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艺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工艺,而在汉朝时期珐琅工艺的技术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那个时代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近些年来,在中国传统工艺的复兴之中,珐琅艺术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珐琅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界的一种瑰宝,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围绕着中国珐琅艺术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展开。
1、珐琅工艺的历史背景
珐琅这一工艺在欧亚大陆广泛开展于11世纪, 就是通过铜、黄铜等金属材料上釉, 然后再经过烧制, 使其成为坚硬美丽的琺瑯制品。在中国,珐琅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汉代时期就已有珐琅釉彩工艺的出现。汉代珐琅工艺主要应用于宫廷的生活用具和器具装饰上,而汉朝时代的珐琅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产品已经被誉为“工艺品中的巅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珐琅工艺的深厚底蕴。
2、中国珐琅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珐琅艺术的发展始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商、周、汉、唐、宋、明、清七朝时期与外来影响,素以与钧瓷、景泰蓝、官窑等传统工艺一起,为中国留下了丰厚的工艺文献和艺术品,成为世界上珐琅工艺发展史上一支耀眼的明珠。
现代,中国珐琅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进步,技法和材料的创新,使得珐琅工艺呈现出了更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珐琅分为两种:硬质珐琅和软质珐琅。硬质珐琅必须在高温纯铬环境下烧制3至4次,每次温度要达到约800度,而软质珐琅需要更多的次数进行烧制,且每一次降温需要花费两天的时间。而在烧制完毕后,最后一环境阶段就是涂敷彩料,经过数小时的手工精细涂刷,经过多次喷涂,才最终完成。
3、中国珐琅艺术的文化价值
珐琅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珐琅覆盖的器物也与文化、历史、政治及宗教密不可分。珐琅工艺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它本身的美丽,还包含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信仰的执着、对于宗教的虔诚、对于政治的忠诚等等方面的诠释。中国的历史文化所赋予的深厚底蕴,给了中国珐琅艺术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有着更加丰富的文化象征与艺术价值。
当然,除了传统文化的符号性内涵,中国珐琅艺术还自成一派,强调的是色彩的对比和构成,给人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 更好地展示了中国工艺美术出众的“线、形、色”造诣。此外,珐琅工艺的运用,也赋予了器物本身更多的象征意义,达到了装饰美化以外还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的效果。
4、结语
如今的中国传统工艺复兴之中,珐琅艺术当属其中的佼佼者。珐琅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艺术形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也成为了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界一种瑰宝。珐琅艺术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也蕴含着这段时间的鲜明历史烙印。珐琅艺术的复兴,不仅重现了古代工艺的技艺,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