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桑茶叶通讯
总第195期
茶蔬果制作方法的试验
汪文科汪松能
(江西省婺源茶校333200)
摘要:以瓜果、茶叶为主要原料,辅以糯米粉、食用油、糖桂花、白糖等配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和不同 的原料配方,制成几款茶食品。经专家和消费者品评,探讨最优的加工方法和最佳的原料配方。
关键词:茶蔬果;加工方法;原料配方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产量和种植面积都 居世界首位[1]。茶叶消费的主要方式是热水冲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加 工技术的革新,市场上出现了含茶食品,如茶饼干、 茶面包、茶糖果、茶面条、茶冰棒等,具有绿色、健康、 时尚的特点[2]。
茶叶传统的泡饮方式,人体只能摄取茶叶中的 水溶性成分,还有大量的水不溶性成分难以被利用。 将茶叶制成超微茶粉,添加到食品中,就可以充分利 用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茶叶的营养价值[3(。
产能过剩是茶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将茶叶 添加到食品中,既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又丰富 了茶产品的种类,还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食品行业普遍使用添加剂,有些添加剂对 人体有害,茶叶可作为色素和风味物质添加到食品 中,有利于健康,市场前景广阔[4]。
1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1 材料
南瓜、糯米粉、超微红茶粉、食用油、食用盐、白 糖、糖桂花、鸡精、大蒜、生姜、辣椒、冬菇、葡萄干、红 枣、柠檬酸、白芝麻[5]。1.1.2设备
晒架、晒盘、锅灶、电锅、蒸笼、瓷盘、电烘箱、超 微粉碎机、切片机。1.2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传统制法,采用煮熟 晒干;另一种为创新制法,采用蒸熟烘干。1.2.1方法一(传统制法)
工艺流程:南瓜#去皮#去籽#切丝#调料#
煮熟#晒干#成品#切块#包装#^藏[*]。
原料配方见表1。
表1
咸辣味茶蔬果原料配方
名称重量(g)百分比(%)含水量(%)
南瓜1 0005035超微红
2018糯米粉450229白糖200101盐100.51大蒜100560生301.565辣椒粉2018葡萄干351.759鸡精100.55糖20135白
502.512油65
3.25
0.1
南瓜预处理:先将南瓜刮皮,去掉籽和瓢,然后 锉成细丝,备用。
熟化:将南瓜丝放在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煮 熟。按比例放入加热过的植物油、食盐、辣椒粉、生 姜、大蒜、鸡精、白糖等原料,并充分搅拌。糯米粉加 入冷水再搅透,成为糊浆。然后分次加入物料中,边
2018年第3期
蚕桑茶叶通讯
• 25 •
搅动边加入,要等前面的熟透后再加入,防止出现生粉团。熟化过程中首先要掌握火力适中,火太大,产 生焦底和烟焦味;火太小,熟不了,生味重。第二要 掌握好浓稠度,太稠了容易焦,搅动费力;太稀了,不 易干。在加入懦米浆糊的过程中,如果太稠了就要 适当加入开水。在加入浆糊结束后,还要加温搅拌
20min,直到完全熟透为止[7(。
干燥:将物料倒入洁净的铁盒中,厚度1. 5cm 左右,上盖一片不锈钢纱网,以防苍蝇、蚊子影响卫 生。在干净向阳的地面上搭晒架,将铁盒放在晒架 表3
名称南瓜超微红糯米粉白糖酸酸甜味茶果脯原料配方量( g)
1 00020
百分比(K)含水量(K)
50
1
35
8
500
200
25
10
9
11
50.25上晒,晚上收回放在通风阴凉的室内,避免打上露水 和雨水。第二天晒之前将铁盒翻转,将物料倒入另 一铁盒中再晒。一般晒太阳2 ~3d,达七成干时,在 物料中加入糖桂花,搓揉均勻,再晒至物料不粘连时 切块,切成长5cm、宽1.5cm、厚0.5cm的小方块,然 后装入食品袋中,每袋200g,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1.2.2
方法二(创新制法)
工艺流程:南瓜#去皮#去籽#清洗#切丝# 初烘#调配#蒸熟#出锅再调配#压型#烘干#成 品#切块#包装#高压灭菌#冷却#低温C藏。
用方法二制作三种茶蔬果,即咸辣味茶果脯、甜 味茶蔬果、酸甜味茶蔬果,工艺流程相同,原料配方 不同。咸辣味茶蔬果原料配方见表1,甜味茶蔬果 原料配方见表2,酸甜味茶果原料配方见表3。
表2
甜味茶果原料配方
名称重量(g)
百分比(K)含水量(K)
南瓜1 00050
35
超微红茶粉20
18
