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我看到了什么

2022-06-1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宿豫区顺河中心小学 三 年级 科学 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 1、我看到了什么 主备人 周绍春 执教者 周绍春 任教班级 三年级 预设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课型 授课时间 教 1 大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学 2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目 3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标 教学 教学 重点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要点 教学 尝试用感观感知树 难点 教学法指导 讲授法、观察法 ,观察记录纸。 教学准备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一、活动一: 1、谈话:同学们,在校园里、在路上、在公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树,你有没有仔细地去看过它们?有没有想过要去仔细地看看大树? 2、仔细看看图上的大树,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比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学生看教师投影图,说说所看到的相关信息,比比谁说得多。(预测:学生说的信息以树的结构为主,如树干、树叶、树冠、树根等)3、小结:从图片中,我们获得的有关大树的信息很有限。 二、活动二: 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记忆中的大树) 1、这只是图上的一棵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一棵真正的大树,说说你从树上或树下发现过的一些有趣的情况。(学生尝试着说出树上生活着一些小动物、树叶有些是绿色、有些是黄色的、还有果实、花等)[预测:学生通过回忆看到过的大树,汇报的信息大量增加。] 2、我们以前在真正的大树前得到的大树的相关信息比图片中大树上发现的信息多,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三、活动三: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真正的大树) 第一阶段:感悟“观察” 1、如果我们真的到树下去看一看,会不会看到更多的信息?(肯定能!) 2、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呢?(我还没仔细看过一棵树呢,我们会看的更仔细,会用更多的方法[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第二阶段:我想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到更多内容? 1、如果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想想我想观察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大家想到的观察内容真是丰富!有大树的树干、树皮、树枝、树的形状,有叶、花、果,有教学后记 树上、树下的动、植物等等,那我们怎样观察才会了解这些观察内容的更多信息、知识呢?(小组讨论一下) 3、学生汇报观察方法。(学生可能没有想到听的方法,教师可提问学生:听说一棵大树每天要蒸发掉几百公斤的水,那么多的水从树根流向树叶,树干里有没有水流动的声音呢?让学生用耳去听……学生体会到观察是眼、耳、鼻、手(皮肤)等的多种感官的综合活动。)[通过活动二和上述活动三的结构,促进学生将看一棵大树向观察一棵大树推进,“观察”的定义也由此产生。] 4、再次小结:当我们带着那么多的目的、用那多的方法去了解一棵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板书: 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有目的 闻 观察 摸 听。 第三阶段:实地观察一棵大树。1、带领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1)讨论:观察大树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观察时的注意点)(2)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对学生的方法和独特见解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4)及时提醒学生把看到的内容写在作业本上的活动记录中。 2、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1)组织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今天能观察到的更多?小结:有目的的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拓展: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观察大树 四、完成作相应的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观察学校里和家周围的大树,希望你们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审查结论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审查人: 审查日期: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