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 中医护理常规
2010年6月制定
1
目 录
一、头部内伤……………………………………………………………………………… 3 二、出血中风……………………………………………………………………………… 7 三、颅内肿瘤……………………………………………………………………………… 9 四、动脉瘤………………………………………………………………………………… 14 五、脑血管畸形…………………………………………………………………………… 18 六、癫痫 ………………………………………………………………………………… 22 七、休克 …………………………………………………………………………………八、昏迷 …………………………………………………………………………………九、糖尿病 ………………………………………………………………………………
2
25 28 32
一、 头部内伤
头部内伤是指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如钝击、穿透伤、爆炸或下坠的间接损害所造成的。包括头皮损伤、脑震荡、脑挫伤、颅骨骨折、脑干损伤、脑受压、颅内血肿等。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危、变化快。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属中医的“头部内伤”范畴。 【临床表现】
1.较轻的病人可表现为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轻度头痛、头晕、呕吐。 2.稍重者可有较剧烈头痛、头晕、反复呕吐、精神淡漠、不愿说话甚至嗜睡。
3.重者昏迷或深昏迷,严重躁动或完全不动,频繁呕吐,频繁或持续癫痫发作或去大脑强直发作,表现出运动区及脑干的损害;如有偏瘫或截瘫,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提示脑疝形成;严重损伤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接近或已进入脑死亡。 4.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瘫痪、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 【护理】 一、临证护理 (一)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有无昏迷,昏迷时间的长短,有无中间清醒期,以及口、鼻、乳突部有无出血瘀斑、脑脊液漏,并注意有无合并其他脏腑、躯体损伤症状,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等。
2.病人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
(1)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等。 (2)意识进行性障碍:如昏迷逐渐加重,或原发性昏迷,清醒后不久又进入昏迷。 (3)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4)脉搏洪大而缓,微细欲绝,呼吸深慢或浅促,血压骤升或骤降。
(5)使用甘露醇脱水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尿量等变化。 (二)一般护理
1.按神经外科疾病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室温宜22℃~25℃。
3.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和脑肿胀,降低颅内压。颅前窝骨折病人神志清醒时,采用半坐位,昏迷者抬高床头15℃~30℃,患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病人,采用患侧卧位。 4.安慰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躁、恐惧等不良情志刺激。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呕吐及呕吐物、肢体活动等情况,做好记录。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下活动性假牙,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血块。 7.持续吸氧,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
3
8.严格控制入量:伤后早期宜禁食,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以免加重脑水肿或诱发急性肺水肿等,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9.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诱发脑出血,便秘时及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或采取相应措施帮助病人排便。
10.中枢性高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以减少脑部耗氧量,如戴冰帽及使用降温毯;采用冬眠低温疗法等。
11.有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者,应嘱病人勿挖鼻、抠耳,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喷嚏等。严禁为脑脊液鼻漏者从鼻腔吸痰或放置胃管。 12.手术护理。
(1)检查头部皮肤情况,如有无破损、毛囊炎等。术前1d剃头,并清洁头部。术前2h再剃头。
(2)术后留置气管插管病人,自主呼吸恢复,病情基本稳定,没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血气分析没有呼吸性、代谢性酸碱失衡,使用呼吸机辅助的参数递减后呼吸能满足机体需要,可以考虑拔管。
(3)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发生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或血肿等危险,有无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渗血渗液较多,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如术后留有引流管,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和脱落等。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是否通畅并做好记录。勿随意调节引流袋(瓶)的位置。脑室外引流:一般脑室引流入口处应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位置过高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过低则引流过快导致脑脊液压力过低。硬膜外、皮下引流:引流袋(瓶)与头颅平齐。硬膜下引流: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患侧卧位,注意体位引流,引流袋(瓶)应低于残腔30cm。创腔引流:术后早期引流瓶 (袋)高度与头部创腔保持一致,尤其是于顶枕部的创腔,术后48h内不可随意放低引流瓶(袋),48h后可将引流瓶(袋)略放低,创腔与脑室相通者,术后引流量多,应适当抬高引流瓶(袋)。外出检查应夹闭引流管,防止逆流感染。拔管前应夹闭引流管,如病人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则可拔管。 (三)辨证施护
1.轻型。指单纯脑震荡、头皮损伤、轻微脑挫伤,无颅骨骨折或轻度头部裂纹骨折。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至半小时之内,清醒后不再昏迷,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失眠,耳鸣,心悸,记忆力减退,有逆行性遗忘。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如出现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
(2)病人清醒时,向其解释头痛的原因及损伤性头痛的规律性,要求保持安静,避免因烦躁、恼怒导致头痛、头晕加重。
(3)观察呕吐性质、次数,呕吐物的色、质、量,若呈喷射状呕吐,或呕吐频繁,呕吐物呈血性,立即报告医生。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气道,用双手拇指按压内关与膻
4
中、天突穴,交替按压10~15min。
(4)若心烦失眠,睡前避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或用热水泡脚15~30min,指导病人自我按摩头部或耳廓、颈部、涌泉穴。遵医嘱针刺内关、三阴交等穴。
(5)中后期饮食宜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生血之品,如猪心、瘦肉、鱼类、桂圆、木耳、山楂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煎炸之品,如辣椒、烧鹅等。 (6)中药宜分次温服。
2.中型。指轻度或中度脑挫裂伤,或有颅骨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30min至12h,或有中间清醒期,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痰多粘稠,烦躁不安,生命体征紊乱,眼眶青紫瘀黑,呈熊猫眼状,头皮血肿,瞳孔短暂散大(多为双侧)但很快恢复正常。
(1)保持病人情绪稳定,避免七情过极。
(2)绝对卧床,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若神志朦胧,或出现浅昏迷,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4)注意头痛性质及程度,如头痛好转后又加剧,呕吐频繁,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提示可能有颅内血肿,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5)观察病人颈部及四肢活动情况,有无颈项强直,或单侧肢体瘫痪或四肢抽搐等。 (6)保护眼睛:昏迷病人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应遵医嘱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或用眼膏涂眼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7)饮食宜低盐、健脾,养心安神及补血益脑之食物,如莲子、百合、大枣、猪脑杞子汤,白芷川芎鱼头汤等。
(8)中药宜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3.重型(包括特重型)。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伤后即出现严重意识障碍,持续昏迷12h以上或更长时间,有短暂中间清醒期,出现谵妄烦躁,进行性剧烈头痛,呕吐,对侧肢体有不完全性瘫痪,抽搐,双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痰涎壅盛,二便失禁,血压不稳定,体温升高或高热,呼吸浅慢或浅促。
(1)保持病室安静,如条件允许,最好住单人病房或监护室,避免强光刺激,室温宜22℃~25℃,相对湿度约60%,空气清新。
(2)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呼吸、血压的变化,如有双侧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汗淋漓者为临终征象,应立即进行抢救。
(3)脑干损伤的病人,要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是否出观颈项强直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4)颅脑损伤后,若出现脑脊液漏及耳漏,禁止用纱条或棉球填塞,宜将耳鼻血迹擦净,忌用水冲洗耳道,观察漏出液的性状、量。如一侧耳道漏取患侧卧位,如双耳道漏,头应取中
5
立位。严禁经鼻插胃管或经鼻吸痰,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5)对胃肠道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和预防胃肠道出血和腹泻,若呃逆、腹胀、随之出现咖啡色胃液及柏油样便,说明出现应激性出血,应遵医嘱用止血药及输血等,并记录出血量和颜色,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人工冬眠,保证有效供氧。采用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则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7)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并经常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8)早期应禁食,由静脉输入营养液,以后根据病情给予低盐、高蛋白、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不能进食的病人,可鼻饲饮食。恢复期3w以后,可进食健脾、养心安神、补血益脑之品,如猪脑炖杞子汤,白芷川芎鱼头汤,莲子、百合、大枣鸡汤等。
