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
摘要:心理健康是一种正确的意识与价值观。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小学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助推教育改革工作的必然选择。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就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通过夯实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推动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引言: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英语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当下英语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输,还应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元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强大的抗压能力,使其敢于表现自我、乐于挑战未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 教师以身作则,以情绪感染学生
教师具有显著的模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带动整个班级风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积极运用这种效应,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不轻言放弃,积极寻找突破口,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教学五年级上册“A new student”这一课为例。文章中讲了班级里来了一个新学生,笔者便亲身扮演这个“新学生”,向其他学生打招呼问好。笔者身穿正装,得体而有精神,以此形象加深学生的情境感受,以乐观开朗、落落大方、精神抖擞的面貌走进教室,向学生介绍自己:“My name is Ann. I am your new classmate. I am thirteen years old.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table tennis.”说完后问前排一位学生:
“Nice to meet you. What's your name? What do you like to do?”学生站起来就说:“My name is Li Gang. I like runn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 Welcome to our class!”另一位同学也来了兴趣,就问:“Ann, why do you look like a middle-aged woman?”教师笑笑,就回答:“Because I developed early!(因为我发育得早!)”学生反应过来,顿时都笑开了花,课堂充满着愉悦的气息。教师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护航者,其言行举止中的情绪氛围可有效地带动学生,如果教师的情绪是积极昂扬的,那么学生势必也是积极昂扬的,正如以上教学中,笔者以学生的身份去与学生交流,能轻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再通过丰富有趣的对话,不但能够向学生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和年轻活力,更能够带动学生大胆发问、积极交流,以此培养学生沟通和情绪调节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课堂中巧设环节,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巧设环节,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一是关注学生个体,尊重理解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口头表达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是黏液质,心里有了答案也不敢回答,而有的学生是多血质,遇到问题冲动,急需表达。在设计课堂环节中,笔者结合多种形式,如小组比赛、个人抢答、小组合作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学生能将自己的特质发挥出来。这样的课堂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给学生带去了理解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多,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就保持下来了,为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了基础。二是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推进赏识教育。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待”,那被期待的学生则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更容易获得成功。在语言的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但面对非母语的英语,多少会有些胆怯。此刻,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便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正面激励作用,从而使学生找到勇气和自信,进而追求更高的水平。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用“Great!”“Very good!”“Wonderful!”来对学生进行肯定,多用奖励机制,给学生加分、加星,甚至有时给学生一个简简单单的赞赏的微笑等,就能让学生找到自信。有洞察学
生优点的慧眼是教师推进赏识教育的必备条件。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注重班级群体氛围的优化。
三、情感中架设桥梁,调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点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离不开情感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在情感教学中架设起桥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例如,问学生“Why?”“How does he feel?”学生就会发现图片角落里Ricky的腿受伤了,学生就会开始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会他人的感受。紧接着笔者就问“How can we help him?”学生就开始提出各种建议,让Ricky在这场运动会中既不受到冷落,又能参加一些身体条件允许的项目,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爱。通过对情感的深入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对同伴的关爱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明白团体与个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学生形成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非常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各学科紧密融合成一体的,只有依托好学校这个主营地,才能更好地通过学科的力量从多方面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何玲玉. 小学生英语家庭作业心理需求的调查与研究[J]. 英语教师,2020,20(21):56-60.
[2]徐琴. 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J]. 教育界,2020,(31):77-78.
[3]苏杰. 小学生学习英语“心理障碍”现象及消解策略[J]. 小学时代,2020,(19):44-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