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级(1—5)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革命浪漫主义” 2.芦荡火种 3.锻炼锻炼 4.《诗刊》 5. 1949 6.王安忆7. 余秋雨
8. 高晓声 9.谢冕 10.明子 11.《复仇的火焰》 12.空中小姐 13.《回延安》 14. 王一生 15.《狗儿爷涅磐》 16. 《红岩》、《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 17.大众文化 二、名词解释(20分,每个4分) 1.私人化写作.
陈染、林白等作家以自恋式的叙述表现了与男性对立的女性世界,传达出女性的生命感受和情感体验,具有真正的女性文本特征。
上海的卫慧和棉棉,她们推崇更为彻底的个人趣味和更为极端的自恋、自虐意识,把消解理想、消解女性尊严作为写作的前提,表现自甘“消费”的态度,追求形而下的审美风尚.
相对于其他形态的女性小说,这类小说可以看成是世纪末女性文学的极端化发展,或者是一种变异。
2.林道静形象。
林道静是《青春之歌》的女主人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知识青年的形象。
她所走的道路,是从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到自觉参加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道路。 3. 革命样板戏:
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
代表剧目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海港》等。
其创作理论集中体现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三突出等基本原则。 革命样板戏虽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也直接导致了文革文艺千部一曲、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象,阉割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了新中国文学和文艺的发展。
4. 文化散文:是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现象,他们多出自学者、教授、专家之手,以对历史的反思和生活本体意义的探索为主要内容,抒写自己对历史、人生的反思和感悟,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其中融会了学者的理想、哲理的体悟和人文关怀,将生动的个性与学理知识渗透,使之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代表作家:余秋雨、张中行、金克木等。 5.寻根文学: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
作家们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与现实,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反思文化传统,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 三、简答题(25分)
1. 《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创造及其意义(6分)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一个勤劳、务实、耿直而又思想守旧的老一辈农民形象。
第 1 页 共 3 页
鞍山师范学院 当代文学史 期末试卷(A)评分标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级(1—5)
具有双重性格:作为一个老式农民,他因循守旧,对梁生宝走合作化道路不能理解,甚至反感;同时,新时代给他的美好印象,使他本能地在精神上与党和政府很贴近。作家既写出了私有制对老一代农民的影响之深,又写出了党对他们引导和帮助的重要性,从而揭示了引导和教育农民的重大历史命题。
梁三老汉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了老一代农民弃别私有制、接受公有制所经历的艰难、痛苦的思想历程,是一个真实度、典型性非常高的形象。
2.当代散文三大家各自的特点和缺陷(6分)
杨朔是把散文当诗一样写,重意境。 秦牧的散文是杂文和随笔的调和,重知识性。
刘白羽的散文把革命激情熔铸到自然美景的描写中,重激情。
三人共同的不足是缺乏对现实的直面,主体性力量不足,此类散文容易变成时代的美饰。
3. 简述新历史小说特点(6分)
所谓新历史小说是相对传统的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而言的,是指80年代中期以来作家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对经由主流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历史叙事和历史事件的重新陈说或再度书写,其目的在于改写、解构或颠覆被既往的话语赋予了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具个人化意味。展示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念和新历史意识。
A. 家族史代替正史,B 完成了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到一切历史都是权利的欲望的历史的颠覆 C.揭示与进化论想悖谬的论点——种的退化 D.历史上偶然的不是必然的。
4.简述改革文学(7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原来的抓阶级斗争转移到抓经济建设上来。与此相应,作家们纷纷将热情投注于沸腾的现实生活。天津作家蒋子龙率先推出了《乔厂长上任记》。这部作品不仅大胆地暴露了十年浩劫对我目的工业战线造成的严重创伤以及积弊如山的现实,而且大胆暴露了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
(1)、总体上看,改革小说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 (2)、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3)、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四、分析题(20分,每题10分) 1.过士行和他的《闲人三部曲》
A.《闲人三部曲》的写作从 1989年开始,到1997年完成,由《鸟人》、《棋人》、《鱼人》三部作品组成。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确认了一批闲人在剧作中的主角地位。闲人文化的兴起也是对 90年代滥觞的消费文化和闲适文化的确证。鸟道、棋道、鱼道这批原处于社会边缘的文化现象在过士行的剧作中已逐渐转化为 人生的中心话题,对确立新的戏剧价值观做出了努力。
B. 作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些看似荒诞实是严肃的人生现象,来“完成对社会和自身的观照”,形成“一种批判性的自省”态度。对鸟人、棋人和鱼人这些社会边缘人的生命形态的展示,也是出于对我们整个时代的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
第 2 页 共 3 页
鞍山师范学院 当代文学史 期末试卷(A)评分标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级(1—5)
C. 在艺术上, 过士行能较好地处理时代生活丰富性、艺术风格多样性和艺术表现个人化之间的关系;借鉴了西方的东西,打破了传统的戏剧规律,但又完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为较多的观众所接受的实验性戏剧,从而减少了“个人化”和“大众化”之间的矛盾。
2. 请简要说明王朔与老舍小说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王朔和老舍的小说都以北京的市民生活为题材,语言上也多用市民语言,具有浓重的幽默色彩。
但二人的小说由于时代和文化语境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与老舍相比,王朔与北京的血缘要淡一些,作为新北京的第二代移民对北京以胡同为居住特征的市民语言没有老舍谙熟,他更熟悉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话语, “城市流行语”。构成王朔语言的幽默色彩的不再是北京市民的日常经验和生活常识,而是把革命战争时期的话语、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话语、文革语言、当下流行语、以及民间话语杂糅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喜剧效果。
另一方面,王朔小说的人物也没有老舍小说中的人物“正经”。老舍在表现北京市民形象时,总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表现一种辛酸的幽默、痛苦的欢笑。而王朔笔下的人物,是一个个玩世不恭、自我作践的“顽主”有着鲜明的现代嬉皮士的特征,他们的行为不受任何限制与规约,是一些“厚颜无耻的闲人”。王朔作品正是通过对道德、理想、正义、人生、意义等下面价值的嘲笑,透露出社会转型期城市青年的精神状态,包含了无限丰富的社会和文化信息。 五、赏析题 (15分)
舒婷,原名龚佩瑜,著有诗集《双桅船》等,并和顾城合著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本文“朦胧诗”派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注意:要分析出本诗中“双桅船”和“岸”的多重象征含义) 赏析(略)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哪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