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材料力学期末复习题两份 (含答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 材料力学一 》课程试题

一、选择题(把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3分) 1、单位长度的扭转角与( )无关。

A 扭矩 B 材料的性质 C 轴的长度 D 截面的几何性质 2、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偶矩作用,最大许可荷载为T。若将轴的横截面增加一倍,则其最大许可荷载为( )。

A 2T B 2T C 22T D 4T

3、一水平简支梁,受到竖直向下的载荷作用,若该梁采用铸铁制成,合理的截面形状为( )。

A

B

C

D

4、校核图示铆钉联接中铆钉的剪切和挤压强度时,其剪切面积是( );挤压面积是( )。 A d2 B dt C dt D d24

P d P 5、图示矩形截面,m-m线以上部分和一下部分对形心轴z的两个静矩的( )。 A 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同 B绝对值相等,正负号不同

m m

C

z

t C绝对值不等,正负号相同 D 绝对值不等,正负号不同

第 1 页 共 1 页

t 二、填空题 (每题3分)

1、影响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杆件在受到拉伸或压缩时,EA叫做___________;圆轴发生扭转时,GIP叫做__________;梁发生弯曲变形时,EIz叫做____________。

3、梁受力弯曲后产生的两种形式的位移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对于一个单元体,极值正应力所在的平面叫做__________,极值正应力也叫做________。

5、构件受力如图所示,用单元体表示A点的应力状态(作图)。

P

Me A

P

Me

第 2 页 共 2 页

三、图示钢轴的转速为n600转/分,主动轮A的输入功率从动轮B的输出功率为PB20KW,从动轮C的输PA50KW,

出功率为PC30KW,轴的直径d50mm,轴的材料的(1)校核40MPa,1/m;剪切弹性模量G80GPa。

该轴的强度和刚度;(2)主动轮和从动轮应如何安排才合理。(10分)

四、试作图示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材料的许用应力

10MPa,若矩形截面高宽比h:b3:2,试设计此梁的截面。

(15分)

q=5KN/m

B

A

M=10KNm C

b 1m 五、某单元体上应力状态如图示,试求(1)图示斜面上的正应力和剪4m 应力;(2)该点的主应力。(应力的单位为MPa)(10分)

第 3 页 共 3 页

h

六、如图所示,长度为l,直径为D的圆柱等截面杆下端固定,在距其上端h处有重量为P的重锤自由落下冲击其上端,已知圆柱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试求梁的最大动应力d和最大动应变d。(10分)

P h D l 七、手摇绞车如图所示,轴的直径d30mm,材料为Q235钢,

8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求铰车的最大起吊重量P。

(12分)(主要计算公式已附在试卷后面)

第 4 页 共 4 页

八、图示千斤顶的最大承载压力为P150KN,螺杆内径

d52mm,L50cm,材料为A3钢,E200GPa,P200MPa,

S240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规定为

(13分)(主要计算公式已附在试卷后面) nst3。试校核其稳定性。

附主要公式:

Fl lEA

PMe9.549knTWt

WtD316Tl GIP第 5 页 共 5 页

'maxTmax180D4(D4d4) 圆形:IP 圆环:IP 3232GIPbh3bh2M 对矩形: Iz Wz 126Wz 对圆形: Iz  xy2d464 Wzd332

xy2co2sxysin2

xy2sin2xyco2s

xy2maxxy2  ()xy22min

M2T2 WM20.75T2

Wasl2E2EI Fcr ps2ipb(l) crab 对圆形横截面:i Kd11

d 42h dKdst dKdst st广东海洋大学2007~ 2008学年 第二学期

《材料力学》课程试卷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C 2、C 3、B 4、D、B 5、B 二、填空题 (15分,每题3分)

第 6 页 共 6 页

1、 构件的外形;构件的尺寸;构件的表面质量 2、 抗拉(或抗压)刚度;抗扭刚度;抗弯刚度 3、 挠度;转角 4、主平面;主应力 5、

三、(10分) 解:(

1)

TmaxTABMAB9549PK509549795.75Nm (2分) n600max(3分)