(9)中药宜分次喂服,汤药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必要时可每隔4h左右服一次,补益药宜饭前空腹服,如呕吐者服药宜小量频服。
(10)昏迷病人注意保护眼睛,加强口腔、皮肤护理,翻身叩背,预防肺炎及压疮的发生。 【健康指导】
1.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精神过度激动,定期复查,若出现剧烈持续头痛应及时就诊。
2.若有颅骨缺损,按医嘱注意保护骨瓣减压窗,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安全帽。一般可在伤后半年作骨瓣修补术。
3.有外伤性癫痫的病人按医嘱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注意癫痫发作先兆,不能单独外出、不宜攀高、骑车、驾车、游泳等,以防意外。 4.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1)瘫痪肢体要经常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卧床期间在床上活动四肢,如直腿抬高、蹬腿等。恢复期可下床活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如扶床站立、行走、散步、做早操、打太极拳等,初期下床活动需有专人陪护,注意安全。
(3)并发失语者,可通过手势、书写等方式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恢复期积极进行语言训练,从简单发音开始,反复耐心练习。
神经外科 2010年6月制定
6
二、出血中风
出血中风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变性或破裂,大量血液渗入脑实质内,导致脑组织肿胀、充血、软化引起。主要由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寒冷、炎热季节或乍冷乍热,气候变化剧烈之季多发,暴怒兴奋、重体力劳作是其主要诱因。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有无并发症。属中医的“出血中风”范畴。 【临床表现】
1.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 2.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3.主要表现有突然起病的头痛呕吐、昏迷、偏瘫、感觉障碍。
4.内囊出血以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为特征,多有“凝视病灶”状,伴失语。 5.脑桥出血常突然起病,轻者交叉性瘫痪,重者意识障碍加深,“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中枢性高热。
6.小脑出血常突然发病,剧烈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或全头痛,患侧共济失调。 7.脑室内出血轻者头痛、呕吐、颈抵抗,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重者出现深昏迷、中枢性高热、四肢抽搐或四肢弛缓性瘫痪,甚至出现去大脑强直。 8.部分病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 【护理】 一、临证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如有异常,应马上报告医生。
2.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二)一般护理
1.按神经外科疾病常规护理。
2.急性期危重病人住单间或监护室,室内备有急救物品。
3.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尽量少搬动病人。术后去骨瓣病人,取健侧卧位,并注意局部保护,避免受压。
4.若呕吐、痰涎较多,头应偏向一侧,及时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5.肢体瘫痪者,注意患肢防寒保暖,实施早期保护性措施,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发生畸形。
6.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掀动被服次数和裸露时间,注意保暖,并随室温及天气变化增减衣被,以防外感,加重病情。
7.做好大小便护理。便秘者可用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针刺、腹部按摩等;大便失禁者应及时清除排泄物,保护肛周皮肤;小便失禁者给予外接引流袋或留置尿管;尿潴留者,给予针
7
刺、按摩、暗示性诱导排尿无效时,应予导尿。导尿应严格无菌操作,若留置尿管,应做好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
8.病情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9.指导语言功能锻炼,每日定时训练病人发音,舌齿音,卷舌音等。按医嘱针刺廉泉、哑门、承浆等穴,以助语言蹇涩者恢复。
10.口眼歪斜者,按医嘱针刺或按摩地仓、颊车、下关、合谷等穴或穴位贴药,以活血通络。 11.肢体瘫痪(半身不遂)者,指导并协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无主动运动者,应帮助伸屈、抬肢等,有主动运动者,可先指导其床上运动,如摸耳、抓握等。循序渐进到床边活动。 12.手术护理。 (三)辨证施护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或不语,或口眼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①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稍暗,温度适宜,空气新鲜。 ②中药宜凉服。
③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黄瓜、丝瓜、橘、梨,适当进食平肝熄风之品,如菊花粥、决明子粥、天麻鱼头汤等。忌羊肉、狗肉、韭菜、大蒜等辛香走窜之物。
④做好情志护理,向病人说明心烦易怒等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劝导病人保持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
⑤保持大便通畅,鼓励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按医嘱予通便药,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⑥注意观察血压变化。若血压升高,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发生变化。 ⑦头痛可按医嘱针刺风池、百会、后溪、行间。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暴白或白腻,脉弦滑。 ①眩晕明显者,宜缓慢改变体位,防止跌仆。 ②中药宜温服。
③饮食宜理气化痰,如玉米粉粥、蘑菇、萝卜、兔肉、藕、黑大豆、山楂、豆腐、紫菜等。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 ①病室温度适宜,不可过高,保持通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入,衣服、盖被不可太厚。 ②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可给予麻仁丸、通腑醒神胶囊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③中药宜凉服,服后几小时泻下几次稀烂便,则不需再服;若服完未见大便,可再服。 ④饮食以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竹沥粥、鲜荸荠、海蜇、萝卜、绿豆、丝瓜、冬瓜、梨、香蕉等。
8
(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有瘀斑或瘀点,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①病室宜温暖避风,注意保暖,随室温及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汗多时及时擦干汗液。 ②中药宜温服。
③饮食以益气、活血、通络之品,如枸杞桃仁鸡丁、川芎黄芪粥、山楂、白菜、木耳、赤小豆等。
④手足肿胀者,可用中药舒筋活络洗剂浸泡,以消肿化瘀,然后做主动或被动伸展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
(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①病室环境保持安静、光线柔和、通风凉爽,但避免凉风直接吹入。 ②中药宜温服。
③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如鸡蛋百合莲子苡仁粥、甲鱼汤、紫菜汤、银耳汤、黄瓜、芹菜等。
④避免精神刺激,勿惊恐,忧思,以防复发。
⑤可帮病人开天门按摩头部,或协助温水泡足以利入睡,必要时按医嘱用药帮助睡眠。 2.中脏腑。
(1)风火上扰清窍。神志恍惚、迷蒙、半身不遂,平素多有眩晕,麻木之症,肢体强痉拘急,便干便秘,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
①轻轻按摩强痉的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切忌强劲拉伸,以免损伤肌肉关节。 ②按医嘱使用通腑药,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③可灌服清肝开窍熄风的中药。
④饮食可用白菜汤、丝瓜汤、萝卜汤、芹菜汤、橘汁、西瓜汁、杞菊决明子茶等, 忌油腻、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2)痰湿蒙塞心神。昏迷,半身不遂,素体多是阳虚湿痰内蕴,四肢松弛瘫软,肢体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苔腻,脉沉弦滑。 ①病室宜温暖。
②四肢不温,应注意保暖,忌用热水袋。
③饮食宜偏温性食物,如萝卜汤、油菜、菠菜、南瓜等。 ④灌服涤痰汤,参附汤,中药宜热服。
⑤痰涎壅盛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并注意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⑥鼻饲流质,定时鼻饲足够的水分及营养物质,适当服用祛湿化痰利窍之品,如半夏菖蒲苡米粥,菖蒲郁金赤豆饮。
(3)痰热内闭心窍。昏迷,半身不遂,鼻鼾痰鸣,偏瘫肢体强痉拘挛,面红耳赤,项强身热,躁扰不宁,甚至四肢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等,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
9
数。
①有条件的可住单间,备齐抢救物品和器械。
②由于病情凶险,应严密观察面红身赤,躁扰不宁,肢凉,舌苔、脉象等证的变化。 ③躁扰不宁者必要时以约束带制动。如出现频繁抽搐、呕血应做好详细记录,并配合医生抢救。
④高热、神昏时可用温水擦浴,并可按医嘱针刺人中、百会等穴,以泻热开窍。 ⑤灌服安宫牛黄丸,羚羊角汤,宜凉服,分次频喂服。
⑥口噤不开者,应加牙垫,以免咬伤舌头或以舌钳拉出舌头,以防舌根后坠。
(4)元气败脱、心神散乱。突然神昏,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瘦,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①病人应安排在抢救室内,必要时设立特护,严格限制探访。
②观察舌苔的变化,如果舌体紧缩、卷曲,属肝气欲绝的垂危表现;见花剥舌苔,多为阳明气阴两伤;若花剥而腻,多为痰浊未化,正气已伤;若舌面光剥无苔,光洁如镜,多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危重病症。
③观察神的变化,有神、无神、假神,详细记录,并报告医生。
④观察汗的变化,若全身大汗淋漓,汗液清稀而冷,淋漓不止,为“亡阳”之危重证候。 ⑤按医嘱以参附,生脉注射液静脉推注或静滴,以回阳固脱。 ⑥鼻饲参附汤、生脉散、独参汤,药液温度适宜,不可过热过凉。
⑦注意保暖,予头低足高位,可按医嘱灸神阙、气海、关元,用补法针刺肾俞以回阳固脱。 【健康指导】
1.脑血管病变者,应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高血压病人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规律服药,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
2.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做到心平气和,气血调畅。
3.节制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勿过饱,戒烟忌酒。 4.避风寒,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不可突然用力过猛。
