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智学校课程评价的实践探索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课程探讨

培智学校课程评价的实践探索

山东青岛仁爱学校

孙爱霞

【摘要】课程评价对学校课程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课程实施的指挥棒。近几年,青岛仁爱学校对课程评价进行了实践探索,构建了一整套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即时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改善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培智学校

课程评价

价活动。它能在第一时间对现象做出反应,能给学生留下及时和深刻的印象。

我们将即时性评价运用到学科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仁爱阳光评价卡”,内容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劳技、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六个评价栏目。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评价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即时性评价,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敢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通过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老师除了鼓励的话语、甜美的微笑、亲切的肢体语言之外,还要奖励学生一枚“仁爱奖章”,把它粘贴到“仁爱阳光评价卡”上。班主任每周协同其他任课教师统计一次,根据“仁爱奖章”数量发给学生“仁爱阳光代币”,学生用这些代币可以在周三、周五下午到学校“模拟超市”标、内容、实施、评价、效果以及学生、家长对该课程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多元、系统的评价,以此促进学校课程研发与实施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对教师的评价:既关注对教师课程实施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又重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态度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方法,由教师本人、学生、家长、同事、考核小组对教师做出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质量,更好地适合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的评价:从行为规范养成、学科学业成效、技能特长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采用即时评价、多次评价以及“档案袋”“期末庆典”等多元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学业,发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关注过程性,突出激励性。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又关注学生身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2017.12

课程评价对学校课程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课程实施的指挥棒。随着特殊教育的深入发展,培智学校特殊儿童的类型复杂化,残疾程度也趋向重度化,如何对这些学生实施全面科学的评价,成了摆在特教同仁面前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这也跟培智学校的地域差异、学生的残障程度不同有很大关系。自2014年开始,青岛仁爱学校实施课程评价改革,通过仁爱阳光评价卡、学科素养展示、周作业任务清单、成长记录夹等多种评价方式,构建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一、即时性评价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即时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等方面给予即时鼓励、调控及引导的评

六、课程评价(一)评价原则

评价主体多方: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建立由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方化。

评价内容多维:建立和完善“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评价、以过程为中心的课程实施评价和以结果为中心的课程效果评价”等多维评价内容,以达到“完善课程、改进教学、监控学业”的目的。

评价方式多元: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差异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操作评价与展示评价相结合。

(二)评价策略

对课程的评价:对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其校本化实施水平进行评价。对拓展性课程和提高性课程的评价,主要从课程研发目的、意义、目

XIAOXUEJIAOXUEYANJIU

23

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这种评价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他们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我们在实施即时性评价时,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纵向比较,重在使评价对象“增值”。这需要老师用责任心和爱心去观察和关注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努力,并能及时地给予欣赏和鼓励。即时性评价在低年级以教师评价为主;中、高年级可以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来共同完成。

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发展性评价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培智教育的理念相一致。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缓慢,并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发展性评价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位智力发展迟缓、有严重缺陷的学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能给学生以安全感、愉悦感,促使智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1.周任务清单——家校携手训练学生技能为了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将来能够独立生存、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我们将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等学科内容进行选择、合并,设计了“周任务清单”发展性评价表,任务清单中的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学生实际,分层次设置,每周1~2项,由家长配合学校指导完成。低年级涉及自我服务生活劳动;中年级是家庭、学校生活劳动;高年级是学校、社区生活劳动。家长每周通过任务清单,用文字、照片的形式与教师沟通反馈学生表现及完成情况。通过周任务清单,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家庭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家长与教师共同确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周训练目标,共同实施评价,从而帮助学生达成训练目标,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2.美术画册——记录绘画手工的点滴进步绘画手工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我们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本美术画册,将学生完成的每一幅作品收入其中,每一幅作品都有教师的评价,或是鼓励赞美的语言,或是一枚小奖章,学期末,赠予学生。这一本画册,记录着学生在绘画手工方面的点滴进步。

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正确地判断每个智障学生的需求及其发展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真正帮助智障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认识自我,促使其在原有的水平上有进一步提高。

三、展示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展示即评价。通过多种平台的展示,教师能形象直

24

2017.12

课程探讨

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能达到所制定的基本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良好习惯、艺术修养、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树立学生大胆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活动体验中提升快乐指数。

