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华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汇总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竖钩和弯钩的笔画形态,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掌握竖钩和弯钩的书写要领,了解这些笔画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水、乎”,要求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教学重点:

认识竖钩和弯钩,掌握竖钩和弯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竖钩和弯钩的书写要领(弯钩略有弧形),写好例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字可以当作艺术来书写,唯独我们的汉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课件出示:颜、柳、欧、赵楷书四大家的楷书作品截选】

1、并让学生猜一猜各是什么体?(楷书四大家与其作品对号入座)

2、从颜、柳、欧、赵楷书四大家的帖子中各选一个带有竖钩的字,

3、从这四个图中我们发现了什么?(主要突出竖钩)

虽然竖钩在不同的碑帖种写法不同,但都是非常漂亮的。好了说这么多,今天我们主要学写竖钩以及竖钩的双胞胎弟弟弯钩。

二、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竖钩、弯钩笔画】

1、比较一下弯钩和竖钩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老师儿有一个关于竖钩和弯钩的小故事,想听吗?

有竖钩和弯钩两兄弟,九月一日这一天,他们高高兴兴地上学了,成了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竖钩每次坐得端端正正的很守纪律;而弯钩呢?每天上课时喜欢驼着背,弯着身子,渐渐的他的背越来越驼了?

【课件出示:正确的坐姿和错误的坐姿图片】对比后【课件出示:竖钩和弯钩笔画】

同学们,看看下你们的坐姿,看来你们都喜欢做“亅”。同学们,你们不仅要在课堂上保持正确的坐姿,在生活中,我们更要像“亅”一样堂堂正正做人,做不怕困难的人,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害怕了,就弯腰了。

2、同学们,如何才能写好竖钩和弯钩呢?

3、教师范写

“亅”竖钩的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三、学习例字部分

【课件出示:例字“水”、“乎” 】

1、学生观察分析两个字的结构、特点,说说应该怎么写?

2、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

4、学生式写两遍

5、教师到下面观察学生书写情况,及时反馈点评。

6、再书写一遍 巩固加深

四、练一练

1、【课件出示例字:刊、象、牙、学】

2、学生观察竖钩和弯钩在不同的字中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教师范写。

3、学生试写两遍。

4、教师到下面观察学生书写情况,及时反馈点评。

5、再书写一遍,巩固加深

五、课堂展示

同学们互相比较一下,找一找对方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六、快乐练习:

完成P3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2课 横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横钩的名称和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

2、掌握横钩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3、进一步加深对折画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笔画。

教学重点:

掌握横钩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横钩折后挑钩及挑钩方向的掌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笔画呢?要注意什么呢?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横钩的名称及写法:

横钩的转折与横撇相似,但是转折后的运笔过程比较短。

2、指导学生书写横钩:

A、起笔要重,横笔要做到左低右高,横画至末端微提。

B、向右下方略顾

C、折转笔锋向左下提笔出钩,写得要细。

3、师范写。

4、生练写横钩。

5、学习“容”字的写法。

A、说一说笔顺。

B、师范写。

C、学生练习穴宝盖的写法,接着写“容”。

6、教师边师范边讲解“塞”的写法。

A、学生说说笔顺。

B、学生练习写“塞”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7、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露”的写法。

A、学生说说笔顺。

B、学生练习写“露”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8、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儒”的写法。

A、学生说说笔顺。

B、学生练习写“儒”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写的这些字要注意什么呢?