5.去骨瓣病人,注意保护骨瓣减压窗,外出戴安全帽,少去公共场所。一般可在伤后半年作骨瓣修补术。 6.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1)瘫痪肢体要经常给予被动活动和按摩,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仍需卧床者继续坚持功能锻炼,但要注意安全。 (3)失语未愈者,鼓励积极进行语言训练。
7.定期门诊复查,如出现头晕,剧烈持续头痛、肢体麻木、震颤等中风先兆时,应及早就诊。
神经外科
2010年6月制定
10
三、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指生长在颅内的新生物,它可原发于颅内的各种组织,称原发性颅内肿瘤;也
可由身体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颅内的转移性肿瘤,称转移性或继发性颅内肿瘤。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20~45岁者最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诱发肿瘤的可能因素有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15岁以前的儿童以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成骨细胞瘤、颅咽管瘤等较多见,20~40岁成年人则以星形细胞瘤、垂体腺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较多见。中医文献中无本病完整专篇记载,散见于“呕吐”、“呃逆”、“真头痛”、“头风”、“中风”、“偏枯”各种病症的文献中。 【临床表现】
1.因肿瘤发生部位而各异,主要症状有头痛、视力、视野、嗅觉、听觉及肢体运动障碍等,或者情感紊乱,或进展缓慢的情感淡漠、嗜睡、记忆力下降,甚至痴呆、癫痫、锥体束征,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对侧肢体麻木,实体辨别觉、两点辨别觉及图案觉等复合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或肥胖、多饮、多尿、月经失调等内分泌紊乱症状或单侧脑神经麻痹等。
2.颅高压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病理征阳性。 【护理】 (一)病情观察
1.观察头痛的部位,大约半数的病人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多数为患侧头痛;后颅窝肿瘤的头痛常位于眼后、耳后或枕部,成年期起病多见。20%脑瘤病人多发。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三联症”。
2.听神经瘤的病人,要注意观察有无小脑共济失调,行走不便,面部抽搐、面瘫,呛咳、吞咽困难、耳鸣耳聋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手术部位在后颅窝者,术后应避免术口受压,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和吞咽情况。 4.垂体瘤病人要注意观察视力视野改变,术后有无脑脊液漏、尿崩等症,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二)一般护理
1.按神经外科疾病常规护理。
2.卧位:颅后窝尤其是脑干肿瘤或小脑桥脑角肿瘤术后,常采取健侧俯卧位;垂体瘤(经蝶入路)手术后,多采取半坐卧位;颅底手术(从口咽入路)和行枕颌带牵引者,应采取平卧位。对体积较大的肿瘤切除后,因颅腔留有较大空隙,术后24h内手术区应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动时发生脑干移位。听神经瘤、小脑肿瘤手术者要轴线翻身。
3.有精神症状或癫痫症状者为预防意外发生,需家属陪伴,不能单独外出。对偏瘫、共济失调、幻听、幻视、视力视野障碍者,加强安全护理。
4.听力下降者,注意语言交流技巧。
5.鞍区肿瘤的病人注意视力视野的情况及有无多饮、多尿等,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必要时记录每小时尿量。松果体细胞瘤、颅咽管瘤要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11
6,意识障碍或后组颅神经受损致吞咽困难者,应防止进食时误吸,必要时留置胃管鼻饲饮食。
7.面瘫病人进食时防止烫伤,注意该侧颊黏膜的清洁。 8.手术护理。 (1)详见本节一。
(2)术前剃头:前额部手术则将头部、前额部毛发剃去,必要时剃眼眉。颅后窝手术剃去颈后部、肩部的毛发。口鼻蝶窦入路手术剃胡须、剪鼻毛。经眉弓入路手术剃眉毛。 (3)垂体瘤经蝶入路的病人,术前三天应按医嘱使用氯霉素滴鼻液滴鼻,多贝尔氏液漱口,术前一天剪鼻毛,并指导病人练习张口呼吸。
(4)垂体瘤的病人,术后禁止剧烈咳嗽,可遵医嘱给予镇咳药物,以防脑脊液鼻漏。 (5)手术前有癫痫史或手术部位在中央回及颞叶附近者,术后应观察注意有无癫痫发作,注意病人安全,按医嘱定时给予抗癫痫药。
(6)手术不能全部切除肿瘤的病人,一般在术后一个月内需进行放疗,期间需定时查血象,注意营养与饮食。
(7)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视力障碍,喷射状呕吐,面红目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干,颧红,大便干燥,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舌质红或红绛,少苔或苔黄燥,脉弦细数。本证多见于脑瘤出现颅内高压症状者。 (1)注意颅内高压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脑疝发生。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使用缓泻剂和润滑剂。高颅压的病人禁止灌肠。 (3)饮食宜平肝潜阳之品,多食海带,水果,绿豆,芹菜等,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戒烟酒少饮浓茶。
(4)中药宜温服,分2~3次。
2.脾肾阳虚。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阳痿不举,或经血减少,甚则闭,阴毛脱落,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多饮水多尿,头晕头痛,目眩,耳聋,或发育迟缓,视力障碍,舌淡苔白润,脉细无力。此证多见于蝶鞍部肿瘤。
(1)鞍部肿瘤者,注意视力视野的情况和电解质的变化,按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记录每小时尿量,避免发生尿崩症。
(2)饮食宜补肾健脾之品,如薏米淮山瘦肉汤,食欲好转后,可适当增加瘦肉、猪肝、豆制品等食品,忌寒凉利尿之品,如西瓜、梨等。 (3)中药宜温或热服。
3.痰蒙清窍。头痛如裹,目眩,耳鸣,视力障碍,或伴嗅觉异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甚则神昏谵妄。或口吐涎沫,抽搐震颤,或表情呆滞,或躁扰不宁,舌胖苔白腻,或厚腻,脉滑,或弦滑。此证多见于有癫痫症状的病人。
12
(1)需家属陪伴,禁止独自外出、洗澡等。
(2)出现口吐涎沫,抽搐震颤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并应保护病人的舌头防止咬伤,避免痰液吸入气管,给予吸痰。
(3)饮食宜清淡、祛痰、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及季节性水果如冬瓜、萝卜、梨、柠檬等,忌食肥甘厚腻之品,以防助湿生痰。 (4)中药宜分次温服。
4.阴虚风动。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视力下降,肢体麻木,手足蠕动或震颤,或口眼歪斜,口干不欲饮,面赤,低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嫩,苔薄少津,脉细数。本证多见于颅内肿瘤晚期,或放疗、化疗之后出现阴亏者。 (1)卧床休息。
(2)饮食宜滋阴补肾,如杜仲煲瘦肉汤、甲鱼、银耳、黑豆、猪腰等,忌食辛辣之品。 (3)中药宜分次温服。
5.瘀血内阻。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或思维异常,行为古怪,伴肌肤甲错,口于不欲饮,双目暗晦,头部有外伤史或头痛日久,固定不移,舌紫或有瘀斑,斑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1)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脑失所养,故应注意休息。 (2)加强巡视,做好生活护理,以免发生意外。
(3)饮食宜活血祛瘀,如田七田鸡汤,川芎鱼头汤,忌辛辣、煎炸、生冷、肥甘厚味之品,如辣椒、烧鹅等。 (4)中药宜温服。 【出院指导】
1.鼓励病人尽快适应社会及身体器官功能和外观的改变,学会自我照顾的方法。 2.手术前有癫痫史或手术部位在中央回及颞叶附近者,应按医嘱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不能单独外出、登高、游泳等,以防意外。
3.去骨瓣病人,注意保护骨瓣减压窗,外出戴安全帽,少去公共场所。一般可在术后半年作骨瓣修补术。
4.指导病人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5.一般出院后3个月回院复查CT或MR,如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性症状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适,应随时就诊。
神经外科 2010年6月制定
13
四、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多由于出血引
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所致。动脉瘤破裂出血致病人残疾或死亡,幸存者可再次出血。动脉瘤主要见于30~60岁的中年人。颅内动脉瘤发生原因与先天性、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因素有关。动脉瘤出血死亡率高,出血的诱因大致为各种运动后,情绪激动、排便用力、分娩等。预后与病人年龄,以往的健康状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性质,术前的临床分级状态,手术时间的选择,有无血管痉挛及其严重程度有关。属于中医的“头痛”、“头风”、“偏头痛”、“厥头痛”、“脑风”范畴。 【临床表现】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可无任何症状。一旦破裂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形容“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升高、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
2.局部症状 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 【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等变化,询问病人有无头痛、眼眶疼痛的表现及颅内压高压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如有异常,应马上报告医生。 2.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再出血等症状。 (二)一般护理
1.需介入者按神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嘱病人不可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向病人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
3.饮食。给予清淡、低盐、富有纤维素饮食,保证营养供给。
4.体位。为防止动脉瘤破裂,监督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脑血管造影后嘱病人患肢制动6h,防止穿刺处出血;颅内压增高病人,呕吐时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肢体偏瘫的病人,尽量避免患侧卧位,保持患肢功能位,加放床档防跌伤,及时予以翻身,防止压疮形成。
5.(1)巡视病人15~30min/次,观察病人的神志,询问病人有无头痛、眼眶疼痛的表现,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的先兆。(2)遵医嘱定时观察与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当病人出现呕吐时,观察呕吐特点、时间,呕吐物,性质、颜色、数量,并记录。(3)遵医嘱控制性降血压时,监测用药效果与反应,正确使用甘露醇以达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 6.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①术前备皮:备皮范围为整个头部,清除毛发并清洗于净。
②术前药物准备: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钠0.1g和阿托品l0mg,起镇静作用和减少腺
14
体分泌的作用。
③术前禁食8h、禁饮6h.