对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如生活与劳技、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学校以学科素养展示的方式,结合德育节庆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科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展示和考评。如生活劳动技能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技能比赛,唱游与律动会在助残日、元旦进行巡演等。每次活动,我们都会邀请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标准主要以个体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评价的时间不拘泥于期末,以活动为载体,让展示评价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在活动中,家长、教师也清楚地看到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对于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的评价,我们一改单一的试卷考核评价,而采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学科质量检测。以三年级生活语文检测表为例,内容包括:我认识的字、我会仿说(补充)的句子、我能读(背)的诗歌、我能读的课文、家长的话五项内容。这张质量检测表基本包含了学生本学期学习的知识点,将平日抽测与期末检测相结合,将卷面检测与个别化操作口试相结合。每学期的质量检测表,也是综合成绩表,让家长清楚地看到学生的进步,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给学校的教学成绩监控提供依据。

成长记录是展示学生成长足迹的另一种方式,教师将各科有关学生的作业及其他资料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进步,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成长记录夹分为以下六部分:一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质量检测表及优秀作业;二是“我的得意之作”——绘画手工优秀代表作品;三是“我的精彩瞬间”——文艺表演照片;四是“我有一技之长”——生活、劳动学科技能展示照片;五是“我的荣誉”——学生获奖证书;六是“老师的话”——老师对学生本学期的总评,今后的努力方向。成长记录夹记录学生成长足迹,全方位展示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促进进步与发展。

四、几点思考

1.评价实施的限制性因素

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使评价效果受影响。如在实施“周任务清单”时,有些家长不太配合。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有的家长嫌麻烦,没有真正指导孩子完成任务,应付了事,从而

教学探究

适切,引领学生思维拔节的“阳光房”

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韩朝平

【摘要】数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学力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发掘数学学科价值和发展学生学力融合的纽带。适切的内容,适切的方式,适切的引拨……引领学生的思维拔节,从而让学生感悟数学学科价值,发展综合学力,实现生命成长。

【关键词】适切

思维拔节

学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其中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从这个角度说,以“适切”为标准的选择,对于聚焦思维能力培养,实现思维的拔节和学力的提升,自然是客观且必然成为融合发掘数学学科价值和发展学生学力的纽带。

一、适切的内容——实现思维拔节的前提

学习内容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学习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教学的内容只有经过教师合理的教学化处理后,才能转化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精选学习内容,选取最适切学生的学习内容。

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后的结论性知识,但在选择上要遵从适度原则。内容太多,学生难以消化,内容太难,学生难以理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内容选择上要进行适度选择,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满足感,可以把教材中有些比较明确的学习内容转变为具有探索性、有利于学生思考并获取知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理解、掌握,从而不断开发学生新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教学内容受课程目标的指引和规限,应当指向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影响了评价的实施效果。评价的干扰因素需要逐步消减、降低,以确保评价的全面,客观。

2.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们学校虽然在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够全面、系统、科学等问题。一些选择性课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评价方式;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有些评价方式不适应于重度智障学生;自闭症儿童的评价除了个别化评估外,缺乏整体性的缺陷补偿效果的检验方式。

么就教什么。同时由于教材受单元的限制,也很难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加之学生本身存在差异,用统一的教材去呈现灵活变化的学习内容也不符合实际,因此教学内容要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只有适切的教学内容才有利于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唯有站在数学课程的根基上思考和行动,才能够取本舍末,从教材内容中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学习《折线统计图》一课时,在画出折线统计图后可以不直接告知学生折线统计图纵轴上0~110cm这一段的画法与其他各段不同,而是让学生观察现有图形并提出好的建议,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原来在统计张小楠身高时没有低于110cm的身高数据,可以将这一段的刻度省略,所以可以用一种新的画法表示纵轴上1~110cm这一段,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的结论更会记忆犹新,而且还能说出理由,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二、适切的方式——搭建思维拔节的支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选择适切的学习方式,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使学生从数学活动奔向教学目标的思维阶梯。

特殊儿童课程评价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特教同仁定当上下求索,不断尝试,期待着理论和实践的逐步成熟,更好地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现代特殊教育,2007(3).

[2]王海芳,周华,魏书亮.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017.12

XIAOXUEJIAOXUEYANJIU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