Tmax16Tmax16795.7532.4MPa40MPa 333Wtd(5010)Tmax18032Tmax1800.93/m1/m4GIPGdmax

(3分)

(2)主动轮放在中间,从动轮放在两边安排才合理。 (2分) 四、(15分) 解:求出支反力RA7.5KN,RB12.5KN (2分)

分段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AB段:剪力方程:F(x)RAqx7.55x(0x4m) (1分)

qx27.5x2.5x2(0x4m) (2分) 弯矩方程:M(x)RAx 2BC段:剪力方程:F(x)0(0x1m) (1分)

弯矩方程:M(x)10(0x21) (2分)

第 7 页 共 7 页

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7.5

(2分)

12.5

5.625

10

(3分)

求出最大弯矩Mnax10KNm 强度校核设计截面:

Mmax6Mmax9Mmax10MPa WZbh2h3h20.8cm b13.9cm (2分)

五、(10分)解:30xy2xy2cos2xysin2

40604060cos6030sin60(15153)MPa22(3分)

41MPa

第 8 页 共 8 页

30xy2sin2xycos24060sin6030cos60(25315)MPa2

或28.3MPa (2分)

xy248.3maxxy2MPa (5()xy=68.322min分)

六、(10分) 解:st stPl4Pl (2分) EAED2P4P (2分) AD22h2hhED2 Kd11 (311114Plst2PlED2分)

4PhED2 dKdst(11) (2分) 22PlD4PlhED2 dKdst(11) (1分)

2PlED2

七、(12分) 解:

TPe (3分)

PlMmax (2分)

4r3M2maxT2WPl2PeP4WW2l2e2 (416第 9 页 共 9 页

分)

PWle2162d332le216280106N/m2(30103m)332(80010m)(180103m)21632788.1N (3分)

八、(13分)

4250010376.9 (3分) 解:求杆的柔度:i52103l2E200109299.3 (2分)求P : P P200106求S : SaS30424057.14 (2分) b1.12SP 所以杆是中柔度杆。 (1分)

杆的临界压力:

FcrcrA(ab)A(3041.1276.9)10

65221064462.5KN(2分)

Fcr462.5154KNP150KN (2分) nst3所以,千斤顶稳定。 (1分)

第 10 页 共 10 页

《 材料力学二 》课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三根尺寸相同,但材料不同的试件,它们的拉伸试验所得到的σ─ε曲线如图所示。则三根试件中:

强度最高的材料是

刚性最大的材料是

塑性最好的材料是 2. 胡克定理的两种表达式为 和 。剪切胡克定理的表达式为 。 3. 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有:(1) ,

(2) ,(3) 。 4. 在静应力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大静变形,将会 (“提高”和“降低”选一)构件承受冲击的能力。

5.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的措施有:(1) ,(2) ,(3) 。

6. 在电测直梁弯曲正应力实验中,所用的传感元件是 ,所用的测量仪器是 。

二、阶梯圆轴的直径分别为d1=40mm ,d2=50mm ,材料的许用应力为 [τ]=60MPa,轴的功率由C轮输入,PC=30kW , A轮输出功率为PA =13kW,轴的转速 n =200r/min。试校核轴的强度。(14分)

第 11 页 共 11 页

三、图示角拐的自由端C上作用一个铅垂向上的集中力F。设角拐两段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垂直,材料相同而且均为同一直径的圆截面杆,抗弯刚度EI和抗扭转刚度GIP都为已知。试求C点的铅垂位移y。 (此题可用能量法解,也可用叠加法解)(14分)

四、已知图示单元体的x80MPa,y40MPa,xy60MPa,试求出其主应力,并确定主平面的方位(要求在单元体上表示出来)。(12分)

五、已知:图示结构中,AB和BC段都是圆截面杆,d50mm,直径相同,a1m,q=2.5kN/m,许用应力〔〕=120MPa。要求: (1) 画AB和BC段的轴力图和弯矩图;(6分) (2) 判断危险面和危险点的位置;(5分)

(3) 校核结构的强度。(9分) (本题共计20

分)