④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术前教育,与患者多沟通,认真倾听其陈述,了解其心理状态。 (2)术后护理。
①饮食。术后当日禁食,次日起可吃流质或半流质。
②体位。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③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早期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多,以免颅内压骤然降低。 (三)辨证施护
1.肝郁气滞。头痛偏于一侧,左右不一,或牵掣至眉棱骨,多呈胀痛,其痛反复,胸闷不舒,喜太息,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或兼胁痛。舌红苔薄,脉弦。 (1)保持病室通风,空气清新。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3)饮食宜疏肝理气、低脂、低胆固醇、清淡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橘、梨。 (4)中药宜温服。
2.肝火上炎。头痛如裂,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1)头痛如裂,面红目赤,可用冷毛巾外敷,或局部外搽清凉油。
(2)睡前不要喝浓茶、咖啡及看刺激性的书刊、电视等。可饮牛奶或用温水泡脚。 (3)中药宜冷服。
(4)心烦易怒者应向病人说明不良情绪可导致血压升高的关系,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使用缓泻剂和润滑剂。
(6)饮食宜平肝泻火之品,如粉葛煲鲮鱼汤、天麻炖猪脑等,忌食湿热及辛香走窜之品,如羊肉、鸡肉、狗肉、韭菜、大蒜、葱等。
3.肝阳上亢。头痛且胀,眩晕,口苦咽干,五心烦热,面部烘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或舌红而少苔,脉弦数。
(1)病室宜安静,光线偏暗,凉爽通风。
(2)做好情志护理。向病人说明心烦易怒等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劝导病人保持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
(3)饮食宜平肝潜阳,养阴熄风之品,如菊花、海带、紫菜、山楂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动物内脏及动风滞气的食物,如葱、蒜、辣椒、猪腰、虾、蟹等,戒烟酒。 (4)眩晕重者,下床活动应有人陪伴,防止跌仆。 (5)中药宜温服。
4.痰浊上扰。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肢重体倦,纳呆。舌胖大有齿痕,苔白
15
腻,脉沉弦或沉滑。
(1)勤巡视,协助日常生活,生活用品放在易取用的位置。 (2)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
(3)饮食宜化痰降浊健脾开胃,清淡而富营养,多吃山楂、冬瓜、海带、萝卜等,常吃天麻陈皮炖鱼头。 (4)中药宜温服。
5.瘀血阻络。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者,面色晦滞,唇色紫黯。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1)注意情志调理。向病人说明心烦易怒等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劝导病人保持精神愉悦。
(2)选择适当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3)兼有头晕时按医嘱针刺风池、太冲、肝俞、肾俞、翳风、太阳等穴位。
(4)饮食宜活血化瘀,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的食物。如田七瘦肉汤、川芎鱼头汤等。 (5)中药宜温服。
6.气血亏虚。头痛,痛势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加剧,神疲体倦,口淡乏味,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
(1)保持病室安静,温度适宜,不可过高,保持通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入。 (2)注意休息,协助病人洗漱等,做好生活护理。
(3)饮食宜益气养血之品,多食肉、蛋、肝、血之类,可服紫河车粉,川芎、白芷炖猪脑。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4)中药宜温服。
7.肝肾阴虚 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1)头痛眩晕时卧床休息,变换体位时动作不宜过快,以减少头晕的发作。 (2)清理过道上的障碍物,防止跌仆。
(3)保证病人睡眠充足,失眠可给予开天门按摩。 (4)注意生活调理,节房事,少用脑,不宜过劳。
(5)饮食宜滋肾养肝,活血通络,如杜仲枸杞炖鹌鹑、淮山杞子炖猪脑,忌辛辣刺激之品。
(6)中药宜温服
【出院指导】
1.鼓励病人坚持进行康复训练,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的病人,尽量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要强化病人角色。
2.饮食要清淡、少盐、富含纤维素,保持大便通畅。 3.若再次出现头痛等症状,及时就诊。 4.按医嘱定期回院复查。
16
5.术后遵医嘱使用抗高血压、抗癫痫、抗痉挛等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改药,以免病情波动。
6.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的平静。
17
神经外科 2010年6月制定
五、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又称脑血管瘤,脑动静脉瘘,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上发生的变异,在病变部位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致使动脉直接与静脉相通,形成了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产生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上的紊乱。它包括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和脑静脉畸形。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在颅内肿瘤中占1.5%一14%,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占6%。此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高峰为20~40岁。属中医的“头痛”、“头风”、“偏头痛”、“厥头痛”、“脑风”范畴。 【临床表现】
1.只有隐形或小型脑血管畸形可没有任何症状,绝大多数脑血管畸形表现为出血、癫痫、头痛,少部分可有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发生。
2.出血为最常见症状,多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
3.癫痫发作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发作时以局限为主,有时呈继发性扩散型。 4.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史,可能与脑血管扩张有关,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性功能障碍。
5.意识丧失、颈项强直、Kerning氏征阳性、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 【护理】 (一)病情观察
1.病人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原因。脑血管畸形所产生的症状主要是出血症状和与畸形及血肿压迫部位有关的症状。注意了解病人发病初期有无持续、反复发作的头痛,是否出现癫痫、运动、语言、听力、感觉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
2.生命体征。密切注意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观和处理脑血管畸形出血导致的颅内压增高,以及危及病人生命的脑疝。
3.神经功能。观察有无肢体偏瘫、失语、幻视、幻嗅等特定部位功能损失表现;是否出现震颤、不自主运动、肢体笨拙等基底核损害的症状,以及共济失调、听力减退、呼吸障碍等脑桥基廷髓病变的表现。 (二)一般护理
1.需介入者按神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 2.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
3.若呕吐物较多,将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4.护理操作和检查时,尽量减少裸露时间,注意保暖,并随室温和天气变化增减衣被。 5.做好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6.脑血管畸形切除手术护理。
(1)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嘱其保持情绪稳定,以利控制病情;向病人介绍相关的疾病
18
知识,解释出现头痛等症状是血管畸形出血所致;交谈时语言简练,不要夸大病情,避免造成或加重病人焦虑、恐惧心理。
(2)饮食:给予清淡、低盐、富有纤维素饮食,保证营养供给,防止便秘。
(3)体位:为防止出血加重,嘱病人卧床休息;脑血管造影后要嘱病人患肢制动平卧6h,防止穿刺处出血;肢体偏瘫的病人尽量避免患侧卧位,患肢功能位摆放,加床档并及时予以翻身,防止褥疮;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呕吐时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4)症状护理:颅内压增高者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观察病人精神、情绪状态,询问共有无头痛等;定时观察记录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病人出观呕吐时,观察并记录呕吐特点、时间、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数量;注意病人大便排泄是否顺利;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如视、听、运动等功能有无逐渐下降的趋势;观察病人有无癫痫发作;动脉造影术后密切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患肢皮肤的温度及血运以及穿刺肢体伤口敷料的颜色情况;使用降压药物时,注意监测用药效果与反应。
(三)辨证施护
脑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者,按中医“头痛”进行辨证施护。
