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法 培养能力 河北省涉县西达镇中心校 牛花香 摘曼:教师曼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 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同时还有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 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质疑问难 学法指导 一、明确任务 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 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 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一 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 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 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 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 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步揭 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 开,相机分步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 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 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 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 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 “学有所获”。 二、培养质疑能力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 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 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 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 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 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 时,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耍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 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 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 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弓I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 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 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 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 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 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 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 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 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 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 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 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 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 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 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 I 1O2 I 中华少年2013.12《上)2013年总第23期 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 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向全 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 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所提 及的“架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 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的。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 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 新思维广度发展。例如用”勤劳”造句,第一个学生说:”我 的妈妈很勤劳。”紧接着造句的学生,往往只把主语“妈妈” 改成“爸爸”、“奶奶”…..如果不及时提醒,学生产生思维 定势,训练效果就差。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此时进行启发“谁 能把妈妈怎么勤劳,说给大家昕听?于是学生会说。“我的妈 妈很勤劳,下班回家还买菜烧饭。 “我的妈妈很勤劳,一有空 就忙着做家务。”句式基本相似,但内容有了变化。教师进一 步引导: “谁能换一个说法,先说说妈妈怎样勤劳,然后再用 上‘勤劳’。”学生在教师的再指导下,跟着作变式训练: “我的妈妈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很勤劳!像这样的训练过程 就做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 四、指导学法培养能力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 “学”,因而耍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 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 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 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最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 又一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 进行学法指导大致有如下几条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教法的 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技和引导。教师重视教方法、 教规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 比如《一定要争气》一文,课文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结构层 次基本相同,就可运用“教法的渗透转化”的方法,精讲第二 部分,让学生弄清“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童第周怎样争 气?结果怎样?”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 法自学第三段,这就是教法转化为学法了。其次,可根据不同 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 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