第 12 页 共 12 页

六、一圆截面压杆AB,两端铰支,直径d=160mm,长l=5m。材料为Q235钢,s235MPa,弹性模量E=200GPa,系数a=304MPa,b=1.12MPa,1100,260。试求该压杆的临界压力。(10分)

第 13 页 共 13 页

试卷二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三根材料不同的试件中:

强度最高的材料是 ① 刚性最大的材料是 ② 塑性最好的材料是 ③ 。

2. 胡克定理的两种表达式为 lFNl 和 E 。剪切胡克定理的表达式为EAG 。

3. 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有:(1) 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 ,(2) 采用合理截面 ,(3) 采用等强度梁 。

4. 在静应力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大静变形,将会 提高 构件承受冲击的能力。 5.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的措施有:(1) 减缓应力集中 ,(2) 降低表面粗糙度 ,(3) 增加表面强度 。

6. 在电测直梁弯曲正应力实验中,所用的传感元件是 电阻应变片 ,所用的测量仪器是 静态电阻应变仪 。

二、阶梯圆轴的直径分别为d1=40mm ,d2=50mm ,材料的许用应力为 [τ]=60MPa,轴的功率由C轮输入,PC=30kW , A轮输出功率为PA =13kW,轴的转速 n =200r/min。试校核轴的强度。(14分)

解: MA9549(2分)

NA620.7Nm nMC9549分)

TABNC1432.4Nm (2n(2分) 620.7Nm TBC1432.4Nm

TAB maxAB49.4MPa<[τ] (4分)

Wt第 14 页 共 14 页

maxBCTBC58.4MPa<[τWt] (4分)

故:轴的强度足够。

三、图示角拐的自由端

C上作用一个铅垂向上的集中力F。设角拐两段在同一水平面

上且相互垂直,材料相同而且均为同一直径的圆截面杆,抗弯刚度EI和抗扭转刚度

GIP都为已知。试求C点的铅垂位移y。 (此题可用能量法解,也可用叠加法解)

(14分)

解: 角拐的总变形能由三部分组成:AB段的弯曲应变能、BC段的弯曲应变能和(2分)

V分)

应用卡氏定理求C点的铅垂位移

AB

aFx122EI0dxaFx222EI02Faa (6dx2GIPV2Fa3Fa3 (6分) yF3EIGIP四、已知图示单元体的x80MPa,y40MPa,xy60MPa,试求出其

主应力,并确定主平面的方位(要求在单元体上表示出来)。(12分)

第 15 页 共 15 页

1xyxy解: 由公式 322得 再由公式

2 (4分) xy21=105 MPa 3=-65 MPa 2=0 (3分)

tg20σx所在平面位置逆时针转0

五、已知:图示结构中,AB和BC段都是圆截面杆,d50mm,直径相同,a1m,q=2.5kN/m,许用应力〔〕=120MPa。要求:(1)画AB和BC段的轴力图和弯矩图;(2)判断危险面和危险点的位置;(3)校核结构的强度。(共20分) 解:(1)画出AB和BC段的FN图、M图如图; (6分)

(2)危险面在AB段中的任意横截面,危险点在AB段中的任意横截面的最下边一点; (5分)

(3)校核结构的强度。 轴力FN产生的拉应力为

2xyxy 得 022.5 (3分)

22.5即到σ1所在主平面的位置(2分)

NFN1.27 MPa (3分) A第 16 页 共 16 页

弯矩M产生的应力为

Mmax分)

M 101.9 MPa (3分)

WzNM103.17MPa (3

强度足够

六、一圆截面压杆AB,两端铰支,直径d=160mm,长l=5m。材料为Q235钢,

s235MPa,弹性模量E=200GPa,系数a=304MPa,b=1.12MPa,1100,

260。试求该压杆的临界压力。(10分)

解: 惯性半径为 分)

柔度为 (2分)

临界应力为 (3分)

临界力为

iIzd40mm (2A4li5000125 402Ecr2126.3MPa

(3分) FcrcrA254kN 0第 17 页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