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九周教研活动记录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大班第九周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三阶段两反思实践研讨(一) ——集体研讨: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影子有多长》 活动时间 出席人 活动目标 2007.11.2 活动地点 大活动室 孙蓓 叶丽娜 赵芳菲 陈夏春 1、提高教师制定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能力。 2、提高教师设计提问的能力。 研讨要点 1、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哪些提问? 2、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无效的? 活动准备 1、执教教师赵芳菲准备说课,制定活动方案。 2、观摩第一次的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研议题: 组长(孙蓓):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研讨的重点就是落在了提问上,提问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效果,及幼儿的发展,所以,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教研活动将开展三阶段两反思的实践研讨,通过实践活动来有效地帮助我们大家提高设计提问的能力。 二、执教者进行说课活动 孙蓓:首先请赵芳菲进行说课活动。 赵芳菲:本阶段我班开展了“我自己”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中,幼儿对影子很感兴趣。阅读并分析了学习活动中的素材点后,我认为“影子有多长”是一个个别化的活动。因此,我预设了这个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因此,我将准备不同的测量工具,尺是少不了的,另外还准备笔、小棒、积木、绳子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测量。 三、教师共同讨论活动方案 孙蓓:我看了这个素材点后,我认为实施这个活动首先要让孩子先把影子画好,然后再进行测量。孩子肯定是一个人画影子的,一个人画是画不好的,可以引导合作画。这时候教师可以用启发性的问题,一个人画不好怎么办?孩子肯定会说出两个人一起画的办法。 陈夏春:在测量的时候,我估计有的孩子是量长度,有的会去量影子的周长。 孙蓓:对,那么我们这时又要引导孩子去用测量长度,告诉他们影子的长度是从脚的部位量到头的部位。另外,孩子在用工具测量时,肯定不会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我们怎样让孩子使用这个方法呢? 赵芳菲:可以说:“想想怎样才量得准确?”。教师然后再示范这个方法。 孙蓓:整个活动的实施方案已基本有了,在活动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也都考虑到了。接下来就是实践活动。 三、实践活动后的评析 1、执教者反思: 赵芳菲:在第一个环节画影子中,孩子出现的问题确实如我们预料的一样,都是自己在画。于是我就启发他们:“一个人画不好怎么办时?”他们马上想到了合作完成。在测量的时候,又出现了量周长的问题。我引导个别孩子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后,再请他教其他孩子的方法,应该说整个活动中大多的孩子已基本能掌握了这个方法。 2、大家评析 孙蓓: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反映出的一些行为确实是我们预料之中的。由于我们事先都估计到了,因此,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后,教师就能作出回应。那么,这个提问是很有效的,比较有针对性。幼儿听到后马上就作出了相应的反应。 叶丽娜:这个活动看得孩子很感兴趣,因为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都有是可做。我看到有个孩子用小棒量好后就说他的影子有20米。我在想,是否让孩子记录下测量的结果,可让孩子用他们测量的工具到卷尺上去量一量。这样孩子就能充分感知影子到底有多长,让孩子有一个长度的概念。 陈夏春:听了叶老师的点评,确实让我们感觉到如果加上记录的过程就更体现活动的价值。 孙蓓:整个过程进行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我觉得目标上还应作个调整。 四、组长小结:教师在提问上,运用的方法,提问的技巧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提问要有目的性、适合性。提问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理解。如果一次提问能引起幼儿共同关注,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产生了一定的学习效果,它就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了。 五、布置下次活动安排: 观摩第二次实践活动,请执教教师准备。 六、教研组长的反思 从教师的层面上分析:通过一研、二研的活动,我们的教师在目标的制定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也准备的比较充分,因此研讨的氛围也比较好。对于新教师来说,组织开展此次教活动,对她的业务也是一个提高与帮助。 从自身组织活动上分析:由于这次活动的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地充分,大家在一起共同商讨设计活动方案,还与组员一起分析孩子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因此,整个活动的开展还是相当的顺利。通过这样一次教研活动,使我更深深地体会到: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