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

2023-12-1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⑨ 国 @ 2014年第36期(总第264期) 驴驴 痧驴 、E{ 提高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 谢晓菊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幼儿园,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教师要重视幼儿生活常规的建立,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 幼儿纪律意识逐步增强,同伴间习得的经验日渐丰富。我们要给幼儿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寻求科学的班级常规管理策略,提高班级 管理有效性,发展幼儿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幼儿;管理;策略 一、适宜宣泄。“开心舞”解决非真实冲突 幼儿自控能力较差,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的 各种刺激都极易兴奋、难以自制。如:教师在讲故事时,希望幼儿 安静、认真地听,但是一些幼儿却“坐不住”,于是冲突便产生了。 这种冲突被刘易斯・科塞称为“非真实的冲突”。在教学工作中,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非真实的冲突”。教师首先关注的是纪律和 规则,在幼JL(fl吵闹、乱跑时,教师往往会忽视幼儿的需要、情绪 和兴趣。在教师的大力监控下,幼JLff]往往会成为妥协者,降低 自己的兴奋点,甚至会压制自己的冲动,从而维持了常规。 我们需要建立班级常规,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幼儿的需要、 兴趣和情绪。于是我设计了一段“开心舞”,来帮助幼儿宣泄内心 兴奋的情绪,这样既能延续幼儿的兴趣,又能让幼儿以良好的状 态进入下一个环节。如:餐前讲故事环节时,男孩子喜欢讲“金甲 战士”“恐龙战队”等故事,讲起来往往情绪激动,甚至会配上夸 张的动作,小听众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手舞足蹈地模仿故事 中人物的动作。这时我会带领幼儿们一起跳“开心舞”,幼JLII马 上就恢复到良好的倾听状态。进行各种比赛活动时,每到颁奖阶 段,幼JLII的情绪就会达到高潮,发出尖叫、呐喊声。此时来一段 “开心舞”,能很好地宣泄出幼儿内心的兴奋情绪 二、物化规则,让环境成为隐性指导者 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即思维的形象性最为 突出。我制定了一些规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它物化在班级的 环境之中。这样不仅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喜欢,还能时时提醒幼 儿。如:一些幼儿一下课就急着玩,等老师喊上课了,才想到去解 小便。为了培养良好的课间常规,促进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发展, 我设计了关于下课的物化环境。我在毛毛虫的身体上依次写上: 下课了解小便、喝杯水身体棒、找个朋友玩一玩、玩好玩具送回 家;再配上相应的简笔画。下课时,老师只要站在毛毛虫的旁边, 幼儿就会很自然地关注它,知道自己应该去干些什么。再如:很 多幼儿喜欢看图书,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图书被损坏的现象。为了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图书架旁边布置了一个“看图 书”的物化环境。把正确看书的过程拍成照片,在每张照片下配 上简洁的文字:排排队来选书、坐下来认真看、好故事来分享、看 好了放回去。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醒幼儿看书的规则。物化的规则 不仅能美化班级环境,而且容易被幼儿接受,可以帮助幼儿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分享经验,发挥同伴引领作用 中班幼儿喜欢关注周围的人,模仿同伴的言行。教师可以利 用同伴的榜样作用有效地影响的幼儿。如:为了逐步培养幼儿的 任务意识,提高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 务——明天带一只塑料袋来班上。第二天,我发现有很多幼儿没 有带来。 “你为什么没有带来?”我问幼儿们。 “忘记了。”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这样回答。 “怎样才会不忘记呢?”我问。 “我回到家,就找一个塑料袋,折好放在口袋里。”赵心悦 说。 “我请妈妈帮我准备一个袋子放在鞋柜上,第二天换鞋时就 能看到,不会忘记了。”李佳欣说。 “我把袋子放进自己的小书包里,就不会落下了。”黄宇 说。 “我一般会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放在枕头旁边,第二天醒 来就能看到,那就不会忘记带了。”张俊玲说。 我说:“今后大家可以用上这些好办法,那就不会忘记带东 西了。” 同伴间的经验分享,不但可以增加幼儿的经验,还可以对做 得好的幼儿给予肯定。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引导、鼓励幼儿,给予 其好的方法,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II己要记牢,可逐步提高其 il主管理能力。 四、故事引领。从童话走向现实 童话故事的情节和内容都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来创作 的,所以特IIiiil起幼儿的共鸣。如:故事《摩奇摩奇树》中,主角 豆太是一个胆小、怕黑,半夜解小便需要大人陪同的孩子,但是 他很渴望做一个勇敢的人,去看摩奇摩奇树发光的样子。而豆太 照顾生病的爷爷的情节,让幼儿们感受到爱能让人变得勇敢,变 得强大。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们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地吸引, 而且纷纷表示,愿意当一个勇敢的人。 比起讲大道理,幼儿们更愿意接受这样的童话故事。通过故 事的引领,我发现晚上不用大人陪同就能独立睡觉的幼儿越来 越多了。好的故事不仅能讲明一个道理,还能说服、教育幼儿。它 IIlll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授各种行为规范。因此,它们在充当幼 儿的“文化食品”的同时,也充当着制度化的手段。 让我们走进幼儿的心灵,让弓I导在前规则在后,提高幼儿的 il主管理能力。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