五、快乐作业:

完成P6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2课 横钩

横钩的转折与横撇相似,但是转折后的运笔过程比较短。

A、起笔要重,横笔要做到左低右高,横画至末端微提。

B、向右下方略顾

C、折转笔锋向左下提笔出钩,写得要细。

教学反思

第3课 卧钩

教学目标:

1、认识卧钩的名称和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正确、规范、整洁地写好本课例字。

2、了解心字作字底和独体字的不同,明确心字作字底重心右移。

3、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型、合理搭配字型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书写技能。

教学重点:

卧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卧钩的写法与心字底例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复习检查:

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介绍卧钩的名称及写法

卧钩是书写方法最难的笔画之一。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卧钩。

A、顺锋入笔。

B、从左上向右下,由轻到重写出弯弧。

C、尾部略停顿,调好笔锋。

D、向左上方提笔出锋。

3、教师示范写法。

4、学生练习写卧钩的写法。

5、学习“心”的写法。

A、注意三点的位置。左点最低,中点最高,右点其次。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心”的写法。

6、教师边师范边讲解“志”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志”字的注意点:上窄下宽,上部居中,下部卧钩起笔对正上部末横起笔。

C、学生练习写“念”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7、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念”的写法。

A、学生说说笔顺。

B、“念”字的注意点:上部宽、罩下,点和横撇对正撇和捺的交叉点。心字底中间点要低。

C、学生练习写“念”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8、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悉”的写法。

A、学生说说笔顺。

B、急字的注意点:中间部分横向笔画左低右高,间距均等,心字底宜扁,稍偏右。

C、学生练习写“悉”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快乐作业:

完成P9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4课 竖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竖弯钩的名称和形态,掌握其正确的书写方法。

2、加深理解弯和折的形态及写法的区别。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掌握书写技能、技巧。掌握竖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笔画行笔的方向及弯圆的细微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学重点: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讲授新课:

竖弯钩在书写时笔锋转换两次方向,两次转向的方法有所不同。

1、讲解“竖弯钩”书写要领。

A、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B、讲解笔顺。

2、指导书写:

A、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弯钩”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B、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①写竖画时向左稍斜,至转弯处微提,转笔右行。

②出钩前微顿后向上挑出。

C、指名说一说竖弯钩怎样书写。

D、师边讲解边示范。

3、学生练习书写竖弯钩,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4、学习书写带竖弯钩的字。

A、【出示范字:充、先、他】

B、指名认读。

C、指名说笔顺,书空。

D、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E、演示书写过程。

F、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四、快乐练习:

完成P12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5课 斜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斜钩的名称和形态,掌握其正确的书写方法,正确、规范、整洁地写好本课例字。

2、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型,合理搭配字型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书写技能。

教学重点:

斜钩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斜钩的挑钩及“或、民、哉”几个例字的笔画安排、结构搭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 、复习检查:

复习卧钩的写法,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学习斜钩的写法。

斜钩又称为“戈钩”,也是比较难写的笔画。

课时安排:

斜钩的写法:

A、入笔后向右下行,中间略带弧度

B、至末端略作停顿

C、调整笔锋向右上方挑出。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A、教师示范写法。

B、学生练习写斜钩的写法。

2、学习“或”的写法。

A、说说“或”字的写法。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

3、教师边师范边讲解“民”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民”字的注意点。

C、学生练习写“民”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哉”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哉”字的注意点。

C、学生练习写“哉”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的好的作品。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快乐练习:

完成P15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6课 我来写“求知”

教学目标:

1、掌握“求知”书写技法。

2、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难点:

“竖钩”两侧四笔的聚散关系。

教学难点:

运笔的技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老师范写竖钩,横沟或卧钩的字。如:呼,容,心等。

2、描描写写。

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然后进行范写。小组内交流注意事项。

3、自己练练。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求知】

观察提示:

A、书写“求”字时,注意“竖钩”两侧四笔的聚散关系;

B、书写“知”字时,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长短、错落关系。

5、建议在横幅或条幅上作字,注上年月,姓名,年龄。

三、快乐练习:

完成P17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复合笔画

第7课 横折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横折钩的名称和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

2、掌握横折钩的笔画规律并能正确应用在例字中。

教学重点:

掌握横折钩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折角与挑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 、复习检查:

说说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导入新课。

三 、讲授新课:

1、学习横折钩的写法。

A、说说横折钩的注意点:

