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技术研发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一、 业务目标
1 战略目标
1.1 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新产品储备,实现企业经营目的。
2 经营目标
2.1 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出和使用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 财务目标
3。1 保证研究开发核算真实、准确、完整,报告可靠。
4 合规目标
4。1 研究开发的程序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等规章制度。
二、风险评估
1 战略风险
1 / 8
1.1 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不能及时推出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丧失竞争力,从而不能实现企业经营目的,甚至使企业经营失败。
2 经营风险
2.1 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技术过时,不能适应市场及客户需求,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
2。2 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不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
3 财务风险
3.1 研究开发核算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报告不可靠.
4 合规风险
4。1 研究开发的程序和管理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等规章制度的要求,无法取得生产许可证或受到处罚.
三、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1 寻找研发方向
1。1 针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发展目标,公司的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技术质量部和市场部、生产部了解市场需求,收集有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信息。
2 / 8
1.2 市场部整理收集的信息,评价市场需求对公司现有产品的适应度(现有产品是否需要小幅改动,是否需要研究开发一个全新产品等)、市场容量、可能的市场份额以及经济环境等,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研发中心门。
1.3 研发中心分析现有生产状况、生产能力,评价公司现有技术和工艺的适应度,结合市场部等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寻找研发目标及方向。
2 提出研发立项申请
2.1 研发中心门对公司市场、信息等部门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向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提交研发规划或方向立项申请.
3 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评审
3.1 公司分管副总经理主持召开由生产部、市场部、技术质量部、计划财务部、研发中心等参加的评审会(必要时可以邀请本行业权威专家、学者和机构),对研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并在研发立项申请报告中提出评审意见和签字。
4 项目立项
4。1 通过可行性评估的研发项目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立项.
5 研发
5。1 研发中心组织有关人员成立研发小组。
3 / 8
5.2 研发小组制定研发设计流程、开发日程表、相关设计规划项目以及进行工作分派,正式进入研发阶段。
5。2.1 研发小组应以开发日程表、研发设计流程规定的步骤实施以确保设计的功能特性,对于原辅料和机器设备采购、生产、品质等均要能提供明确的设计规范或技术资料。
5。2.2 研发小组设计的新产品的质量标准除应满足客户需求外,还要考虑公司的质量政策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5。2.3 研发小组设计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技术标准除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外,还要考虑公司的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5.3 研发小组绘制相关图纸并制定相关标准,试制样品.
5。3。1 研发小组设计绘制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可能涉及的技术图纸并制定工艺流程等生产技术标准。
5.3。2 研发小组根据相关标准试制样品。
5.4 研发小组对试制样品进行检测与试验.
5。4。1 研发小组对样品进行功能测试。
5。4。2 技术质量部对样品负责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如发现测试失效或有不符标准的,应注明问题点/相应对策。
4 / 8
5。4.3 研发小组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原设计的结果是否符合原设计构想的要求。如不符合,就重新进行设计,直到满足相关要求为止。
5.5 样品检测报告表明符合原设计构想后,研发小组将相关标准与规范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5.6 审批通过后,生产部制定工艺定额,技术质量部、市场部物资采购中心、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共同制定出标准成本、质量标准。
5。7 研发小组召开有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和生产部、技术质量部、市场部物资采购中心、计划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必要时可以邀请本行业权威专家、学者和机构)参加的研发评审会并在评审报告上签署评审意见。
5.7.1 公司管理层比较预期售价和标准成本,决定是否投产。如关系重大,应在董事会上讨论。
5。8 小批试生产
5。8。1 新产品通过评审后,公司生产部主持小批试生产.
5。8.2 试生产期间如发现工艺流程、工艺定额、标准成本需要调整,须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批准。
5.9 试生产验收
5。9.1 试生产结束后,生产部组织有关部门(如果是开发的新产品则需要要货客户参加)参加的验收会议。如验收不合格,则重新进入试生产程序。
6 正式投产
5 / 8
6。1 试生产通过后,研发小组将最终标准与图样加以书面整理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样品,并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审定后,转发给生产部、技术质量部、市场部物资采购中心,作为采购、生产的作业标准.
6.2 如果新产品的生产需取得国家规定的各项批准和文件,则由公司技术质量部按规定程序取得。
7 研发文件管理
7。1 研发小组对研发过程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以便追溯和改善,并形成研发文件,并由技术质量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文件的保管.
7.2 研发文件经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审查核准编号分发,并由技术质量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文件原本的保管,机密文件应被标示并特别保管。
7.3 研发文件收发均应有签收记录。研发文件的发放、借阅必须经过相应级别授权。
7。4 公司的技术骨干和关键技术人员等可能接触到核心技术的人员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
8 监督与检查
8.1 对研发进行专项检查,也可结合财务检查、审计等工作进行。
8.2 对研发进行专项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8。2。1 研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有关研发业务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情况。研发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研发立项的申请与审批;研发的执行与验收等。
6 / 8
8。2.2 研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研发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8.2.3 研发责任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责任制度是否健全,奖惩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8.2.4 研发文件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特别核心技术文件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借阅保密文件.
8.3 技术质量部作为公司研发归口管理部门,如有研发项目,每年至少检查研发项目一次。
8。4 审计监察室在研发的过程中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上报董事会.特别是研发的立项、研发的验收管理,应进行严格监督与检查。
8。5 董事会对上报的检查情况通报公司各部门。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在公司内部通报批评,下达整改通知,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属相关人员工作不力的应及时调离岗位。
四、 相关制度目录
1 XX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2 XX公司产品研发管理制度
五、主要控制点相关资料
1 立项可行性评审报告
7 / 8
2 立项通知书
3 样品检测报告
4 新产品评审报告
5 试生产验收报告
6 研发文件及研发文件的签收记录、保密文件借阅的授权书/批准手续
7 正式生产所需的国家规定的各项批准和文件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