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布洛芬混悬液在患儿退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布洛芬混悬液在患儿退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布洛芬混悬液在患儿退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发热患儿200例,并将这200例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人,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退热,对照组100人,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退热,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也明显的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布洛芬用于小儿退热治疗中疗效显著,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发热的儿童使用。

标签:发热 布洛芬混悬液 对乙酰氨基酚 不良反应

小儿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可以是单一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虽然说发热是机体的一种自然防御的措施,但长期的高热会造成体内调节功能的紊乱,引发众多的并发症,例如高热惊厥这样的危急重症[1]。临床上还是以降温为首选治疗,防止患儿高热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200例发热患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观察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患儿发热的临床疗效。详细情况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发热患儿200例,男112人,女88人,最大年龄为8岁,最小年龄为6个月,平均年龄为4.57±2.31岁。体温在38.0℃-41℃之间,平均体温为39.03±0.36℃。将这200名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人,男54人,女46人,平均年龄为4.23±2.56岁,平均体温为39.14±0.28℃;对照组100人,平均年龄为4.83±2.14岁,平均体温为38.89±0.42℃。根据统计学要求,两组在性别,年龄,体温等因素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二者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纳入病例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bJL~b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执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所有病例的选择均符合上述标准,并除外重度营养不良,结缔组织病及其他(如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疾病者。未坚持用药,中途换药或加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除外。

1.3方法

观察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浓度为20mg/ml的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口服,发热时服;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浓度为

32mg/ml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0-15mg/kg,口服,发热时服。两组患儿每隔一小时测一次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显效:治疗4小时候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或降低1℃以上;有效:治疗4小时后,患儿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但 体温下降0.5-1℃;无效:治疗4小时后患儿体温下降在0.5℃以内或体温无降低或反而上升。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汗多,皮疹等)[2]。

1.4 疗效标准

显效:体温于48h内退至正常且不再回升;有效:体温于48h内降1~1.5℃;无效:体温于48h内未降。

1.5 统计学处理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为保证准确度数据均取三次处理的平均值),用x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4小时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平均下降1.13±0.12℃,治疗4小时后的平均体温为37.74±0.15℃;对照组患儿的体温平均下降0.47±0.11℃,治疗4小时后的平均体温为38.24±0.14℃,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详情见表1;经过调查,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3.00%,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13.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是d,JL常见的疾病症状。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降温非常重要。其方法多为药物降温(方式有口服给药,肌肉给药,黏膜给药等)和物理降温(酒精、温水擦浴,冰袋,冰枕等)。自2001年来逐渐出现退热贴外贴这一种退热方式。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疾病,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治疗上要以快速降温为目的,布洛芬混悬液是临床常用药,布洛芬混悬液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的效果。布洛芬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使机体的炎性反应和抗炎一性反应取得平衡,体温恢复正常。布洛芬是环氧化酶抑制剂,既可抑制花生四稀酸代谢成前列腺素E(M),又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释放,还可使白三稀下降,降低机体代谢率。退热贴则是根据透皮吸收原理,配合解热镇痛成份制成的高分子凝胶贴剂,其中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酸树脂、丙三醇、水、薄荷油制成的水凝胶;其主要为物理退热作用。本文研究布洛芬混悬液

在患儿退热中的临床疗效,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发热患儿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治疗4小时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平均下降1.13±0.12℃,治疗4小时后的平均体温为37.74±0.15℃;对照组患儿的体温平均下降0.47±0.11℃,治疗4小时后的平均体温为38.24±0.14℃,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

结果表明布洛芬混悬液的退热效果好,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也少,使用更安全[3]。符合小儿用药安全、快速的要求,可以快速的给患儿降温,防止因持续高热而引发不良并发症,临床上可以推荐布洛芬混悬液用于治疗小儿发热。

参考文献:

[1]廖培贤.1050例布洛芬混悬液在患儿退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49-50.

[2]周慧仙.布洛芬混悬液口服退热疗效的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891-892.

[3] 龚定红.发热性惊厥与血清钠浓度关系的探讨——附59例报告[J].新医学,2000,31(10):594-626.

[4] 孙玉琴,程洁琼.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3):233-234.

[5] 蔡美英,娄益环.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1):69-70.

[6] 刘玉田,张双.两种布洛芬制剂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观察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36-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