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善注采系统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技术研发 南扛科技2007年第3期 5 完善注采系统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曹益中 袁梅 曹忠礼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河L]采油厂) 摘要渤南三区是典型的亿吨级低渗透油田 2003年以来,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注采完善工作,治理后 区块开发形势明显改善,日产水平稳定,采收率提高0.6%,增加可采储量8×10‘t一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完善注采开发水质 渤南三区是典型的低渗透油田渤南油田的主力区块之一。为深 湖一半深湖浊流沉积,岩性以细砂岩及粉细砂岩为主,孔隙度 16%,空气渗透率23×10 m!,为一受断层控制的构造一岩性油 藏。含油面积8.3Km ,地质储量1475×l0 吨。随着开发的延续, 注水水质不达标、水井井况差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主采井网二次 不完善,造成平面矛盾突出、地层能量不足,区块开发效果变差。 针对油藏开发形势.开展完善注采系统改善开发效果研究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1 油藏特征 该油藏含油面积8.3km ,地质储量1475×10 t,油藏埋深3lllll一 3400m,发育沙二、沙三二套含油层系。储层主要为为深湖一半深 湖浊流沉积,岩性以细砂岩及粉细砂岩为主,局部有含砾砂岩,粘 土含量8.5%,油层为碳酸盐泥质胶结,其类型有孔隙式和接触-孑L 隙式胶结两种。孔隙度16%,空气渗透率23×10一 m 。岩石强亲 水,平均吸水比为44.3%,平均吸油比为4.7%。原始地层压力 32.3MPa,饱和压力20.6MPa,原油密度o.86g/cm ,原油粘度 9mPa.s,原油地下粘度0.4mPa.s,地层水水性为NaHCO ,地层水 总矿化度8000mg/1—26000mg/l。 2开发历程 三区1987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油井总井6l口,水井总井3o FJ,1989年产量达到最高峰,年产油42.73×10 t。随着开发的延 续,注水水质不达标、水井井况差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主采井网 二次不完善,造成平面矛盾突出、油井供液不足,区块开发效果变 差,1999年年自然递减高达21.37%。因此.2003年以来开展了注 采系统改造改善水质、完善水井井况和油井补孔、提液等配套措施 的一系列工作,实施后.开发效果明显变好,日产水量均保持在 136t.自然递减控制在5%内。 3存在问题 3.1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三区在注水开发史上先后采用了三种注水水源:黄河清水、浅 层地层水、储层油田污水,三种水源在同一时间内即有单独使用一 种水源也有同时混合使用两种水源的。目前注水水源全部为油田污 水.主要是悬浮固体含量,含油超标分别为标准指标的1.3倍一 2_4倍和1.2倍.6f音,不适应油藏注水需要。注水井吸水能力差,原 始注水启动压力为15.0MPa左右,注入压力15MPa一30MPa时,吸水 指数为0.8m ̄/d.MPa一8.0m"/d.MPa。由于水质不达标,造成井筒结 垢、地层深层污染,导致管网和井筒有效流动面积减小.渗流阻力 增加,注水压力增高、注水能力下降甚至注不进,三区从1990 ̄到 2002年,注水压力呈上升趋势由21.3 MPa上升 ̄1J25.9 MPa,而吸水 能力和视吸水指数下降了一半.视吸水指数由6.12 m MPa.d)下降 N2.75 m MPa.d)。2002年不正常水井占到水井总数的一半,其中 凶油套管环空结垢,导致作业时拔不动管柱水井转大修lOLl井、占 水井总数的1/4,全部为分注井;因注水压力高完不成配注的水井 3L];注不进的井4L1;工程报废井6口。s 缈组纵向上位于油层井 段底部.油层物性好为主动层系,水淹严重且水淹规律不清.47口 油井末期高含水上返,但是部分水井该层仍然注水且为主要吸水 层,层间干扰严重,导致其他砂组动用差。 3.2油田开发效果差 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加之注水能力逐年下降,平面可调性变 差,体积波及系数仅为42 7%,平面矛盾突出;s 缈组笼统注水, 导致层问干扰严重,其他砂组动用差。致使三区地层压降 2.27MPa,油井产液量下降不能进行有效提液。年含水上升率高达 8.13%、年度递减20.6%,油田开发效果差。 4 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做法 4.1实施注水系统改造,改善水质 针对注水水质严重超标,注水状况日益恶化的局面,2003年进 行了注水系统改造,改造后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机杂含量 Eh26mgn降N4.3mgn,含油由11.9mgn降到2.4mgn,达到了水质 标准。 4.2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该区为深湖相浊流沉积,分为河道、道间、叶状体三类相带, 油水井进行了整体压裂改造,人工裂缝发育,开展了裂缝分布规律 研究,掌握了裂缝延伸方向为东西向。在沉积相、裂缝分布研究基 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认为:剩余油受沉积相、人工裂缝、构 造三种因素控制。即:道间、叶状体相剩余油富集;注采主流线与 人工裂缝方向f东西向)夹角大的区域剩余油富集;远离边水的构 造高部位剩余油富集。 4,3水井综合治理,完善注采井网 在水质改善的基础上,优选剩余油富集区,加大水井工作量。 实施油井转注,水井大修、增注、补孔、填砂换层、冲换管柱等措 施3【l余井次.使注采井网得到完善。表现在:注采厚度对应率由 71.9%上升到78.4%;注水压力由21.78MPa降至21.57MPa;吸水指 数上升了6.98m ̄/d.MPa;地层压力水平上升,比2002年提高 1.72Mpa。 4.4实施油井配套措施 在井网完善、地层能量充足的区域,实施油井大泵提液、酸化 解堵,对原来吸水差的油层,在水井卡封高吸水层后,能量得到补 充的基础上实施补孔。 5取得效果 三区注采系统完善后,油藏采收率为21.5%,可采储量为 317×10‘t,采收率提高0.6%,可采储量增加8×10‘t。日产水平稳 定在ll0t以上,年产油稳定在4.3×10 t,2006年年产油达到4.6× 10 t.年自然递减5.92%,开发水平显著提高。 6结论与认识 一是注水水质达标与否是决定低渗透油藏开发成败的关键。该 类油藏储层物性差,对注水水质要求高,应保证水质达标,否则易 造成储层污染,导致开发效果差。二是低渗透油田随着开发的延 续,吸水指数下降注水压力升高、井筒状况变差,造成注采井网二 次不完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加大水井投入、注采完善是改善 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是对剩余油富集、能量充足的注 采完善区域,实施油井补孔、提液等配套措施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左献军,郭新宇,吴栽全,张庆.注入水质对油田注水的影响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5 f2 宋付权21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水突进特征.石油勘探与开 发,2005,3(25)106—108 作者简介 曹益中,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 藏工程专业,一直从事油田开发技术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7・0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