①把“横折”和“钩”的写法结合起来。

②折后“竖”有曲直或长短的变化。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横折钩的写法。

2、学习“月”的写法。

A、说说“月”字的横折钩怎么写好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月”的写法。

3、教师边师范边讲解“而”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而”字的注意点。

C、学生练习写“而”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勾”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身”字的注意点:注意“横”、“竖”书写角度的变化和出钩的方向;因为有两次转变方向,所以要注意调整笔锋。

C、学生练习写“勾”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5、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弗”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弗”字的注意点:注意“横”、“竖”书写角度的变化和出钩的方向;因为有两次转变方向,所以要注意调整笔锋。

C、学生练习写“弗”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6、教师边师范边讲解“身”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身字的注意点:上紧下松。里面有几横?包住的横要注意什么?

C、学生练习写“身”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快乐练习:

完成P20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8课 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名称。

2、掌握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教学重点:

掌握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写法,。

教学难点:

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写法。

课时啊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横折弯钩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复习检查: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学习横折弯钩的写法。

A、说说横折弯钩的注意点:横折弯钩相当于“横”和“竖弯钩”的结合。书写时笔锋有两次或三次转变方向。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横折弯钩的写法。

2、教师边师范边讲解“九”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九”字的注意点:横折弯钩起笔低,偏左。下面要较大。

C、学生练习写“九”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究”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气字的注意点。

C、学生练习写“究”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5、教师边师范边讲解“飛”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飛”字的注意点:注意右边的不是气,而且下面弯度也不一样。

C、学生练习写“飛”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快乐练习:

完成P23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横折斜钩

一、复习,熟悉笔性。

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横折”和“斜钩”,熟悉笔性。

二、指导书写笔画“横折斜钩”。

1、出示笔画“横折斜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笔画的运笔走势和写法。

2、投影展示。师示范讲解笔画“横折斜钩”的写法:横折斜钩,相当于“横”和“斜钩”的结合。书写时笔锋有两次或三次转变方向。。

3、学生交流书写方法。

4、学生练习书写笔画,师巡回指导。

三、指导书写“氣”。

1、出示米字格里的“氣”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一笔在米字格里的位置,以及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尤其提醒学生注意笔画“横折斜钩”的写法。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补充。

2、教师利用投影范写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处理好笔画之间的平衡关系。

3、观察模仿并体会写法。

4、学生练习写“氣”字,教师巡回指导。

5、集体纠正学生书写时的错误与缺点。

6、提高练习。

四、快乐练习:

完成P23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9课 竖折折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竖折折钩的名称。

2、掌握竖折折钩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教学重点:

掌握竖折折钩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笔画折后的行笔方向和弯度的细微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复习检查: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笔画,横折钩再在上面加一竖变成什么笔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竖折折钩和有关字的写法,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学习竖折折钩的写法。

A、竖折折钩要注意什么?竖折折钩,相当于“竖”和“横折钩”的结合。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竖折折钩的写法。

2、学习“强”的写法。

A、“强”字的注意点:上面的横折要窄,折后左斜,下面要稍长。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强”的写法。

3、教师边师范边讲解“弱”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弱”字的注意点。

C、学生练习写“弱”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的作品。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快乐练习:

完成P26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10课 我来写个“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龙”。

2、掌握龙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教学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教学难点:

运笔的技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灵异礼物,它善于变化,能翻江倒海、兴云降雨。相传,龙的形体集合了牛、蛇、鱼等几种动物的特点。

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龙被赋予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作为华夏民族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二、“龙”字的写法赏析

作为“龙的传人”,我国人民都很喜欢龙的形象,也很喜爱写“龙”字。龙的形象是多变的,“龙”字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龙”字吧!【课件出示:不同字体的“龙”字】

同学们,你们知道跟龙有关的节日吗?

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写写“龙”字吧!

