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0年广西高温热浪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32卷第4期 气象研究与应用 Vo1.32 No.4 Dee.2011 2011年12月 J0URNAL OF ME IE0R0L0GICAL RESEARCH AND APPUCAT【0N 文章编号:1673—8411(2011)04—0013—04 2010年广西高温热浪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覃卫坚 ,李耀先 (1.广西区气候中心,广西南宁530022;2.广西气象学会,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利用1951—2010年广西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到广西高 温酷热天气有增高的变化趋势,具有12~14a和lOa周期变化特征。2010年7-9月广西多次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 气,多站次打破当地历史同期极端最高气温记录,主要成因为: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脊线偏西、广西受强盛的副 热带高压控制。当热带气旋中心位于(20 24oN,116 121。E)区域时,通常广西刚好受到热带气旋下沉气流影响,下沉气 流加热增温导致广西高温天气的发生。2010年夏季极涡面积偏小、位置长期偏向西半球,导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偏弱, 也广西高温天气发生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广西;高温;副热带高压;台风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2010 High Temperature Heat Wav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Guangxi Qin Wei-jian Li Yao-xian (1 Guangxi Province Climate Center,Nanning Guangxi 530022; 2 Guangxi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Society,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Based on the daily temperature data of Guangxi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during 1951-2010,the causes of maximum temperature in 2010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exhibits a increasing tendency on a long—term basis and display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dic oscillations,all with stronger 12—14 and 10-yeady periods.The partial strong of subtropical high strength,shifted westward of ridge line position,and domination of the strong subtropical high press are all the main cause of maximum temperature in 2010.The center of typhoon at the field(20 ̄247N,116-1217E)and the most parts of Guangxi are under the control of downward current.Furthermore,the small area size of polar vortex in 2010 summer was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polar vortex towards Western Hemisphere lead to the weakening invasion of the cold airs.and this were also the cause Qf hot weather in Guangxi. Keywords:Guangxi;maximum temperature;subtropical anticyclone;typhoon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IPCC第 四报告中得到,自1860年以来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增 世纪高温热浪天气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威胁着人类的 健康,尤其是在城市[ 。2010年人夏以来,一股股热 浪频繁袭击北半球,俄罗斯、美国、中国、日本以及欧 洲一些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高温天 高了0.75cI=[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21 收稿日期:2011-09—15 气。世界气象组织在其网站上发表公报指出,2010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桂科青0991060) 作者简介:覃卫坚(1971一),男(壮),广西上林县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气候动力学研究 14 气象研究与应用 32卷 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1990年问的平均气温高 出了0.53oC,2010年与2005、1998年共同成为全球 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受全球气候影响,2010年7-9月广西多次出现 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多站次打破当地历史同期 极端最高气温记录。高温热浪天气加大了广西电网 的用电负荷.有些城市的负荷突破了历史记录,实行 了拉闸限电措施,这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造 成了重大影响:在高温天气过程期间,患肠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中暑等疾病患者明显增 多,其中邕宁区有1人中暑身亡[3]。本文利用广西气 象资料分析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2010年 高温热浪天气的成因,为天气气候预报提供有利的 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本文使用1951-2010年广西80个气象观测站 的气温观测资料、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测 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500hPa高度场及各高度 层风场的全球再分析资料。