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碳纤维传感器 在土木工程的应用探讨 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和重要基础设施在长达多年,经历 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和荷载的长期效应、疲劳效应和突变 效应等灾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结构系统 的损伤累积和抗力衰减,从而导致抵抗自然灾害甚至正常 环境作用的能力下降,并且有的构件损伤可能扩展很快, 极端情况下容易引发灾难性的突发事故。例如,2001年巴 西Heidrun海洋石油平台破坏倒塌,2004年法国巴黎夏 尔・戴高乐机场屋顶部分坍塌,2006年俄罗斯莫斯科鲍曼 市场屋顶几乎全部坍塌等等。这些事故不仅造成重大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了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完整性、使用性与耐久性, 已建的重大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急需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 检测和评定其安全状况,并及时修复和控制结构损伤:对 新建的大型结构和基础设施应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 工程建设的同时安装长期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以监测结 构的服役安全状况,同时为研究结构服役期间的损伤演化 规律提供有效和直接的试验平台。因此,重大工程结构的 健康监测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土木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方 向。 1.水泥基碳纤维传感器材料及制作方法 1.1电极及导线 电极:将废旧的电脑数据线拨开,抽出铜丝制成电 极,并且在电极外面镀上锡,防止其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被 氧化。 导线:普通多股铜芯线。 1.2碳纤维毡材料 实验采用材料为桐乡市蒙泰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 产的PAN基碳纤维毡(规格lOg/m ),其主要技术参数如 表1。 名称 。‘ 指标 单位面积质量(g/m ) 1O 纵向拉伸强度(N/SOmm)(未浸胶) ≥15 纤维直径(m) 7.0O±2 含水率(%) ≤0.5 含胶率(%) 7—12 纤维密度(kg/m。) 1700 单纤维模量(GPa) 200 表1碳纤维毡的技术参数 1.3碳纤维毡材料制作方法 麓黄敏宋鲁侠刘恒俊 将碳纤维毡裁剪成20mm×lOOmm的长方形薄片,另外分别 将四个电极用导电银胶粘贴于碳纤维毡表面作为电极,等 12h后银胶完全固化。采用银胶粘的目的是降低自制电极与碳 纤维粘结处的接触电阻。为了防止电极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被 氧化,在自制的电极表面镀上锡。因碳纤维毡很薄,容易变 形折断,用502胶将碳纤维毡的两端固定在一张30mm× 120mm的中空长方形纸条上,以便对其进行操作,在整个制样 过程中要防止碳纤维毡被折或被扭,制成如图IN示的试样。 图1 碳纤维毡拉伸试样图 将铺设有水泥基智能表层的混凝土试件置于三点弯曲夹 具上,在夹具和试件之间垫张白纸保证电绝缘,用Keithley 2400可编程数字电源向水泥基智能表层两端供20mA直流恒流 电流,用Instron5882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给试件加载使其产 生弯曲变加载速率iKN/min。具体如下图。 f_I口l一、 、2j『q一 2.结果讨论 2.1电阻变化率与平均应变的关系 一l O 2oo 400 x{ 图2 水泥基智能表层受压工况下各段的电阻变化率 O 20O 400 ,mm 图3 水泥基智能表层受压工况下各段的电阻变化率 通过这2个图可以看出,水泥基智能表层受压时电阻 减小,随着载荷的增加,电阻变化率也成比例减小;水泥 基智能表层受拉时电阻增加,随着载荷的增加,电阻变化 率也成比例增加。水泥基智能表层表现出良好的压敏性。 2.2智能层的静态特性 从电阻变化率及平均应变关系可以得出,灵敏度。当 水泥基智能层受压时,各段灵敏度大约为2O--30,其灵敏 度远大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2。 在弹性阶段,各段电阻变化率随载荷的变化是可逆 的,且重复性很好。水泥基智能层良好的静态特性。 2.3小结 从影响碳纤维毡电导率的因素来分析碳纤维毡电阻随 变形所发生的变化,给碳纤维毡施加单调拉伸,直到最后 破坏;在增幅、等幅循环载荷下,研究碳纤维毡的变形与 电阻之间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碳纤维毡的导电机 理,对其通电处理后,在等幅循环载荷作用下研究其变形 工程技术 r ? l, l I2jf q 鞣孥 与电阻之间的变化规律,探究碳纤维毡的传感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毡作为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到 200多,远高于应变计的灵敏度;影响其电导率大小的因素包 括纤维接触数目、接触电阻、间隙大小和网络形成等因素, 碳纤维毡导电网络已经形成,接触数目大,整个电阻变化规 律比较平稳。而在阈值范围内,导电网络刚形成,搭接间隙 大,接触点少,因此,接触电阻与间隙大小对电导率影响 大。通电处理后,电流产生热量,纤维外表面的化学胶合剂 粘结更稳定,因此,通电处理后碳纤维毡的电性能更稳定。 从而得出下面结论: 智能层与传统的传感元件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1)与结构材料(普通混凝土)的相容性: (2)传感材料的广覆盖性与观测数据的完备性(区别于 离散传感器): (3)耐久性与经济性。 智能层与离散型智能夹层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1)通过其功能特性,可实时感知结构的应变响应,并 将这种将应变场响应转化为易于检测的电场; (2)碳纤维智能层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可利用电阻率层 析成像方法,使监测结呆图像化、可视化; (3)它不是以“点”的检测信息来识别其邻域或结构域 的性能,而是通过以敏感“场 信息对服役结构特性进行诊 断识别。 3.水泥基碳纤维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把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应用于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 检测与诊断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它彻底地改变了土木工 程结构传统的以人工目视检查为主的检测手段,使检测技术 进入了自动化和职能化的研究领域。利用其功能特性和导电 性,将结构的应变或者应力转化为智能层的易于检测的电参 数,结合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实现土木工程结构场域监测 的可视化。它不仅能给古老的土木工程学科带来勃勃生机, 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黄敏,湖北工业大学土建学院;宋鲁侠, 湖北省建筑材料工业研究设计院;刘恒俊,阳新县恒博水利 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