二、指导书写

同学们,下面请你们再次观察你们喜欢的“龙”字,找找这几个“龙”字的结构安排,和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学生认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详细描述每个“龙”字的书写特点:把“撇”和“竖弯钩”的写法结合起来。

学生先临摹自己喜欢的“龙”字。

小组内交流首次书写的“龙”字,互评。

学生带着改进方法再临摹3、4个“龙”字。

三、评价交流

1、学生在自己书写的“龙”字中选出一个最好的。

2、教师展出每个学生书写最好的“龙”字,并在班内展出。

3、学生观察,投票选出5个自己认为最好的“龙”字。

4、教师将选出的“龙”字贴在教室门上和墙壁上。

四、快乐练习:

完成P29每日一得。

第三单元 笔画的组合变化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11课 横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横的组合变化与布白的大致规律。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掌握横的变化与组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横画自述,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横的组合变化规律【课件出示:课题】。有信心吗?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横画自己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

横画自述:我是“横”,可别小看我,在书法中我的功劳可大了!我应用最多,自然也最重要,我与“竖”兄弟合作,往往构成书法的框架,决定字的肥胖。我的长短粗细变化、有序组合,既险劲又典雅。】

小结:横是汉字的主要笔画,许多字里有多个横,这种情况下书写时要有变化。

二、品读例字,感悟规律。

1、探索“諸”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横的作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諸”字中“横”的变化规律。从整体看,“諸”字的横有什么不同?(长短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横画的起笔、收笔。(引导起笔、收笔不同)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几处不同?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每一笔横画,其实它们的姿态也各有特点。

互动:谁再来说一说横画的特点?

教师范写“諸”

组织学生练习(4个)。

教师点评。

2、探索“昧”字写法(正音,简单提一下)

同学们,看来你们已经知道了“諸”字中同时出现多个横画,书写时必须有长短、粗细、倾斜角度之别。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昧”字中“横”的书写规律。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例字,先在小组里交流“昧”字中“横”的书写规律是怎样的。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范写“昧”。

学生练习(4个)。

师生共同评议。

三、巩固应用,汇报成果。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如果一个字中同时出现几个横画,须有倾斜角度、长短、粗细之别。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例字,把剩余的作业完成,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

2、学生自评,请好友评讲。

3、集体评价,请班级“小书法家”评讲。

4、教师示范评讲。

四、快乐练习:

完成P32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12课 竖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竖的组合变化与布白的大致规律。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掌握竖的变化与组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竖在一个字里也经常出现,书写时同样也要注意变化。

竖的特点:与“横”合作,往往构成楷书的框架,决定字的肥胖。

二、品读例字,感悟规律。

1、探索“酉”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你们确实应该重视竖的作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酉”字中“竖”的变化规律。从整体看,“酉”字的三竖有什么不同?(长短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竖画的起笔、收笔。(引导起笔、收笔不同) 总结竖画的特点。

竖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把握比划之间相向、相背的关系。

②注意笔画之间的长短、粗细的变化。

教师范写“酉”,组织学生练习(4个)。

教师点评。

2、探索“悟”字写法

小组交流——“悟”字里各个竖的组合特点是什么?哪一笔是主笔?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范写“悟”。学生练习(4个)。

师生共同评议。

三、巩固应用,汇报成果。

1、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例字,把剩余的作业完成,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

2、学生自评,请好友评讲。

3、集体评价,请班级“小书法家”评讲。

4、教师示范评讲。

四、拓展延伸: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钟繇

五、快乐练习:

完成P35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13课 撇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撇的组合变化与布白的大致规律。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掌握竖的变化与组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撇的特点:变化丰富,有长撇,短撇,平撇,直撇,兰叶撇,一个字中出现多个撇时,姿态长短曲直斜度要有变化。

二、指导书写

1、探索“度”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你们确实应该重视竖的作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度”字中“撇”的变化规律。从整体看,“度”字的两撇有什么不同?(长短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撇画的起笔、收笔。(引导起笔、收笔不同)

