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文明礼仪小故事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1.有⼀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个⼥⼯端着⼀盆⽔上楼。那⼥⼯⼀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了半截,⽽我现在空⼿,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紧靠着墙,让⼥⼯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明礼仪的体现么?

  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同学聚会。⽤餐时,⼤⼈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看哪盘菜好吃就⼀个劲⼉地挑着吃,⼀副不管不顾的样⼦。有⼈开了个玩笑说:“这⼩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地⾃容。是呀,在家⾥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的虾仁挑得⼀个不剩,留下⼀堆黄⽠⽚,她才住⼿。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然了,这丢脸的吃相⼀时那⾥改得过来。

  3.某⼩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对冤家对头,经常为⼀点⼉⼩事吵得邻⾥不安。刘家的冬冬天⽣淘⽓,⼀两岁就调⽪得很,整天在屋⾥折腾,穿着⼩⽪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李家的两⼝年纪⼤了,⼼脏⼜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然要去提意见。可刘家的孩⼦淘⽓惯了,不但没改,反⽽越⼤越闹腾,在房间⾥拍球,跳绳。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李家⼈上门去说,刘家⼤⼈护着孩⼦,⼩冬冬在⼀旁做⿁脸,之后⼜蹦⼜跳闹得更欢。  4.程门⽴雪的典故

  “程门⽴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程是洛阳伊川⼈,同是宋代儒学家。⼆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程求学,⾮常恭敬。杨游⼆⼈,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岁,⽽且已考上了进⼠,然⽽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先⽣闭⽬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来了,他欲不⾔不动,不予理睬。杨、游⼆⼈怕打扰先⽣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没⾛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尺多深。  5、4. ⾯试

  给⼤家讲个故事:北京有⼀家外资企业招⼯,对学历、外语、⾝⾼、相貌的要求都很⾼,但薪酬挺⾼,所以有很多⾼素质⼈才都来应聘。这⼀些年轻⼈,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关:总经理⾯试。 这些年轻⼈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过场罢了,准⼗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试出问题了。⼀见⾯,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板⾛了,年轻⼈⼀个个踌躇满志,得意⾮凡,闲不着,围着⽼板的⼤写字台看,只见上⾯⽂件⼀摞,信⼀摞,资料⼀摞。年轻⼈你看这⼀摞,我看这⼀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板说:“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个⼈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东西的⼈。” 哎呀,这些年轻⼈⼀听啊,捶胸顿⾜。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童时期的⼀种习惯,是⼀种好奇。⼩孩去串门,看到⼈家的抽屉,挨着个⼉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童来说,这是⼀个特点,不是⼀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