1.肝郁气滞。头痛偏于一侧,左右不一,或牵掣至眉棱骨,多呈胀痛,其痛反复,胸闷不舒,喜太息,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或兼胁痛。舌红苔薄,脉弦。 (1)保持病室通风,空气清新。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3)饮食宜疏肝理气、低脂、低胆固醇、清淡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橘、梨。 (4)中药宜温服。
2.肝火上炎。头痛如裂,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1)头痛如裂,面红目赤,可用冷毛巾外敷,或局部外搽清凉油。
(2)睡前不要喝浓茶、咖啡及看刺激性的书刊、电视等。可饮牛奶或用温水泡脚。 (3)中药宜冷服。
(4)心烦易怒者应向病人说明不良情绪可导致血压升高的关系,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使用缓泻剂和润滑剂。
(6)饮食宜平肝泻火之品,如粉葛煲鲮鱼汤、天麻炖猪脑等,忌食湿热及辛香走窜之品,如羊肉、鸡肉、狗肉、韭菜、大蒜、葱等。
3.肝阳上亢。头痛且胀,眩晕,口苦咽干,五心烦热,面部烘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或舌红而少苔,脉弦数。
(1)病室宜安静,光线偏暗,凉爽通风。
(2)做好情志护理。向病人说明心烦易怒等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劝导病人保持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
(3)饮食宜平肝潜阳,养阴熄风之品,如菊花、海带、紫菜、山楂等,多食新鲜蔬菜水
19
果,忌食辛辣、动物内脏及动风滞气的食物,如葱、蒜、辣椒、猪腰、虾、蟹等,戒烟酒。 (4)眩晕重者,下床活动应有人陪伴,防止跌仆。 (5)中药宜温服。
4.痰浊上扰。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肢重体倦,纳呆。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
(1)勤巡视,协助日常生活,生活用品放在易取用的位置。 (2)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
(3)饮食宜化痰降浊健脾开胃,清淡而富营养,多吃山楂、冬瓜、海带、萝卜等,常吃天麻陈皮炖鱼头。 (4)中药宜温服。
5.瘀血阻络。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者,面色晦滞,唇色紫黯。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1)注意情志调理。向病人说明心烦易怒等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劝导病人保持精神愉悦。
(2)选择适当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3)兼有头晕时按医嘱针刺风池、太冲、肝俞、肾俞、翳风、太阳等穴位。
(4)饮食宜活血化瘀,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的食物。如田七瘦肉汤、川芎鱼头汤等。 (5)中药宜温服。
6.气血亏虚。头痛,痛势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加剧,神疲体倦,口淡乏味,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
(1)保持病室安静,温度适宜,不可过高,保持通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入。 (2)注意休息,协助病人洗漱等,做好生活护理。
(3)饮食宜益气养血之品,多食肉、蛋、肝、血之类,可服紫河车粉,川芎、白芷炖猪脑。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4)中药宜温服。
7.肝肾阴虚 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1)头痛眩晕时卧床休息,变换体位时动作不宜过快,以减少头晕的发作。 (2)清理过道上的障碍物,防止跌仆。
(3)保证病人睡眠充足,失眠可给予开天门按摩。 (4)注意生活调理,节房事,少用脑,不宜过劳。
(5)饮食宜滋肾养肝,活血通络,如杜仲枸杞炖鹌鹑、淮山杞子炖猪脑,忌辛辣刺激之品。
(6)中药宜温服。 【出院指导】
1.鼓励病人早日并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的平静。无功能障碍或轻
20
度功能障碍的病人,尽量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坚持服用各种药物,如抗癫痫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加重病情。 3.若再次出观头痛、呕吐,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4.每3~6个月复查1次。
21
神经外科 2010年6月制定
六、癫 痫
癫痫是一组由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大脑机能失调的慢性综合征。它可由许多原因引起。根据异常神经元放电所涉及的部位,以及异常放电扩散的范围不同,临床上可有短暂的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等不同的障碍。本病发作无季节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原因不明,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时起病,与遗传有关。后者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和代谢性疾病所引起,占癫痫的大多数,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属于中医的“痫证”范畴。
【临床表现】
根据发作时表现,临床上可分为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虽然不同发作类型,但是大多具有间歇性、短时性和刻板性三个特点。 1.大发作。
约半数病例发作前有先兆,表现为头昏、胸闷、精神错乱、上腹部不适,视听嗅觉障碍等。一般持续1~2min即进入强直阵挛期间,则突然意识丧失,伴随一声尖叫而跌倒在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呼吸暂停,口吐白沫,两目上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四肢抽搐,两手握固,牙关紧闭,伴二便失禁,深或浅反射消失。Babinski征阳性。此期一般持续l~2min,然后进入昏睡期,全身肌肉松弛,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意识逐渐清醒,醒后感觉头痛、乏力,有的进入昏睡,或有短暂的意识模糊,或精神错乱。事后病人对全过程无记忆,全过程5~15min。若短期内病人频繁大发作,以致发作期间间歇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2.小发作。
亦称失神小发作,以短暂性意识障碍为特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突发的意识障碍,如目直发呆,呼之不应,言语突然中断,个别伴有面色苍白等症状。每次5~30s,其后意识即恢复正常,事后对发病无记忆。发作比其他类型频繁,有时多达每日数十次以至上百次。
3.局限性发作。
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多数在数秒钟至数分钟即止。
4.一般间歇期无特殊体征。 【护理】 (一)病情观察
1.了解发作类型、发作的时间、地点及持续时间、次数。 2.发作期观察神态变化、注意昏迷的程度及昏迷时间的长短。
3.观察抽搐的部位及持续时间。若频繁或持续抽搐不止,病情较危重。
4.随时注意病人呼吸情况,防止因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如使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应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等,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二)一般护理
22
1.按神经系统疾病常规护理。
2.病人如出现先兆立即卧床休息,必要时加床栏,以防坠床。
3.发作时立即让病人就地睡平,解开衣领、衣扣,头偏向一侧,及时吸氧。
4.床头备开口器或包裹纱布的压舌板。床边备吸痰用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阻塞气道而窒息,必要时气管切开。
5.抽搐发作时需专人守护,尽快将压舌板、筷子或纱布、手帕或小布卷置于病人口腔的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和颊部。勿用力按压抽搐的肢体,防止骨折及脱臼。
6.勿在病房放小刀、剪刀等利器,以免抽搐发作时自伤及伤人。 7.一般在腋下或肛门测量体温,切勿测口温,以免咬碎体温表。
8.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人按医嘱予镇静剂。发作停止后避免紧张及过度疲劳,预防再发。
9.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擦洗及按摩,防止褥疮发生。对易受磨损之关节处,用棉花及软垫加以保护,防止擦伤。
10.癫痫病人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精神负担重,心情较悲观冷漠、敏感、固执,常有自卑、孤独离群等异常心态。护士应热情诚恳地与病人交谈,对病人耐心解释,开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病人精神上的负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辛辣、肥甘之品,戒烟酒,避免过饱。长期服抗癫痫药物者,注意在饮食中补充钙、维生素D等,发作时禁忌向病人口内喂食或服药。不能进食者予鼻饲。
(三)辨证施护
1.风痰闭阻。发作前可有眩晕、胸闷、乏力等先兆证候,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二便失禁。轻者发生短暂性精神恍惚,或呆立不动,或活动中断,或手握之物掉落等。舌苔白腻、脉弦滑。
(1)方药用定痫丸加减。饭后半小时至1h服用,重症者在睡前1~2h加服一次。 (2)发作时用强刺激手法针刺人中、涌泉、十宣等穴,促其苏醒。
(3)饮食宜化痰熄风类食物,如天麻陈皮粥,忌辛辣、肥甘甜黏食物,以及公鸡、鹅等发物。平时宜多食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营养食品,饮食有规律,禁喝兴奋性饮料,如咖啡、浓茶等。
(4)病人发作前可有眩晕等前驱症状,应注意密切观察,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仆。 (5)保持床单干燥平整,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
2.痰火内盛。突然发作而多无先兆症状,昏倒抽搐,吐涎,抽搐有力而快速,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平时性急易怒,心烦失眠,口苦咽干,咯痰不爽,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1)方药用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饭后30min~1h服用,3次/d。
