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乳牛繁殖率的关键措施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福建畜牧兽医 第36卷 第6期 2014年 提高乳牛繁殖率的关键措施 侯仲锥 福建省永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摘要366000 繁殖是乳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繁殖工作不仅影响牛群的数量和品质,而且直接影响牛群的产乳量、利用价值及 乳牛繁殖率措施 文章编号:1003—4331(2014)06—0056—02 经济效益。文中结合笔者从事乳牛生产2O年工作实际,阐述有效提高乳牛繁殖率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文献标识码:B 1 合理饲养 饲养中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乳牛的繁 殖率。因此,应给乳牛提高适量全价的日粮。蛋白质 与能量不足均可导致繁殖机能障碍,尤其在乳牛日 粮中添加钼和硒等微量元素以及B一胡萝卜素和维 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既可增加产乳量又可提高 繁殖率。由于棉籽饼中含有棉酚,对生殖细胞和胚胎 发育有不良影响,所以,棉籽饼在乳牛日粮中的比例 不宜过高。此外,由于豆科牧草和豆科作物中含有植 物雌激素,对乳牛的发情和妊娠有干扰作用,同时还 会造成消化道疾病,故一次性饲喂量不宜过多。 2加强管理 2.1 防暑降温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牛 舍通风良好,并使用强力风扇、喷水降温装置。 2.2 缩短产犊至受胎的间隔 采用人工授精的方 法可以缩短产犊至受胎间隔的时间,即乳牛产后 50 d注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第57 d注射前列腺素 F2a,第58 d再次注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16~24 h 后进行人工授精。 2.3 保证精液的质量配种前的精液,每批均应检 查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畸形率、精子密度等,以确 保精子的品质,提高受胎率。 2.4 发情鉴定发情是母牛性活动的表现,准确的 发情鉴定可适时进行人工授精,提高受胎率。 2.4.1外部观察 1)发情早期。母牛频频试图爬跨其他母牛,追寻 其他母牛并与之为伴;发情母牛被其他母牛爬跨时, 尚不愿接受,一爬即跑,兴奋不安,敏感、哞叫,阴户 略有肿胀,一般持续6~24 h。 2)发情盛期。母牛被其他母牛爬跨时,后肢开张 静立不动,而且还喜好爬跨其他母牛,不停地哞叫、 不安,食欲减退甚至出现拒食,排粪、排尿次数增多, 产乳量下降,嗅闻其他母牛的外阴或尿液或试图将 其下巴搁在另一母牛的尾部上面并进行按摩,阴户 红肿、湿润发亮、黏液多、透明、牵缕性强、牵之成丝, 该期一般持续6-18 h。 3)发情后期。不接受其他母牛的爬跨,尾部有干 燥的黏液,发情后1 ̄4 d约有90%育成牛和50%成 母牛从阴道排出少量血。 2.4.2直肠检查通过直肠触摸卵巢上的卵泡发育 情况来判定真假发情,确定输精时间是最常用、最可 靠的发情鉴定法。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可分为四个阶 段。 1)卵泡出现期。卵巢稍增大,卵泡直径约0.50- 0.75 em,卵泡触诊时为一软化点,波动不明显,这时 的母牛已开始发情。 2)卵泡发育期。卵泡增大到1.0~1.5 em,呈小球 形,触摸时波动明显。母牛发情从旺期进入后期。 3)卵泡成熟期。卵泡不再增大,但卵泡壁变薄, 紧张性增强,触摸有一触即破之感,母牛发情表现不 明显,不接受爬跨,是输精配种的最佳时期。 4)排卵期。卵泡破裂排卵,卵泡液流失,卵泡壁 变为松软,成为一个小凹陷,排卵后6~8 h,黄体开 始生长,凹陷逐渐被黄体填平。 2.5适时输精在排卵前3 h内输精,乳牛受胎率 最高,人工授精员通过观察或直肠检查确定卵泡的 成熟度,推测发情的持续时间和排卵时间,适时输 精。并对每一发情周期做好繁殖配种记录。 2.6积极治疗繁殖机能障碍对异常发情,产后50 d 内未见发情的牛只,应及时进行生殖系统检查,对确 诊患有繁殖机能障碍的牛只,应及时进行治疗。 2.6.1 隐性发情乳牛场各阶段的牛均可发生隐性 发情,尤其是高产牛。影响隐性发情的因素有牛舍 (栓舍)、季节(夏季)、产乳量(第一泌乳期的牛)、营 养(体重下降)、遗传及发情鉴定技术等。但发情鉴定 不当是造成隐性发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改变发情 鉴定方法,增加观察次数,时常触诊卵巢上的黄体或 卵泡情况。估计乳牛在发情周期中所处的阶段,推算 下次发情的日期,提高发情检出率。 2.6.2持久黄体母牛只有黄体消退并由此引起血 福建畜牧兽医 第36.卷 第6期 2014年 液中孕酮含量降低,才会发情排卵,黄体分泌的孕酮 较低,可在下次发情时进行配种。 抑制卵泡的发育,使母牛不发情。治疗上可选用注射 2.6.4卵泡囊肿卵泡囊肿即垂体前叶分泌的促卵 3~5 mg前列腺素(F2a),也可用促卵泡生成素100- 泡素分泌过多,而促黄体生成素不足,使卵泡过度增 200单位,溶于5—10 mL生理盐水中肌注。通过直肠 大,不能正常排卵。母牛表现发情周期短、发情期延 检查待黄体消失后,再注射小剂量绒毛膜促性腺素, 长、性欲旺盛。治疗上可用以下方法:(1)手工挤握。 使卵泡成熟排卵。 手工挤捏时,要抓住卵巢,用指肚轻轻压向手掌,直 2.6.3卵巢静止性乏情(真性乏情)真性乏情是一 到囊肿破裂,囊肿挤破后,稍压卵巢以防出血。(2)激 种卵巢缺乏活力的繁殖障碍,患牛往往体况不良,直 素治疗。肌注促性腺释放激素100 ug,9-12 d后进 肠检查可发现子宫萎缩。两侧卵巢很小,没有黄体, 行直肠检查,如果已形成明显的黄体,可用前列腺素 其治疗方法是每天口服10 mg氯地孕酮,连续 F2a诱导发情。此外,也可用人绒毛膜促性腺素,剂 16 d。治疗结束后,注射1 000国际单位孕马血清促 量为静注5 000 ̄10 000国际单位或肌肉注射 性腺激素,2-4 d后开始发情,但诱导发情的受胎率 10 000国际单位。 