支循环的情况, 约10%左右的病人掌深弓和掌浅弓的侧支循环不完全,一 旦发生桡动脉的闭塞,有可能导致手部缺血,这些病人是不 适合经桡动脉PCI。因此正确评估手掌侧支循环。选择 Alien’s试验正常者行TRA—PPCI是安全的。方法:先将患 者手臂抬高,术者双手拇指分别摸到桡动脉搏动后,嘱患者 做3次握掌和放松动作,接着压迫阻断桡尺动脉血流至手 部发白,然后放低手臂,解除对尺动脉压迫,观察手部转红 时间:<5—7s属正常,0—7s表示循环良好,8-15s属可疑, >15s系血供不足,>7s为Allen’s阴性,不宜选用可改用股 动脉。对于Alien’s阳性病人,应用龙胆紫标记搏动最明显 处,以方便术者进行穿刺。 2.5指肢血流的评估准确观察指肢血流,可以减少或 避免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事件的发生。指体由红润变得苍 白,说明处于缺血状态,可由于动脉痉挛及栓塞引起;指温 升高,指体由红润变暗紫色,而后指温下降,但仍有毛细血 管回充盈现象,且反应迅速,说明肢体静脉回流大部分障 碍,但有少量回流;指腹张力明显增高,无毛细血管回充盈 2012年1月第4卷第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 January 2012 Vo1.4 No.1 Joum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mlation ・19l・ 借鉴JCAHO的管理流程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卢明平智广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 目的借鉴JCAHO对护理临床带教工作进行流程管理,达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方 法借鉴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的持续质量改进1O步流程模式,结合医院实际,对护理带教质量进行评估测量、 实施评价,建立带教管理流程,形成可达到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结果2008年至2010年我院护生理论考核合格率分别为: 78%,83.3%,93.4%;技能竞赛优秀率分别为:2O%,37.7%,73.3%。结论医院护理带教质量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模 式的三年,带教工作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轨道,形成了一套可达到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ffhe Joint Commis— 名。设护理示教室,专职示教老师2名。每年承担地区卫校、 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JCAHO)将 高等专业学院、本科院校等二十余个学校的护理专业临床 持续质量改进定义为: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而且质 带教工作,包括中专、大专、本科护生。 量是超前水平的[1]。持续质量改进(CQI)强调团队参与意识 2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来阐明整个系统的功能,提供适 持续质量改进程序模式JCAHO 10步流程图f41,清晰地 当的、有效的、充足的照顾,以满足病人的需求[2】。该方法 表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全过程。根据流程图结合院校临床 一直被应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并且收效良好[3】。我院 实习大纲、临床实际工作要求,带教小组进行了确定带教标 于2008年将TQMS和CQI的理念应用到临床实习带教管 准及流程;描述当前过程;测评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选择 理中,摸索并逐步完善了临床带教管理工作,建立了一套可 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评价效果;得出结 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论;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等系列活动。 1 背景介绍 3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际开放床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实行护理部—科室—个人三级带教 位1300张,42个护理单元,护士590人,护理管理人员53 管理模式,护理部专人管理并设立“院带教小组”负责全院 ・夺・寺・夺・牵・ ・夺・{ ・ ・夺・ ・— ・ ・夺・夺・・孛・・夺・夺・夺・夺・÷・幸・夺・夺・夺・夺・夺・{,・幸・夺・ 一夺・孛・串・ ・夺・ ・夺・夺・÷・夺・夺・孛・ 现象,证明指体静脉回流障碍。因此,护士正确观察及判断 PCI术后一般即拨除鞘管,在压迫止血过程中,应将术侧前 血液循环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减少并发症的 臂置于软枕上或用绷带吊于胸前,以保持静脉回流畅通。为 发生。 避免穿刺部位压迫过紧,应注意观察病人肢端是否青紫、感 3护理 觉麻木、肿胀或疼痛等不适,术后第1小时每15min观察1 3.1 出血和血肿的护理TFA—PPCI后应密切观察病人伤 次指体色泽、指温、毛细血管回盈试验、指腹张力等;第2小 口敷料、足背动脉搏动,另外,在观察伤口过程中,除仔细观 时每30min观察1次,后改为1次/小时,至术后12小时 看伤口敷料外,还应揭开病人衣物充分暴露伤口周围,以便 解除绷带压迫为止。 察看大腿两侧(以内侧为主)有无血液或血迹,了解伤口有 桡动脉为肌性血管,易发生痉挛而使手术失败。因此, 无血液外渗。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认真的教育,教会患者及家 护士术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减少紧张、焦虑等诱发痉 属如何感知识别伤口出血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应多与患者 挛的因素,对疼痛比较敏感者,术前30min可给予安定 交谈,以便及时发现伤口出血,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10mg肌注,术中还应适当给予安慰,不时与患者保持交谈, 当发现或怀疑穿刺部位有血肿形成时,若为局部搏动 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尤其应注意保暖,以避免寒冷对血管的 性肿块,且伴有震动及血管杂音,即是假性动脉瘤形成。立 刺激。一旦第一次穿刺失败,应提醒术者给予硝酸甘油 即行局部按压1—2h后加压包扎,使病人制动24h,加强生 o_5mg含服;特别是在进导管前提醒术者经动脉鞘注射 活护理,避免因疲劳或排便而影响制动效果。判断为进行性 0.5—1.0mg硝酸甘油;手术过程中动作保持轻柔,从而达到 发展的渗血及血肿则应提前拨管。挤压血肿,使之消散。然 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后加压包扎。而非活动性出血者先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处的 TRA—PPCI后腕部应制动,手指稍活动,可做握拳动 淤血,然后施以冷敷40—60min,对已拨管者,要拆除弹性绷 作,以避免出现手指酸胀麻木,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合适的 带,重新徒手加压止血,并进行适当的药物调整。 体位或活动方式。术后3天内勿在穿刺侧行穿刺、测量血压 研究表明,在拨管后6小时即让病人床上活动,并未增 等增加肢体压力的操作,1周内勿揉抓穿刺点,并保持干 加伤口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欧美国家PICA支架术后病 燥、清洁。6个月内穿刺侧肢体勿提重物,并嘱患者注意有 人也只需卧床并制动术侧肢体,6小时即可进行床上活动。 无皮下淤点、淤斑、肿胀或感觉异常,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 因此,术后6小时鼓励病人进行早期活动,可以有效预防下 4小结 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尤其对于高龄、女性、肥胖、血液粘滞度 两种不同穿刺途径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 高的病人应加强术后早期活动的教育。 诱发因素因各方因素而定,护士应了解每位病人潜在的诱 3.2 TRA—PPCI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由于桡动脉穿刺大 发因素,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护理措施,以及术后密 多在右上肢,所以勿需过多地暴露病人,术后观察护理方 切的观察和科学护理有利于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 便,即可观察局部出血、肢体血运的情况。经桡动脉途径的 应提高对术后病人的观察和各种意外的护理干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