(2)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向病人说明急躁易怒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
(3)饮食以清肝泻火化痰之品,如天麻豆腐汤,忌食姜、葱以及含有乙醇的饮料等物。
23
(4)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者,用番泻叶6g泡水代茶饮。
(5)保持病室安静,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于睡前为病人开天门或用温开水泡足,帮助病人入睡,保证充足睡眠。
3.心肾亏虚。痫证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或控制发作间歇期间,常见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少痰多,舌苔薄腻,脉沉细弱。 (1)方药用大补元煎合六君子汤,于饭前1h服,3次/d。
(2)注意休息,避免用脑过度及疲劳过度,保证充足的睡眠。 (3)频繁发作病人应加用床档等保护装置,以免从床上跌下。
(4)宜给予富营养软质饮食,适当予以补益心肾,佐以健脾化痰之品,如人参陈皮汤、鲫鱼糯米汤,大枣、莲子、甲鱼、山药、肝、豆制品等。忌肥厚生冷之品。 (5)加强精神护理,诱导病人正确对待周围事物,注意诱发因素的预防。
(6)遵医嘱针刺心俞、脾俞、肝俞、肾俞、大椎、间使、丰隆等穴,有益心健脾化痰之效。
【出院指导】
1.遵医嘱按时服药,向病人、家属说明用药注意事项,切忌服药后控制发作半年就自行停药、间断、不规则服药等,以免引起复发伴持续状态发生。 2.避免过度劳累,生活工作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3.食物以清淡为宜,不食辛辣、肥甘厚腻食物,戒烟酒。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 4.避免单独外出,并随身携带卡片,注明姓名、诊断,以便急救时参考。 5.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避免精神刺激和情感冲动。
6.适当参加体、脑力劳动。限制攀高、游泳、驾驶、登山、踩单车以及在火炉旁或高压电机旁作业。
7.定期复查,有些药物对肝肾功能有损害.,定期抽血作肝肾功能检查,药物用到 一定量时可作血药浓度测定,以防药物毒、副作用。
神经外科 2010年6月制定
24
七、休 克
休克是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以全身性微循环障碍、脏器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和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常见病因为血容量不足、创伤、感染、过敏、心源性因素、神经源性因素等。属中医“厥证”范畴。
【临床表现】
休克典型的临床表现为①低血压②脉搏细速③皮肤苍白、湿冷、紫绀④尿量减少⑤头晕、乏力、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昏迷及代谢性酸中毒。
【护理】 (一)病情观察
1.神志和意识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借以判断脏腑阴阳气血盛衰和疾病的轻重预后。厥脱症常见烦躁不安、恍惚、淡漠不清等神志方面症状,而神志不清且瞳仁异常者则预后极差,甚至死亡。面色为脏腑气血的外荣,故主要观察其色泽,如面色潮红,预后较好;若面色苍白或发绀,预后较差。
2.口渴与出汗 口渴反映津液盛衰及输布情况,神志清醒病人要询问是否口渴及口渴是否想饮水;汗为心之液,主要观察出汗的量、性状及部位。
3.呼吸、心率与血压 呼吸主要观察其频率及鼻翼、声音,内伤虚损,肺肾气衰,面色促息微者,预后极差。心率一般偏快,血压低,甚至测不到。
4.肢温 病人四肢末梢温度的变化可反映阳气的盛衰。厥证病人通常四肢不温,冷至肘、膝关节。
5.尿量 24h尿量在500ral以上、血压较稳定者,预示休克纠正较快;尿量在l00ml以下或无尿、血压波动较大者,休克纠正较慢,预后较差。 (二)一般护理
1.按休克体位,将头、上身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翻身。
2.病室环境保持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高热病人宜采取物理降温。 3.做好心理护理,病人受疼痛、创伤、失血或感染等侵袭,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对清醒病人给予安慰,尽量使其情绪稳定。
4.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协助医生快速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 5.休克早期病人常处于兴奋烦躁状态,不配合治疗,必须固定输液的肢体,加床档,如频繁躁动,适当使用安定等镇静剂或镇静药,防意外损伤。
6,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等动态变化,注意病人的神志、面色、皮肤、肢端血液充盈情况,创伤者伤口出血的情况,及时记录。
7.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予氧气吸入。昏迷病人应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口咽、气管内分泌物,如发生呼吸困难,应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和机械辅助通气的准备。
8.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正确调整补液速度,
25
补液速度宜稍快。
9.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正确给药,如长期使用升压药,应防止脉管炎,纠正酸碱失衡的药物,应遵嘱及时使用。
10.休克病人常规留置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量尿比重。 (三)辨证施护 1.气厥。
(1)实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呼吸气粗或四肢厥冷,苔薄白,脉伏或沉弦。 ①针刺人中,中冲,合谷、足三里,以苏厥或开窍醒脑为主。
②醒后觉胸脘痞闷者,给予佛手、橘皮、木蝴蝶泡茶饮。经常食用金橘饼以理气解郁。 (2)虚证:眩晕昏扑,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微。
①先用针刺人中、中冲、涌泉穴以醒脑开窍,艾灸百会、神阙、关元以回阳救,同时可给予吸氧。
②昏厥过程中,应严密观察面色、肤温、脉象、血压等变化,并详细记录。 2.血厥。
(1)实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淡,脉沉弦。
①立即测量血压,配合医生抢救,如用针刺十宣放血。 ②按医嘱给予羚羊角粉冲服,牛黄清心丸以开水送月艮或鼻饲。 ③严密观察病人的瞳孔、血压、心率变化,判断病情转归。
(2)虚证。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 目陷口张, 自汗肤冷,呼吸微弱,舌质淡,脉细数无力。
①使病人平卧,针刺人中、百会,灸关元、气海,给予静脉补液、吸氧以促苏醒。 ②因出血致气随血脱者, 出现面色苍白、自汗、四肢厥逆,血压下降,心率异常等,应按医嘱给予输血、止血、回阳救逆(如参附汤灌服)等措施。
③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可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如羊肉、瘦肉、山药、龙眼、黄芪、党参煮粥服等。 3.痰厥。
突然昏厥,喉中有痰声,或呕吐痰沫,呼吸气粗,舌质白腻。 (1)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
(2)可给服猴枣散或竹沥水, 以利化痰,体质结实者,可用探吐法排痰。 (3)喉中痰鸣者,取侧卧位,并协助排痰,如拍背或吸痰,以免窒息。
(4)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及肢体活动情况,若厥逆时间较长,同时伴呼吸异常,肢体左右两侧肌力不等时,多有昏迷、中风之变,其护理参见中风等篇章。
(5)厥醒之后,应注意饮食调理,以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食品为主。如柑橘、枇杷、莲子、山药、白萝卜大约250g切碎煮汁当茶饮。 4.食厥。
暴饮暴食之后,脘腹胀痛,突然昏厥,气息窒塞。苔厚腻,脉滑实。
26
(1)使用探吐法,祛除痰邪,观察呕吐情况,如呕吐物颜色、数量、性状等,并注意为病人取侧卧位,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2)若用通腑攻下药,应观察腹部胀满的消失,大便次数、颜色、量及性质等,做好记录,并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
(3)发作期可暂禁食,缓解后再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或全流饮食,切忌肥甘油腻之品。 (4)本证型由于饮食过量,加之情绪恼怒所致,故精神护理很重要,多与病人交谈沟通,使病人心情愉快,以利舒肝和胃。
【出院指导】
1.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使其心情舒畅,对情绪容易激动者,平时要加强思想修养,遇事不急躁,更不要稍不如意便盛怒不已,以防气血并走于上而厥。
2.对于气血虚弱者,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勿过度劳倦或饥饿。 3.饮食有节,饮酒适度,保护脾胃功能,忌食肥甘之品。
4.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病,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向“120”急救中心呼救。
神经外科 2010年6月制定
27
八、昏 迷
昏迷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脑功能高度抑制的病理状态,主要特征是意识障碍、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不起反应。本病属中医的“神昏”、“昏聩”、“昏蒙”范畴。
【临床表现】
1.嗜睡:是较轻型的意识障碍,病人精神萎靡不振,睡眠过多,能够唤醒,基本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和配合检查,但如果停止刺激后患者很快会入睡。
2.昏睡:意识障碍程度介于嗜睡和浅;昏迷之间,病人的觉醒水平已降到最低点,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且难以自动醒转,只有:在较强的刺激下才能有反应,且大多不能合作,言语错乱,吐字含混不清。刺激停止,患者立即进入睡眠状态。
