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去年母亲节时,德国一个九岁的孤儿,想把自己的爱献给妈妈,却又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于是他选择帮助别人,并请求受过他的帮助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他想,通过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他的妈妈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的。
这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文中的那个孩子也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金色花》。 二、走近作者
(出示幻灯)请一生朗读: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教师补充: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 三、美读诗歌
1、初读课文。学生分散阅读,圈点批注不懂的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2、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标注出生字的读音,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投影:(1)你听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你听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请说说你的理由。 (2)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稍快,喜悦,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由学生推荐三个同学来合作朗读全文,学生听读后点评。教师鼓励其他学生朗读自认为读得好的句子,然后再分角色朗读文中关于母子对话的最后两段(提示:可以想像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四、访美悟美
(一)、寻美行动——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习) 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去感受亲情美和母子的形象美。 (教师小结: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但他不同
于同一时代很多作家的爱,他没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会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惊醒读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读者,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和不泯的童心。)
(二)、学法积累——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一定知道了学习诗歌方法。(学生自主归纳学习诗歌要把握的内容和方法) 明确: 1、美读诗歌 2、品味语言 3、理解内容 4、鉴赏形象 5、感受意境 6、理解情感
(三)、问题探究——对于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
重点探究: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五、想象练习——“假如我变成了……” 以此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 文字。
六、说话练习——妈妈,我想对你说。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MTV,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想哪一句歌词触动了你的心,此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七、小结
教师投影“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健康幸福!”师生齐读,结束本节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