高温Et数指的是日最高 气温≥35℃的天数。气候概况及气象灾害资料来自 于2010年广西气候影响评价。 2 2010年高温热浪天气概况 7月,广西高温日数多,全区日最高气温≥35cI二 共有870站日,平均高温日数9.8天,居近5O年来 同期高温日数最多的第5位;持续高温天气过程主 要出现在崇左市、百色市、南宁市北部及梧州市。最 严重的高温时段有:7月1~16日全区出现持续性高 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多达767站日,其中5 日、7日、8日、13日和15日的日最高气温≥35oc的 县(市)达60个以上,德保、凭祥、上思、崇左、龙州和 乐业打破当地建站以来历年7月极端最高气温记 录。 8月,广西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有703 站日,全区平均高温日数7.8天,比常年同期偏多 2.7天。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上、中旬和下旬初。8月 2 15日,广西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日最高气 温≥35℃有489站日,其中5日、9日、10日最高气 温≥35℃的县(市)在50个以上,资源、全州、龙胜、 阳朔打破当地8月极端最高气温历史记录。8月 21~23日,广西有19~47个县(市)日最高气温≥ 35℃,其中22日高温范围最大,全区有47个县(市) 最高气温在35℃以上。 9月。广西大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 温≥35℃共有422站日,全区平均高温日数为4.7 天,比常年同期偏多3.5天,偏多程度居1951年以 来同期第4位。受10号热带风暴“莫兰蒂”外围下沉 气流影响,9月8日,全区66站出现日最高气温≥ 35℃的高温天气,其中日最高气温≥37℃的有5个 站。9月l8~20日,广西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其中 18日53站;19日66站,资源日最高气温为37.1oC, 突破建站以来9月极端最高气温记录;20日77站. 其中临桂、东兰的日最高气温分别达38.3℃和 38.2c【=,突破当地建站以来9月极端最高气温记录。 3广西历年高温热浪天气气候变化特 征分析 3.1广西高温热浪天气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图1a为60年以来广西高温日数变化图.图中 的趋势线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由图可见广西高温 日数有增加的趋势,回归系数为0.6天/lOa,即平均 每l0年增加0.6天高温日。广西高温日数年代变化 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6O年代有明显的减低趋势。 从1963年22.3天逐年下降到1973年的最低值3.8 天,到1973年后发生转折转变为逐年上升的趋势, 1990年达到峰值27.0天(为历史第二多年),随后 下降到1997年的5.6天。近年来高温日数有显著的 增多趋势,2009年达到了最大值,高达28.1天,为 历史最多年。2010年为22.3天,处于历史最多的第 四位。 3.2广西高温日数周期性分析 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广西1951-2010 年高温天气进行周期性分析,小波分析是一种信号 的时间一频率分析方法,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 在时频两域都能反映出信号的振幅、位相和功率的 局部变化特征。由小波系数图(图1b)可看出广西高 温天气有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主要特征为有较强 的12—14a和1Oa周期振荡信号,1955 1987年期间 存在着12 14a周期信号.可以看出期间经历了 1955 1961年偏少一1962~1968年偏多一1969— 1975年偏少-+1976—1981年偏多 l982~1987年偏 少5个循环:1993~2007年有明显的lOa周期信号, 期间经历了1993—1997年偏少一1998~2002年偏 多一2003 2007年偏少3个循环,2010年处于偏多 期 4期 覃卫坚,李耀先:2010年广西高温热浪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15 ~ 嘶 /=㈨ 1951 1956 1961 1966 i971 1976 1981 i986 I991 1996 2001 2006 年份 图1 1951—2010年广西高温日数年际变化(a)和小波系数(b)图 Fig.1 The figure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annual maximum temperature days(a)and real part of the wavelet c0efficients(b)du ring 1 951-201 0 4 2010年广西高温热浪气象灾害成 因分析 4.1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各存在一带状的位势 高度高值带或带状高压,被称为副热带高压。东亚副 热带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一个地区在 它控制下一般为高温少雨天气。夏季副热带高压在 西伸过程中,西侧通常存在着非绝热加热作用,下沉 增温使近地面大气温度急升 ]。图2为沿着23.5。N 的500hPa高度场及距平时间经度剖面图,从图中可 以看出,7月1日开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588线 覆盖了广西大部分地区,1~16 Et全区出现持续性高 温天气,17日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高温结束;8月 1 13副热带高压又一次明显加强西伸,受其控制2~ 15日广西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16日减弱东 退,高温天气减少;20日副高再次加强西伸,21~23 日广西有19~47个县(市)日最高气温≥35℃;9月 18 20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广西又出现了大范围高 温天气。从这些高温过程的环流变化来看,每次高 温过程一般都有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的过程.因此 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是高温酷热的主要原因。 4.2台风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 我们通常可见当台风位于台湾、福建附近区域 图2 5O0hPa高度场及距平时间经度剖面图(单位:) (阴影为距平值大于4) Fig.2 Height-temporal cross-section of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unit:)(Shaded regions indicates anomaly values larger than 4) 时,广西常常受其下沉气流影响,多为晴朗高温天 气,而台风离开该区域或未进入该区域时,广西常常 不受其下沉气流影响,如台风往北移动.常使热带辐 合带北抬,使广西发生降水。因此考虑广西受台风外 围下沉气流影响时,台风所处的位置是关键。2010 年8月31日~9月2日有3个热带气旋“狮子山”、 “南川I”、“圆规”共同存在西太平洋海上,期间只有2 日广西东南部共19个站出现了高温.