3.浅昏迷:病人的随意运动丧失,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强光等刺激均无反应,仅臣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有臣肢体简单的防御性运动和呻吟伴痛苦表情;各种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瞳孔对光、角膜反射等存在;脉搏、呼吸、血压无明显变化;可出现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4.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任何刺激全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 5.各种昏迷临床特征。 (1)颅内疾病昏迷:
①脑血管病:严重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可引起昏迷。起病急骤,突然昏迷、瘫痪、呕吐、血压升高、鼾声呼吸或出现呼吸紊乱。蛛网膜下腔出血常有短时间的轻度昏迷,剧烈头痛,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
②脑肿瘤:起病较为慢,早期一般无意识障碍。可有进行性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③脑外伤:一般为急性起病,多有明显的头部外伤史。脑挫伤于外伤后即持续意识障碍;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可先有短暂意识障碍,以后清醒,继而又出现意识障碍,颅底骨折可有耳、鼻、口腔出血。
④颅内感染: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情多于数日或数周达高峰;有感染症状如发热、血象升高等;昏迷前有脑膜刺激征或脑实质受损症状和体征。 (2)非颅内疾病昏迷:
①糖尿病昏迷:有糖尿病病史,昏迷前驱症状有烦渴,多尿,乏力,恶心,呕吐,不安或嗜睡等表现,继而神志不清,转入昏迷。昏迷前可有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过度气,烂苹果气味。血糖增高,尿糖、尿酮体均可为阳性。
②低血糖昏迷: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昏迷,伴有心悸,出汗,眩晕,无力,皮肤湿润等症状。
③肝性脑病:肝昏迷前期常以精神症状最为突出,有精神淡漠,迟钝,记忆力减退,嗜睡或有欣快,情绪高涨,烦躁不安,举止失常,如提衣摸床,随地大小便等。
28
④肺性脑病: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晚期,昏迷前可有嗜睡、谵妄或精神错乱,部分病人可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运动功能障碍,口唇、四肢末端有明显紫绀。
⑤尿毒症昏迷:有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或恶性高血压病史。有贫血、眼睑或全身浮肿等肾功能损害表现,昏迷前有注意力不集中、情感淡漠、嗜睡、谵妄、肌痉挛、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体征。
⑥毒物中毒性脑病:有摄入某种毒物或 吸入某种毒气史,如巴比妥类药物、农药、一氧化碳等;昏迷时伴有血压低、呼吸困难,也可有特殊气味。
⑦中暑昏迷:见于重症中暑,即热射病和严重热衰竭。有在高温环境下生活工作或烈日暴晒病史;昏迷前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或谵妄;昏迷时可有高热、抽搐等表现。
【护理】 (一)病情观察
1.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良监护,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肤温肤色、汗出、二便等变化。 2.了解精神状态,判断意识障碍程度。
3.注意有无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或血压下降,气息低微或喘促,瞳孔散大,脉微或无脉等。
4.观察用药后反应。 (二)一般护理
1.立即将病人安置到抢救室,根据医嘱给予持续中流量或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头偏一侧,及时吸出口、鼻、喉中分泌物及痰液。
2.预防意外损伤:躁动不安·者,用床栏或保护带,以防坠床。有假牙、义齿者应取下,牙关紧闭、抽搐者,应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以防舌咬伤;如有活动性假牙应取下,以防误入气管。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避免外界刺激。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部转向一侧,肩下放一小枕,以利分泌物排出,避免阻塞气道。及时吸出口、鼻、喉中分泌物及痰液,痰粘稠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
4.建立1~2条静脉通道,输入抢救药物和维持有效的体循环和脑循环。
5.防止坠积性肺炎:定时翻身、拍背,刺激病人咳嗽,及时吸除痰液,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气道。
6.四肢厥冷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得超过50℃。
7.预防口腔感染:每日口腔护理3~4次,为防止口鼻干燥,可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并用石蜡油涂口唇及鼻腔以保持湿润。
8.预防角膜损伤:病人眼睑不能闭合时,应涂抗生素眼膏加盖纱布,经常保持湿润和清洁。
29
9.预防褥疮发生:可使用气垫床,或海绵床垫、气圈等防止受压,保持床单柔软、清洁、平整,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一次;骨突处用红归酊作局部按摩,定时协助病人作肢体按摩和被动性运动,并保持功能位,加强皮肤护理,每日行温水擦浴。
10.观察及护理大小便情况:昏迷病人多尿潴留或尿失禁,故常需留置尿管,按医嘱每日用1:5000灭菌呋喃西林250~500m1冲洗膀胱1~2次。隔日换尿袋,每周换尿管一次。做好会阴护理,防止泌尿道感染;大便干结者,按摩腹部或遵医嘱使用泻剂。
11.急性昏迷病人2~3d内禁食,避免腹胀、呕吐, 以后给予胃管鼻饲饮食如米汤、豆浆、果汁、菜汁、牛奶、蛋汤、藕粉等,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药物应研碎调成糊状注入。
12.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定时更换消毒。
13.给予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变化,了解昏迷程度,注意有无高热、抽搐、口区吐、出血、黄疸或血压下降,气息低微或喘促,瞳孔散大,脉微或无脉等,如有上述情况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14.根据病情准备好相应抢救器械和用品。 (三)辨证施护
1.热陷心包。神昏谵语,高热烦躁,甚则昏聩不语,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质红绛少津,苔黄干,脉滑数或细数。
(1)病室应凉爽通风,避免噪音刺激。 (2)加床栏,防止坠床。
(3)昏迷,用安宫牛黄丸化水鼻饲。
(4)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如冰帽冰敷)和药物降温,注意做好皮肤护理,勤换衣裤,及时补充水分,补液速度可调快以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5)汤剂宜凉服,少量多次,必要时一日2剂。
2.腑实熏蒸。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循衣摸床,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舌质深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1)病室宜安静、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
(2)腹满便秘按医嘱用开塞露60ml加生理盐水l00rnl保留灌肠。 (3)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3.湿浊蒙窍。神志昏蒙或昏而时醒,身热不扬,胸闷恶心,舌苔白或黄而腻垢浊,脉濡。 (1)病室宜宽敞明亮,通风干燥,温湿度适宜。
(2)恶心呕吐者可口含陈皮缓解,必要时可按医嘱使用止吐药。
(3)汤药宜温服,少量多次,如恶心呕吐,可力口姜汁同煎。
4.痰热扰心。神昏谵语,壮热不退,咳逆喘促,痰涎壅盛,小便是少或无,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尿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昏迷者用安宫牛黄丸以凉开水溶化后鼻饲。
30
(2)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3)注意做好口腔护理。
(4)发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 (5)烦躁不安者,要注意防坠地摔伤。
5.瘀血阻窍。昏迷谵语,或发热,口唇、爪甲青紫,舌质深降、紫暗,脉弦数。 (1)注意瘀血停积部位,如在体内以服药为主,如在四肢、肌肉,可结合外敷活血化瘀药物以助瘀血消散。 (2)汤剂宜温服。
6.亡阴。神志昏迷,皮肤干皱,口唇无华,干燥,面色苍白,或面红身热,目陷睛迷, 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淡或绛,少苔,脉芤或细数或结代。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要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神色行态的变化,及时报告给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7.亡阳。昏聩不语,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微弱,冷汗淋漓,四肢厥逆,二便失禁,唇舌淡润,脉微细欲绝。
(1)艾灸关元、神阙、气海、百会,以回阳救脱。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亡阳乃阴竭阳无所附,神无所依,阴阳将离决垂危之候,呼吸、循环衰竭,血压下降,所以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神色形态的变化,及时报告给医生。
【出院指导】
1.昏迷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应及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及预后。
2.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时门诊复查,按医嘱准确服药。如出现昏迷、抽搐、呕吐等情况,应保持镇定,将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病人误伤,尽快与医院联系进行急救。
3.了解患者发作特征,如发作的诱因、场所、先兆、持续时间等,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或兴奋,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要注意通风良好,忌吃不洁食物,不乱服药,不抽烟喝酒。
