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节置换法与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82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42 期2018 Vol.5 No.42

关节置换法与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

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侯全山,李晓梅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使用关节置换法与内固定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65例,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置换法,将两组优良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x2=4.063,P=0.044。结论 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关节置换法能够实现早期下地,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关节置换法;内固定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2.82.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一旦合并骨质疏松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但常规的内固定术会导致患者长时间卧床,且可能出现髋内翻、螺钉和钢板脱出、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1]。另一方面,长时间卧床会导致老年患者机体的钙盐进一步增加,进而加重其骨质疏松的程度[2]。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法治疗。

端髓内钉系统完成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接受关节置换法:患者取侧卧位,行硬膜外麻醉,通过后外侧入路将股骨粗隆间隙暴露,切口关节囊并将骨折处复位,重建粗隆,并将股骨颈断开取出股骨头,扩髓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股骨柄假体,并通过骨水泥固定,复位髋关节后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

将优良率作为评价指标。将Harris评分作为患者预后优良率的评估标准,优标准:患者评分在90分及以上;良标准:80~89分;可标准:70~79分;差标准:70分以下[3]。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由x2检验,P<0.05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度,我院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65例,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2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18;年龄在6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8±5.3)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3:7;年龄在6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7±5.4)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法治疗: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在C臂机帮助下行骨折闭合复位,满意后通过股骨近

2 结 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优良率对比 [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x2P

n4520

优13(28.89)10(50.00)2.6990.100

良21(46.67)9(45.00)0.0160.901

可7(15.56)1(5.00)1.4290.232

差4(8.89)0(0.00)1.8940.169

优良率34(75.56)19(95.00)4.0630.044

3 讨 论

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人体的髋部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若发生骨质疏松,那么骨骼的细微结构会发生损伤,并逐渐引发骨重建修复障碍[4]。在本次研

究中,给予观察组关节置换法,经对比,观察组优良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x2=4.063,P=0.044。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骨折患者当中十分适用,其优势在于治疗的直接性,且术后患者的髋关节

(下转84页)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84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42 期2018 Vol.5 No.42

2.2 两组产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67%(2例),低于对照组的16.67%(5例)(P<0.05);观察组发热、恶心、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例),与对照组的10%(3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而且在血液中进行循环,因此严重不良反应较少,但是该药能够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因此会造成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热、恶心、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发生产后出血,降低出血量,且用药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3 讨 论

瘢痕子宫的子宫肌纤维受到损伤,破坏了子宫的完整性,当胎儿发育成熟后需要及时进行剖宫产手术,以免造成子宫破裂或死胎[3]。由于瘢痕组织的弹性下降,易导致产妇出现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剖宫产后需及时注射缩宫药物来增强平滑肌收缩能力,避免产后出血发生。缩宫素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但是药效维持时间较短,在瘢痕子宫患者中应用效果不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还能作用于胎盘部位,因此止血速度更快。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该药半衰期较长,药效持久,

参考文献

[1] 陈 桢,林邯枫,张柳琴.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

在预防瘢痕子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195-196.

[2] 殷思珍,孙瑞勤,杨龙慧,等.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

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对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4):4120-4122.

[3] 孙彦飞,方浴娟,张薏女.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

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 24(6):93-95.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82页)

功能能够得到尽快回复,再加上操作简单,因此能够避免内固定治疗可能导致的骨折延迟愈合等副反应。更重要的是,内固定治疗只是将骨折部位单纯复位,进而必然损伤骨折处的骨密度。而关节置换术则能够通过损伤骨头的替换改变股骨头的受力方式,且置换假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能够保证人工关节的稳定。在术后患者不需要进行数周卧床,所以骨量的减少速度能够进一步减少,患者能够实现早期负重活动,同时能够减少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 发生[5]。

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关节置换法能够实现早期下地,值得推广应用。

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法治疗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09):1495-1497.

[2] 刘成功,戚 超,张海宁,等.关节置换法与内固定法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04):741-743.

[3] 梅盛前,肖 捷.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

关节置换法治疗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3):502-503.

[4] 梁春来,陶立俊,胡龙均,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采用关节置换治疗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2):380-382.

[5] 代建宁,梁柱天,宫 伟,等.关节置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

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骨密度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6(01):51-53.

参考文献

[1] 李璐兵,韩 然,王成伟,等.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