糯米粉400209红4027
白糖400
20
1
鸡精100.5
5糖20
1
35
白
502.512油653.250.1
冬菇
30
1.5
90
葡萄干35
1.759鸡精100.5
5糖20
135
白
402
12油653.250.1
冬菇
30
1.5
90
原料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害、未受污染的成熟南 瓜,冲洗干净,拭去多余水分后去皮、去籽、去瓢,然
后将果切成长约4cm和宽约5mm的丝备用。预烘:将切好的南瓜丝用瓷盘装好,然后放烘箱 烘3h,温度为955,隔一小时翻一次,烘到水分散失 60%。
调配:将预烘南瓜丝倒入容器中,加入配方中的 配料,用打蛋器或者筷子搅拌均勻,以不沾手为佳。
蒸熟:将已灭菌的医用纱布剪切成比蒸笼大三 分之二备用,把纱布铺在蒸笼上,再把调配好的材料 放到蒸笼上蒸30min,每10min用筷子搅拌,中间留 孔隙,以保证蒸汽均勻。
出锅摊凉压块:用已灭菌耐高温的塑料纸铺在 瓷盘上,在塑料纸上涂一层薄薄的食用油,将蒸好的 食材集中倒入已铺好灭菌耐高温塑料纸的瓷盘上, 再用一张已灭菌耐高温塑料纸覆盖在蒸好的食材 上,用压型板块慢慢沿四周推平,推平后把覆盖在食 材上 的 纸 。
烘干:将压成薄片的物料放在瓷盘中,在1105 的烘箱中烘2h,取出后翻一面,在805烘箱中烘 1.5h,达八成干时出烘切块,切成4cmx4cm的正方 形小块,放置1h后,在705的烘箱中烘,当含水量 达到15K左右便可结束烘烤,时间约40min。或在
• 26 •
蚕桑茶叶通讯
总第195期
烘干过程中多次添加茶汁。
包装:物料出烘后用阻氧性好、透湿性小的铝箔 复合袋包装,4片装一个小袋,在真空封口机上封口。
消毒灭菌:将包装好的小包茶果脯放在高压锅 中高温灭菌30min。
贝亡藏:将经灭菌的小包茶果脯用大袋包装,200g 一包,在5 ~ 105的条件下C藏。
2.3烘干过程中是否添加茶汁的比较
表6表明,添加茶汁的茶果脯色泽较深,有茶叶 的香气,滋味鲜甜醇正,不添加茶汁的色泽较浅,不 显茶香,滋味一般。说明添加茶汁比不添加好。
表6 是否添加不添加茶汁添加茶汁与否对茶果脯品质的影响
色泽红香不显茶香滋鲜甜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加工方法的比较[8]从表4可知,创新制法明显优于传统制法,由于
传统制法采用日晒,温度低时间长,且受天气制约, 阴雨天易产生酸馊,锅煮时难以熟透,有夹生现象, 所以色、香、味均受损,品质较差。创新制法采用蒸 熟、烘干,色泽好,香气高,滋味正。
表4不同加工方法的茶果脯品质比较
加 方法色泽香气滋传统制法暗红色晒咸辣味,稍有生青味创新制法
深红油润
略显花果香
咸甜
2.2
不同配方的比较
从表5可知,三种配方香味各自不同,以咸辣味
的较差,酸甜味居中,甜味最好。由于咸辣味配方中 原料较多相互影响,所以滋味欠纯正。酸甜味配方 比例不当,滋味较差。甜味配方,原料的种类和比例 适当,香气好,有茶叶香味。
表5不同原料配方的比较配方色泽香气滋咸红略显花
咸,
果香
较杂
甜红油甜香浓,鲜甜可 ,
香显有茶味酸甜
红
略显果香
酸甜
添加茶汁
红油
显茶香
鲜甜 正
注:茶汁浓度为茶水比1)20
2.4烘干过程中茶汁添加量的比较
烘干过程中茶汁的添加量对成品品质有较大影 响,随物料与茶汁用量比的比值上升,感官评分逐渐
增加。当物料与茶汁用量之比为100)14时感官评 分最高,但随着用量比的再增加,感官评分下降。其 原因是茶汁过少,茶味不突出,茶汁太多,苦涩味重。
3小结
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配方制作茶果脯比
较,得出初步结论:①创新制法优于传统制法;②甜 味配方优于咸辣味配方和酸味配方;③烘干过程添 加茶汁比不添加茶汁好;④添加茶汁的最佳用量为: 物料与茶汁比100)14。参考文献
[1 ]安徽农学院.制茶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2 ]杨胜伟.制茶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3 ]梁月荣.茶资源综合利用[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4 ]詹成业,汪松能.茶叶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11.
[5 ]朱云.糕点制作原理与工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4.
[6]李广生.面点制作技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1.
[7 ]汪松能,张宇星,倪立新,等.茶瓜露的研制[J].蚕桑茶
叶通讯,2011(3):34 ~35.
[8]施兆鹏.茶叶审评与检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