原因为2日 “南川”“圆规”已北上登陆减弱或消失。热带风暴“狮 子山”刚好位于福建漳浦,其下沉气流正好影响到桂 东南地区,引起该地区发生高温热浪天气。第l0号 台风“莫兰蒂”9月8日05时在我国台湾省恒春半 岛鹅銮鼻南偏东方大约95公里的海面上生成,10 日在福建石狮沿海登陆,期间8日广西63站出现了 高温天气,9日高温站数减少到23个,10日基本无 高温.这跟台风的位置有关。台风北移后广西受到的 下沉气流的影响逐渐减少。19日第11号超强台风 “凡亚比”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沿海登陆,20日在福建 漳浦县沿海再次登陆,为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 海域最强的台风,18~20日广西大部分地区出现了 高温天气.其中9月19日广西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 酷热天气,总共有66站日最高气温≥35℃,如9月 19日沿着纬度23.5度流场经度剖面图可见(图3), 台风上升气流支位于1 15 120。E.下沉气流支位于 103 108。E,广西刚好处于下沉支范围,上升支和下 沉支之间距离约为400公里。通过分析多个台风外 围气流影响表明,从一般台风活动尺度来看,当热带 气旋大概位于(2O~24。N,116~121。E)区域时,通常 广西刚好受到其下沉气流影响,为晴朗高温天气。因 此台风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也是广西高温热浪天气 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象研究与应用 32卷 图3 2010年9月19 El沿着北纬23.5。N流场经度剖面图 Fig.3 Latitude-height cross-section of flow field along 23.5。N on 1 9 September in 201 0 4.3极涡的影响 广西高温热浪天气还与北方冷空气活动息息相 关.如果冷空气强度强南下会使广西降水和气温下 降,而冷空气南下又受极涡位置及其强度的影响。通 常在极地东南侧即我国东北地区以北、日本海以北 地区,以及北欧以北的地区,分别存在着两个极涡中 心,图4为2010年7 ̄9月500hPa高度距平场合成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极涡面积偏小,强极涡中心位 置位于俄罗斯西部地区,位置偏西,亚洲大陆高度场 基本为正距平,使得我国高纬度气流表现为比较平 直的环流,在这种平直环流上冷空气活动势力较弱, 对广西影响较小,控制广西的副热带高压基本不受 其影响,维持强度偏强的特点。因此7 ̄9月极涡面 积偏小、位置长期偏向西半球,导致影响我国的冷空 气弱是广西发生高温热浪天气的原因之一。 图4 2010年7 ̄9月500hPa高度距平图 Fig.4 Composite 500 hPa anomaly geopotential height (unit:)fr0m July to September in 2010 5 小结 (1)、从历年广西高温日数的气候趋势变化来 看,总体上高温天气有增高的趋势,变化具有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有减少的趋势, 70年代初到9O年代初有增多的趋势,9O年代前期 有一个减少的趋势,9O年代后期以后呈增多的趋 势。高温酷热天气还有12—14a和10a周期变化特 征。2010年高温热浪天气是在高温日数增加趋势及 偏多期的背景下产生的。 (2)、2010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脊 线偏西、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是广西高温酷热 的主要原因。当热带气旋大概位于(2O~24oN,1l6~ 121。E)区域时,通常广西刚好受到其下沉气流影响, 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加热增温造成广西高温热浪天 气。2010年7 ̄9月极涡面积偏小、位置长期偏向西 半球,导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偏弱,也是广西发生高 温热浪天气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IPCC.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 sis:Summary for polieymakers[R].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Burroughs,W—Climate:into the 21st century[R].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3]覃卫坚,寿绍文,王咏青等.广西雷暴分布特征及灾害成 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2):131—138 [4]Gu Dahang and Phiander.Secular changes of annu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s during the past century[J].J.of Climate,1995,8(4):864—876 [5]许月卿,李双成,蔡运龙.基于小波分析的河北平原降 水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34(12):1176-1183 [6]覃卫坚,黄大慰,廖雪萍.南宁市云量变化特征及其与 气温、降水的关系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28(4):14-19 [7]覃志年,何慧,况雪源.广西季气温、降水量异常频次 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 (2):27—30 [8]何慧,陆虹,徐圣旋.广西高温日数的时空特征及其变 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1):46—49 [9]任广成,沈爱华,令聪婧.华南盛夏气温异常成因及预 测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1):1—5 [1O]刘国忠,唐毓勇,班荣贵等.最高最低气温突升降概念 模型预报工具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 (4):22—24 [11]苏恒,吴益平.博白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气 象研究与应用,2009,30(S):60—61 [12]莫海清.崇左市半个世纪的气温及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增刊):25—26 [13]张尚印,张德宽,徐祥德等.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 及预测[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6):840--846 [14]林建,毕宝贵,何金海.2003年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 高压变异及中国南方高温形成机理研究[J].大气科 学,2005,29(4):594—5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