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2011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地理阅卷分析
一、阅卷时间 2011.9.8
二、阅卷地点 实验高级中学 三、试卷分析 题号 均分 典型错误分析 5.33 1、第1小题,部分学生将答案的度丢了,写成“23.5N”;2、第2小题写成“3”或“3h”; 3、第3小题,没有取得特殊点的连线; 4、第4小题,部分学生方向判断还不准确,把“东北”写成“西27 北”; 5、第5小题,错误率较高,只有5人左右答对,有部分学生知道先向北,再向南,但没有写过北极点,这个很重要转折点被扣分,多数同学不知道飞行路线要走大圆劣弧段,不清楚如何判断大圆故方向混乱。 5.27 1、第1小题,气候特征和气候名称混淆不清,气候形成原因描述不准确; 28 2、第2小题,自然带和植被混淆不清,没有写出“带”; 3、第3小题整体性和差异性混淆不清; 4、第4小题对农业影响没有从水热两方面回答,回答不全面; 3.37 1、第1小题,不写具体海拔数据,只写“旱地海拔低,林地海拔高”或“旱地地势低于林地”或“旱地在林地下方”;“因地制宜写错别字的较多,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写成如“应地制宜”“因地置宜”“治宜”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此空格填写“可持续发展”; 2、第2小题,学生有的把森林环境效益全部列出,“蒙”,错字29 多,主要是“涵”写成“函”“含”,表述有问题,如“保持水土流失”“利于水土流失”; 3、第3小题,审题不清,不会通过读图寻找答案,对华北典型的自然条件掌握不好,要求回答结构调整多答为本地农业生产的布局,错误率高; 4、第4小题,未就所问的生态农业园区的意义回答问题,套话严重,得分率低,未能或者不知就自然经济两方面回答问题。 4.68 1、第1小题,少部分学生多选; 2、第2小题,不利自然条件分析不全,或因前面的地域类型错误而导致错误; 30 3、第3小题,关于保护措施,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答全四点,多强调保护,甚至认为“禁止砍伐”,还有部分同学资源类型判断不准,从而导致整个小题失分。 5.04 1、第1小题,意图表达不到位,不确切,地理术语使用不规范,大多数学生将北多南少写成高纬多低纬少; 2、第2小题,分布及理由答得较好; 31 3、第3小题,少数学生不填序号; 4、第4小题无学生写出“发展灌溉农业”,多数学生写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发展加工工业“表述不准确,只有少数学生写出“维护政治稳定”。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四、全区四所学校中选修地理组合来源于选修物理地理和选修历史地理,有18个
班,其中六合高级中学4个班(理地3,史地1),程桥高级中学6个班(理地4,史地2),实验高级中学5个班(理地2,史地2),瓜埠高级中学3个班(理地2,史地1),共826名学生参加选修地理考试(因故参加网络阅卷的学生数为761人,有效答卷为759人)。全卷均分58.1分,其中选择题均分为34.4分,主观题均分为23.7,。 五、应对措施及教学建议
(一)、着力夯实基础。
从本次阅卷情况看,有相当数量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主观题部分得分很低,所以后面的地理复习中应大力加强夯实基础工作,夯实基础主要是强调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理解、运用,认真把每一个考点都落实在考生脑海里,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扎实,应试能力就越强。老师在复习过程中,对基础班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注重加强夯实基础,这是后面成绩取得的前提和保证。
夯实基础首先要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记住记住地理术语、地理原理,并能准确地写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行强调地理术语、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加强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
本次测试暴露出很多学生审题答题方面的严重欠缺,不少学生不会审题,只会把记得的一些知识填写上去,所以今后的复习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的培养一是加强学生的审读文字能力的培养。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做到三审:一审主题、二审材料、三审赋分。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分:找“主语”――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这也是学生常丢分的原因。
二是加强学生阅读图表、材料能力的培养。要训练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系统地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关注题目所以材料、图表的信息的细节之处,发现全部、有用的信息,平时的训练中就注重训练学生读图表的规范步骤,先读图名,再读图例,最后读图表上的内容。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图表判断分析,学会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最后得出审图表的一般过程:①看图名定主题;②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④分析、归纳、综合出答案要点。
三是加强学生文字表述能力的培养。表述是思维的外在体现,表述是学生最后得分的关键所在。在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①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②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行当多答。
③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审题的最后,一定要注意体会并把握题目的核心要求,领会命题者的意图,从而保证答题的针对性。
(三)强化规范化训练。
本次测试中学生答题规范性欠缺,随意答题,甚至胡乱答题,答非所问,不知所云。我们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训练,我们都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强化规范化训练,要用地理术语进行答题,杜绝口语化、口号化的语言,不写空话和废话,
我们知道,无论涉及到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的知识,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规范化的模式,后面的复习中我们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引领学生养成规范化的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区域地理学习模式、气候问题分析模式、日照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等。经常性地把一貌似不相关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思维方法和具有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地理思维品质。 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规范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教会学生正确规范的地理思维方法,培训学生规范的思考地理问题思维方式,具体问题,怎么思考,从哪些方面入手;二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用全面、准确、规范的地理语言,言简意赅,有针对性、具体的回答问题,不空泛答题,答题时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来答题。答题时要特别注意根据题目分值来确定答题的要点。需要的时候,要特别训练学生写字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字规范、工整,以适应网络阅卷扫描的需要。
这次测试只是一次摸底,学生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的复习指明了努力方向,各位老师要对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进行认真分析,找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所在,认真规划调整复习计划,切实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提高复习课的质量,把我们的一轮复习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争取在南京市一模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
2011年9月8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