总结竖画的特点。

撇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一个汉字中同时出现几个撇,角度不宜平行。

②根据汉字结构需要,撇有长短粗细之分。

教师范写“度”,组织学生练习(4个)。

教师点评。

2、探索“象”字写法

集体交流

指名汇报,教师范写“象”。

学生练习(4个)。

师生共同评议。

三、巩固应用,汇报成果。

1、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例字,把剩余的作业完成,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

书写:妙、处、峻

2、学生自评,请好友评讲。

3、教师示范评讲。

5、结语。

四、拓展: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及其《兰亭序》

五、快乐练习:

完成P38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14课 捺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捺的组合变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掌握捺的变化与组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捺的特点:有平捺、斜捺和反捺,凡一字中存在两笔以上的捺时,应有收有放,可将其中一笔改成反捺,如“食”

二、指导书写

1、探索“迷”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捺的作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迷”字中“捺”的变化规律。从整体看,“迷”字的两个捺有什么不同?(方向长短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捺画的起笔、收笔。(引导起笔、收笔不同) 总结捺画的特点。

捺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遇到走之旁时,上面的捺一般写成反捺。

②一幅作品中,临近的两个字都带捺时,最好一收一放。

教师范写“迷”,组织学生练习(4个)。

教师点评。

2、探索“受”字写法

小组交流——“受”字里各个捺的组合特点是什么?哪一笔是主笔?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范写“受”。学生练习(4个)。

师生共同评议。

三、巩固应用,汇报成果。

1、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例字,把剩余的作业完成,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大、逺)

2、学生自评,请好友评讲。

3、集体评价,请班级“小书法家”评讲。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位同学的作业。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作业是否都能体现“捺的组合变化规律”。

同学们,欣赏了这几位同学的优点,谁又能中肯地为他们提一些改进意见呢?因为学习书法也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

4、教师示范评讲。

5、结语。

四、拓展: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及其《鸭头丸帖》

五、快乐练习:

完成P41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15课 点的组合变化(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点的组合变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点的变化与组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点的特点:变化丰富,在不同的字里横向排列时,有相向的,如“来”;有相背的,如“其”。三点以上的,变化更丰富,如“無。

二、指导书写

1、探索“其”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点的作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字中“点”的变化规律。从整体看,“其”字的两点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点画的起笔、收笔。(引导起笔、收笔不同) 总结点画的特点。

点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把握横向点之间的形状、大小变化。

②注意各个点之间的角度变化。

教师范写“其”,组织学生练习(4个)。

教师点评。

2、探索“無”字写法

小组交流:“無”字里各个点的组合特点是什么?哪一笔是主笔?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范写“無”。

学生练习(4个)。

师生共同评议。

三、巩固应用,汇报成果。

1、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例字,把剩余的作业完成,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爲、樂、赫)

2、学生自评,请好友评讲。

3、集体评价,请班级“小书法家”评讲。

4、教师示范评讲。

5、结语。

四、拓展: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珣及其《伯远帖》

五、快乐练习:

完成P44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16课 点的组合变化(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点的组合变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点的变化与组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点的特点:点还有可能横向、纵向结合,汇聚在一起,如“霄”“靈”等,变化就更多了。

二、指导书写

1、探索“深”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点的作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深”字中“点”的变化规律。从整体看,“深”字的几点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点画的起笔、收笔。(引导起笔、收笔不同) 总结点画的特点。

点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注意上下点大小和姿态的变化。

②把握上下点之间的远近距离和位置。

注意各个点之间的角度变化。

教师范写“深”,组织学生练习(4个)。

教师点评。

2、探索“羽”字写法

小组交流:“羽”字里各个点的组合特点是什么?哪一笔是主笔?报,教师范写“羽”。

学生练习(4个)。

师生共同评议。

集体交流,指名汇

三、巩固应用,汇报成果。

1、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例字,把剩余的作业完成,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守、初、靈)

2、学生自评,请好友评讲。

3、集体评价,请班级“小书法家”评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