神经外科 2010年6月制定
31
九、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高血糖素绝对或相对增多,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性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代谢紊乱。糖尿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糖尿病病因不明,继发性糖尿病多由胰源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药物或化学及遗传综合征而致。临床特点为糖耐量减低及高血糖。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属中医的“消渴”范畴。
【临床表现】
本病为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可无症状,在某些应激情况下如感染、外伤、严重精神创伤时,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消除这些因素后,代谢可恢复正常。疾病进展时,出现“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 (一)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及尿有无泡沫,定期测量体重。 2.定期检查空腹和餐后2h血糖情况。 3.观察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
4.注意观察有无泌尿系统、皮肤、肺部、足部等感染。
5.血糖高达16.7~33.3mmol/L时,注章观察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吸呈烂苹果味及脱水等酮症酸中毒表现。
6.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低血糖反应,如饥饿感,多汗,心悸,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并了解病人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 7.观察有无四肢麻木、皮肤感觉异常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
(二)一般护理
1.按内分泌疾病常规护理。
2.做好情绪护理,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定期给予糖尿病知识教育。
3.强调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食物的调配在医嘱许可的热量范围内,可选用凉性滋润的食物,主食以米面、小米为主,副食可选用鱼类、肉类、蛋类、蔬菜瓜果、奶类、豆类等。无低血糖症状时,忌食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如冰淇淋、糕点、糖果等。不宜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 脏、动物油脂等,禁烟酒。
4.合理安排生活、工作,轻者可以适度活动,以不感疲乏为限;重者应卧床休息;肥胖者应加大运动量以减轻体重,有利治疗。
5.指导病人服药的方法,介绍不同降糖药的类别、给药时间、途径和剂量。
6.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防止口腔黏膜及牙龈溃烂,可用金银花、甘草煎水清洁口腔。
7.注意足的保护和护理,鞋袜宽松适宜,防止出现水泡及鸡眼。
32
8.做好皮肤护理,勤洗澡和换内衣,勤剪指甲,预防感染。本病常伴有皮肤瘙痒,瘙痒者,可用止痒剂,勿搔抓皮肤,皮肤破损处容易引起感染。已生痈疖者应及时治疗。 9.低血糖反应的护理:病人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即用血糖仪快速测血糖,报告医生,给病人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蜂蜜等。遵医嘱静脉推注50%葡萄糖,并进食碳水化合物,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待清醒后再让其进食,防止再度低血糖反应。
10.对需要胰岛素治疗和自我监测血糖的病人,应教会病人及家属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此外,还须教会病人及家属判断和防治低血糖反应,掌握其处理方法。 11.应用胰岛素的护理:
(1)储存于2℃~8℃的环境中,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室温可保存一月,瓶装胰岛素室温可保存6w。
(2)注意不同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予以相应的指导,如速效胰岛素于餐前5~10min皮下注射,中长效胰岛素于餐前30min皮下注射,混合型胰岛素使用前充分摇匀。
(3)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及注意事项:胰岛素常用于皮下注射,宜选皮肤疏松部位,有计划安排顺序轮换注射,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射部位应严密消毒以防感染。
12.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致水、电解质代谢严重紊乱,危及病人生命。
(1)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纠正酮症酸中毒症状。
(3)按医嘱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抽吸胰岛素时剂量要准确。
(4)配合治疗诱因和并发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做好24h出入量及血糖的测定和记录,向医师及时汇报。
(5)暂时禁食,酮症消失后改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6)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和继发感染。
13.护士配合标准馒头餐试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嘱病人受试前3日,每天最少摄入碳水化合物150g,实验前10~16h不进食,不抽烟,停用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进食100g馒头或口服含75g葡萄糖的糖水250ml后,分别在0.5h、lh、l.5h、2h各抽血2ml。馒头或糖水一定要吃完或饮完。注意:此试验期间嘱病人尽量不要离开病区,不得进食任何食物,不抽烟,不进行输液。
(三)辨证施护
1.阴虚热盛。口渴喜饮,易饥多食、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恼怒。
(2)饮食宜清淡,选用凉而滋润的食品如猪肉、兔肉、冬瓜、苦瓜、豆类、白菜、萝卜等,忌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并限制饮食;多食易饥者可选用沙参、玉竹、麦麸、玉米、
33
黄瓜等食物。溲赤便秘予生地炖瘦肉。
(3)口渴者可用茅根金银花煎水代茶饮,以清热生津止渴。平时也可用枸杞子煎水代茶饮。
(4)肥胖者控制体重,鼓励参加运动,但不宜过度疲劳。 (5)中药宜凉服。
2.气阴两虚。疲倦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薄或花薄,脉弦细或细数无力。
(1)室温适宜,空气流通。
(2)嘱病人适当活动,以不疲乏为度,以促进糖利用,减轻胰岛负担。
(3)注意节制饮食,严格按医嘱调理饮食,饮食宜益气养阴之品,如兔肉、香菇、百合等。忌食辛辣、煎炸等燥热之品。口渴欲饮者,可用沙参、玉竹,适量煎水代茶饮,具有养阴生津止渴作用。
(4)失眠者,睡前按摩涌泉穴或开天门。自汗盗汗,气短懒言予淮山、北芪炖鸡。溲赤便秘予生地炖瘦肉。 (5)中药宜温服。
3.阴阳两虚。形寒怕冷,面色苍白无华,耳鸣腰酸,时有潮热盗汗,四肢欠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阳痿早泄,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
(1)注意保暖,防感冒,禁房事。
(2)潮热盗汗者予以糯稻根生地汤,大便溏薄者予以莲籽、茯苓汤。小便频者,宜 食益肾固摄之品,如覆盆子炖猪腰,高梁枸杞子粥等。
(3)按医嘱用桂蜡外敷双足涌泉穴1次/d,或用中药液2000rnl浴足30min,1次/d。 (4)注意生活护理,防跌仆。 (5)中药宜温服。
4.气滞血瘀。心胸疼痛,甚则彻背,
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唇舌紫暗,或伴眼花,视物模糊不清或下肢疼痛,麻木不仁,甚至表皮溃破,或见面目下肢浮肿,小便混浊,或伴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一侧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兼证,舌多紫暗,或边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沉细或细涩。
(1)病室宜温暖,空气流通。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心理护理。
(2)饮食宜温热,适当增加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金针菜、木耳、山楂、川芎鱼 头汤等,忌生冷、油腻之品。
(3)头晕、头痛时注意观察神志、血压、肢体活动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师。
(4)观察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若疼痛剧烈,即查心电图,并立即报告医生,按医嘱予吸氧等护理。
(5)应注意安全,谨防跌仆,必要时加床栏。
(6)加强足部护理,每天用不超过40℃温水洗脚,鞋袜不宜过紧,防止足部坏疽发生;
34
下肢溃破者,及时对症处理。
(7)下肢浮肿,小便混浊者,观察尿量及尿的性质,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8)合并中风者,按中风病人护理。合并心脏病者,按心脏病病人护理。 (9)中药宜温服。 【出院指导】
l.教会病人或家属血糖仪的使用及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教会病人识别低血糖反应的表现,掌握自救方法。 2.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恼怒,当活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寒温适宜,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感染。
4.进食糖尿病餐,忌肥甘厚味,保持正常体重,过度肥胖者,应适当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正常范围。
5.外出随身携带糖果和病情卡片,以应急需。 6. 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不适随诊。
神经外科 2010年6月制定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