福建省农业厅贯彻落实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福建省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福建省农业厅就《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 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闽政 ̄2014344号,以下简称《六条措施》)发布贯彻落实通知(闽 农牧 ̄20141270号)。其中,为全面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具体强化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防治条例》和《六条措施》精神,充 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深入开展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宣传“进企业、进农户” 活动,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提高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生猪养殖者全面了解《六条措 施》、了解自身承担的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和不履行责任的后果,守住生态道德底线,要让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 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基本的了解,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落实目标任务。到2016年底前,全省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及存栏250头以下未达 到排放要求的生猪养殖户要全面关闭、拆除,存栏5 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全面完成标准化改造并实现达标 排放,全省要基本实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到2018年底前,存栏250—5 000头生猪养殖场全面完成标准化改 造,实现达标排放。农业厅下达2014—2018年存栏1 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任务分解表,市县也 要按要求下达存栏250-1 500头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年度改造任务。各地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 解到县、乡,具体到每个养殖场户,做好分工和进度安排,制定年度计划或实施方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 完成。 (三)强化资金落实。要管理和使用好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协调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特别是关闭拆 除的补偿资金、存栏250-1 500头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地方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工作 经费等。要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政府有关有机肥生产使用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广应用有机肥。要客观分析生 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加大扶持力度。 (四)做好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鼓励引导被关闭、拆除的生猪养殖场(户)转产转业,对新搬迁的生 猪养殖场一律严格按新建场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做到治污设施与生产设施“三同时”。各地畜牧部门要加 强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示范,积极推广适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符合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向的畜 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和养殖模式,探索、推广适合不同地区和畜种的畜禽废弃物利用模式。大力推广猪一沼一 作物、漏缝地面一免冲洗一减排放、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等生态养殖和技术模式,从源头预防污染和削减排放 量。大力推行生物有机肥转化利用,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 (五)完善信息管理。各级农业部门要创新方法,对项目实行精细化、网格化监管。要组织对辖区内所有畜 禽养殖场(含养殖小区)进行重新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完善档案管理。对存栏250头以上的,要做到一户一 档、专柜管理。要加强信息报送,总结交流、推广好经验与好做法,每季度末上报当季工作进展、成效和问题。 各设区市农业局统一汇总并将生猪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情况摸底调查表于2014年10月15日前报省农业厅 畜牧业处。  ‘(本刊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