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及上学期实验教学落实情况报告
(黑旺中心校孤山学校)
一、 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 实验教学的目的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
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上学期实验教学落实情况 1.课程方面:
本册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编排了五个单元: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技能以及研究与实践。
2.学生方面:
本学期覆盖实验的班级有三个。三年级有学生16人、四年级有学生33、五年级有学生22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同上学期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提高了,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各年级严格按照上学期制定的实验教学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 实验教学计划(附件1) 四、 具体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附件2) 2.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3.健全实验项目档案 4.加强实验过程考核 5.仪器设备材料保障
……
附件1:
实验教学计划进度表
(20 14 — 20 15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校: 孤山学校 (盖章)学科: 科学 班级: 三 年级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名称 演示/分组 开课时间安排 3.10 3.17 3.18 3.24 3.25 3.31 4.7 4.8 4.15 4.21 4.22 4.28 5.5 5.6 5.13 519 526 6.3 610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分组 大小的关系。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分组 关系 蜡烛跷跷板的制作 分组 如意罐 分组 制作磁铁玩具 分组 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分组 热气球实验 分组 风的成因 演示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分组 土壤的性质实验 演示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演示 采集、观察岩石 分组 观察蚂蚁 演示 观察鸟模型 演示 观察猫和兔的特点 演示 鱼的呼吸 演示 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分组 串联电路实验 分组 导体与绝缘体 分组
(20 14 — 20 15 学年第二 学期)
学校: 孤山学校 (盖章)学科: 科学 四 年级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验名称 演示/分组 分组 分组 分组 分组 分组 分组 分组 开课时间安排 3.10 3.16 3.23 3.24 3.31 4.7 4.13 4.14 4.20 2.28 5.11 5.19 5.26 6.8 6.16 研究热传导现象 研究热对流现象 材料的保温性能 探究温度计的秘密 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 小孔成像实验 认识平面镜 研究潜望镜 研究三棱镜的分光现象 探究凸透镜的作用 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植物的向性运动 研究昼夜更替的原因 四季更替是怎样产生的 月相形成的原因
演示 分组 分组 演示 演示 演示 演示 演示 (2014 — 2015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校:孤山学校 (盖章)学科:科学 班级:五年级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实验名称 演示/分组 开课时间安排 3.9 4.6 4.9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地震摸拟 水流的冲刷力 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摆的秘密 摩擦生热 制作电磁铁 磁力的大小 能量转化 演示 演示 演示 演示 演示 分组 分组 个人 分组 分组 学校审核人(签名): 电话:
说明:请加盖学校公章,一式两份报所在区县实验教研管理部门。
附件2:
实验教学组织机构
单位名称:
项目 组 长 副组长 科 学
课程教师 谭素香 周丕标 实验教师 班级 备注 张玉举 常传学 张玉举 常传学 三、四、 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